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跟著我走過了許多地方,這一次我選出了20幅寒假期間在臺灣15天的旅行中留下的光影。一開始我們將旅行的目的地設定為臺灣各地的知名建築,不過現在看來,建築好像遠遠不是我們的目的地。
▲高雄太陽能體育場,伊東豐雄作品
▲體育場中正在舉辦全省中小學生運動會
建築不是詩歌,因為它本身和有趣的創意和形態都無關。建築只不過是平凡而真實的生活的容器,它關心的是腳下的塑膠跑道是否柔軟,迎面吹來的風是否涼爽。
▲國立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內正在排練唱詩
▲臺中歌劇院的樓梯上的行人
▲歌劇院展廳內躺在地上觀展的人們
但是這些優雅又平靜的建築卻具有一種強烈而敏銳的特質,它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木地板上歲月的磨損、陽光如何穿過柵格和空氣、朋友嘴角溜過的微笑、愛人無意中的觸碰,甚至是靈感瞬間穿過思緒、夢醒時分的凝視、自我意識的突然浮現、一隻曲子清晰地呈現。
▲臺北農禪寺門外的住宅
▲在亞洲大學藝術館向外張望。
▲南投紙教堂的屋頂
▲臺中歌劇院的一角
好的設計創造的氛圍是如此的真實,真實的就像是陽光下的木桌,如果你輕輕敲打,它就可以給你一個回聲。
▲北投圖書館的一角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圖書館
有朋友告訴我,選擇了建築就是與建築相濡以沫的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可避免地與建築學的體系交織在一起。不過我常常會站在森林的盡頭處往回張望。
在那個最開始的地方,有晨間的薄霧滑過林間的間隙,有陽光透過霧氣艱難地投下斑影,有平靜的水窪倒映出整個森林。
在那個最開始的地方,還沒有建築。
看更多關於這次臺灣之行的攝影作品,歡迎關注公眾號:千築(ID: sen_arch)
華中科技大學
建規學院新聞媒體中心
文字:丁千尋
攝影:丁千尋
編輯:田 恬
校對:廖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