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雲
當你在搜尋引擎中輸入「論文查重」字樣的時候,各類免費與收費的查重工具令人眼花繚亂。筆者長期從事圖書館採訪館員及諮詢館員工作,一直關注學術規範、論文查重產品與服務,特此梳理所見、所聞、所感。
目前,論文查重的產品與服務有多家,有其各自的應用範圍及採納機構。這些機構通常有較為嚴格的管理規範,比如專人管理專人負責,通常是有償服務,服務提供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在高校的圖書館、教務處、科研處、人事處、研究生處等有可能購買了一個或多個論文查重產品,面向特定對象提供有償或無償查重服務。
在國內,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在中文方面的影響力較大。該系統是利用自主研發的基於內容理解的語義分析比對技術研製而成的大規模應用於教學科研出版管理的雲服務系統。它的系列產品包括中國知網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中國知網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等。
中國知網面向高校主推的產品,除了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還有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MLC和圖書專著檢測系統。目前,中國知網的流量計費概念是按篇數計費,其銷售模式是僅售給機構,不售給個人,也不為個人提供服務。
關於國外的查重產品與服務,首推iThenticate。它是Turnitin公司開發的全球權威的論文原創性檢測工具,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對比資料庫。國際主要出版機構(如Elsevier、 Springer、IEEE等)和大部分SCI期刊都使用iThenticate/CrossCheck審查稿件。iGroup 中國是科技信息服務提供商,是iThenticate 官方在亞太地區的唯一授權經銷商。當前該產品在國內的營銷模式也是按流量計費,銷售給機構。當前,有部分「雙一流」高校的圖書館購買了這方面的服務,但原則上只能針對其本校用戶開展服務,若對外服務,一旦被發現就會有嚴厲的制裁措施。
自2015年開始,筆者花了較多時間關注論文查重產品與服務,結合所在高校實際,一直在試圖尋求便捷服務。筆者認為,目前較為理想的模式是:高校直接委託給有資質的第三方,但卻沒有哪個機構願接或敢接。因為一旦侵權被追究,得不償失。
目前,國內高校學位論文檢測,上級相關部門抽查多是參考中國知網檢索結果。有人認為:「論文是自己寫的,都不用擔心」「自己寫的應該沒問題」……實際不然,原因主要有:學術規範並沒有普適標準;「閾值」由「第三方」來定;所採用的數據源、比對技術等均是影響因素。
如果僅僅從查重的需求出發,原因也是很複雜的。有的是自己需要查,有的是相關職能部門要求查,有的是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擬「找茬」;有的是面向未來(比如學位論文答辯前的查重、期刊論文發表前的查重、科研項目結題前的查重),有的是針對過去(比如已發表成果的查重,職稱晉升、科研成果評價等需求的查重)。此外,還有的是謀當下(順利畢業或順利發表就好),有的是謀未來(自律或他律,不留「後遺症」)。
坦白地說,論文查重的結果沒有任何一家是絕對權威、準確的,結果僅供參考。從嚴謹角度面言,如果有條件可以查多家,綜合多家檢測結果進一步修訂完善或得出更為可靠的科研誠信印象或結論。
從做諮詢服務的角度,「精準」服務需要較為全面地了解查重產品與服務,了解具體需求,了解學術規範,提出可資參考的意見或建議。實事求是地講,提供「滿意」的服務很困難,因為結論只是「參考結論」。
至於學術不端檢測服務,「免費的、好用的」確實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對於一些較為重要的成果,要儘可能找可靠渠道去查重。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中國科學報》 (2019-11-25 第7版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