天台野外版的《十八相送》新鮮出爐
(溫馨提示:請大家在免費wifi的情況下觀看)
「十八相送」是中國四大傳說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一個美麗場景。按照傳說,從紅羅山書院到祝英臺的家,正好十八裡路,到和孝鎮梁崗梁山伯的家,也大約是18裡。祝英臺家在書院東北,梁山伯家在書院西北,而兩家到書院的路都必須經過曹橋,曹橋到書院為8裡。
祝英臺和梁山伯的家距紅羅山書院十八裡,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節;兩人到書院去都要途經曹橋,因此才有「草橋結拜」的情節;英臺被逼下嫁馬文才,前往馬莊又必經梁山伯墳墓,因此才能有"哭墳化蝶"事件。在汝南,梁祝故事中人物、地點的設置如此巧合,恐非偶然。
「十八相送」作為天台縣戲曲愛好者的喜愛名段,時常在公共場所或舞臺演出。許綢飛、齊水娟、胡惠芬、楊玲春等四位天台戲曲愛好者也深愛此唱段,在赤城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下,在石美文化公司和千方百技工作室的策劃下,拍攝天台版的《十八相送》成了重要議題。
攝製組經過一天的考察走訪,選定國清寺、赤城山、濟公故居、塔後村、桐柏嶺腳村、妙山社區、龍山頭等景點為外景拍攝地。全體演職人員克服拍攝點多,現代元素多等困難,用兩天時間拍攝完成。
因為時間蒼促,設備有限,有許多場景未能在其中表現,如「樵夫與老婆對話」、「一對白鵝」、「鴛鴦」等情節未能一一製作進去,希望攝製組再接再厲,在以後的製作過程中加以提高和改進。同時,感謝鏡頭外的一切劇務人員,他們才是真正的「雷鋒」。
天台外景版《十八相送》的拍攝成功,為今後民間拍攝戲曲外景片提供了創作空間,也希望更多的民間影視愛好者參與進來,為天台更多的戲曲愛好者圓他們的影視夢,更好的宣傳天台山。
... END...
風雅天台
ID:fytt1890
人文 · 雅訊 · 生活
讓您足不出戶讀懂天台山
編輯:子禾 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