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我的鏡頭測試工作,今天的測試地點是位於北京豐臺區的中國園林博物館,測試的鏡頭為德國出產的M42口Pentacon 50/1.8標頭。
按照其官網的介紹,中國園林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以園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是收藏園林歷史文物、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示園林藝術魅力、研究園林價值的國際園林文化中心。中國園林博物館以"中國園林——我們的理想家園"為建館理念,旨在展示和傳承博大精深的中國園林藝術,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說到今天測試的這款Pentacon 50/1.8鏡頭,我估計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這枚鏡頭的產量多達數百萬枚!因為產量巨大,所以這枚鏡頭非常容易買到,價格也相對便宜,我個人估計300多元人民幣應該可以買到成色不錯的了。
我看到資料稱,這款Pentacon 50/1.8是在Meyer Oreston 501/1.8鏡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有多個版本。我經眼過的就有非多層鍍膜(Multi Coating)版和多層鍍膜版。多層鍍膜版中,多層鍍膜的英文又有紅色字母版和白色字母版。我測試的這枚就是白色字母Multi Coating的。
從我手中這枚鏡頭前後鏡片來看,這款Pentacon多層鍍膜的顏色還是很漂亮的。
這款Pentacon 50/1.8鏡頭根據後口上是否有電子觸點(下圖中藍圈內的小金屬圓點),又可以區分為電子版和非電子版。電子版的鏡頭在前鏡片的壓圈上通常會有英文「Electric」的字樣。
這款Pentacon 50/1.8鏡頭目前應該只有兩種接口,M42口和Prakticar B(簡稱PB)接口,分別適用於M42的機身和PB口的機身。下面圖片是PB口(右側)和M42兩種接口鏡頭的前、後對比圖。
我試拍的是M42接口的鏡頭。同大多數M42鏡頭一樣,這款Pentacon 50/1.8機身上有A/M檔轉換開光。使用A檔時,按下快門後鏡頭可以在大多數M42機身上自動收縮光圈,而使用M檔時則只能手動調節光圈了。通常情況下,將這款Pentacon 50/1.8鏡頭轉接到其它機身上使用時,通常應該使用M檔,除非您購買的M42轉接環帶有頂針(下圖黃圈內)擋板。
這款Pentacon 50/1.8鏡頭為六片四組結構,最近對焦距離為0.33米。
我是將這枚M42口的Pentacon 50/1.8鏡頭轉接到Sony微單A7上使用的,所以需要M42轉Nex的轉接環。您可以根據自己數位相機的卡口,購買相應的轉接環即可。
相機還是那臺Sony A7微單,相機模式使用A檔,也就是光圈優先模式。因為想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突出主題和虛化背景,所以將相機的ISO設定為室外50、室內100-200,以避免出現曝光過度。近景使用的都是最大光圈F1.8,遠景則是F8。
既然是鏡頭測試,那就要有對比。以下這幾張彩色圖片,是我使用那枚江西鳳凰光學的出口版Centon 50/1.7鏡頭拍攝的。我之所以用這個鏡頭做對比,並不是說這個鏡頭有多麼優秀,只是用這個鏡頭比較順手了而已。另外,和相對固定的一個鏡頭對比,也更容易看出被測試鏡頭的優、缺點。
Centon這個品牌屬於英國的一家創立於1935年的攝影器材零售公司Jessops公司,該公司主要業務是銷售相機、鏡頭以及相關的攝影附件等。
江西光學儀器總廠是1965 年由上海照相機二廠、上海電影機械廠、南京江南光學儀器廠、南京測繪儀器廠、南京模具廠內遷組成的綜合性光學儀器廠,技術力量雄厚。其照相機產品四次在全國評比中榮獲大獎。江西光學儀器總廠後來更名為「鳳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並已經成為A股上市公司。
鏡頭多次實拍對比,我發現我現在有點喜歡上這枚出口版的Centon 50/1.7鏡頭了。有同好問我這枚Centon那裡可以買得到,我手裡的這枚鏡頭是同機身一起買自英國eBay,到手的價格是43英鎊,包括了全套包裝盒說明書。
我的想法是我只實拍,但不會給出我對某個鏡頭的評價。因為所有的評價,都是帶有個人主觀性在內的,容易對他人產生可能的誤導。所以,具體的評判,各位還是自己根據圖片自己做出吧。當然也有可能各位覺得我拍的照片實在是太爛了,我只能說聲抱歉,那是因為我的水平還有待提高,並不是某個鏡頭的問題。
作者: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