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啥時候走,我們啥時候走
這是他們在抗洪一線的聲音
縱然長途奔襲,滿身泥濘
也定當全力以赴
眾志成城,共克洪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這就是他們的信仰
這就是信仰的溫度
讓身上的火焰藍和搶險救援服更顯榮光!
《信仰的溫度》
《信仰的溫度》由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傾情獻唱,著名詞作家尹相濤作詞,楊一博作曲,楊一博、張一編曲 。
一身熱血和熱愛,支撐和激勵著消防指戰員們,一次次邁出不懼艱險,逆水而行的腳步,所有的熾熱,都比不過信仰的溫度,所有的危險,都抵不過人民的幸福。
歌曲中傳遞出來的信念、擔當,責任與使命,在入汛以來的全國消防救援隊伍的抗洪搶險救援中,體現地淋漓盡致!
江西:6人8小時上演生死營救
7月以來,受連續特大暴雨和長江中上遊來水影響,江西鄱陽湖水情告急,緊臨湖區的上饒市鄱陽縣遭受洪水侵襲。
鄱陽縣一支6人消防救援小分隊,在前後無援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洪區。歷經8小時險象環生,完成了從最初營救4人的任務,到最後救出群眾23人、疏散群眾78人的壯舉。
「有情況發生,上遊河港村有一戶4人被困。」7月8日早上的一個救援電話,讓鄱陽縣消防救援大隊代理大隊長陳同錄一行8人,沒顧上吃飯,就開車攜帶一艘橡皮艇向上遊進發。陳同錄他們最初以為這只是一次常規救援,很快就可以結束戰鬥。
雨越下越大,水越漲越快,雨打在臉上生疼,眼睛也根本睜不開。村民還在等待救援,突擊隊打起精神,繼續前行。在鄉幹部的引導下,陳同錄和隊員們終於找到了被困人員的位置,並將4人安全轉移。
當陳同錄率隊準備返回鄉政府前置點時,他們面前已是一片汪洋。「水來得太急了,一個小時大概漲了4到5米的高度。」
他們本可以把橡皮艇停在水流不急的地方等一等,但他們選擇逆流而上,另找出路繼續尋找被困人員。
雨越下越大,想要靠近房子比想像的要艱難得多。陳同錄和另一位隊員憑藉手臂力量,讓橡皮艇向房子一點點靠近。進屋之後,陳同錄發現被困的是一家四口,一對中年夫妻和他們的父母。「信號中斷,他們的求救電話根本打不出去,他們說如果我們不去,他們就真的完了。從他們顫抖的聲音中,我們感覺到他們確實很害怕。」陳同錄回憶說,這個時候,他們的鎮定對被困者來說就是鎮定劑,「讓他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安全地把他們送出去。」
獲救的一家人告訴陳同錄,他家斜對面還有一家人被困。陳同錄和隊友立即折返前去營救。
此時,洪水已淹沒了大半層樓,陳同錄雙手一撐爬上一層房頂,把橡皮艇的牽引繩固定在煙囪部位。陳同錄和隊友相互配合,把一家三口先後從窗口裡接出。
在羅源組的救援接近尾聲時,陳同錄的手機終於有了一點微弱的信號,隨即又接到鄉裡衛生院有人員被困的警情,6人小組又立即趕去……
這一天,從早上6點到下午2點,6人小組連續作戰,在響水灘鄉共救出被困群眾23人,疏散群眾78人。由於預警和救援及時,此次水位暴漲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安徽:王家壩蓄洪區裡的「擺渡人」
受持續強暴雨影響,安徽省王家壩於7月20日8時30分,開閘蓄洪,濛窪蓄洪區幾乎被洪水淹沒,這個面積181平方公裡,設計蓄水量相當於126個西湖,近20萬人的居住區瞬間,變成一個一個孤島。
蓄洪區的131個莊臺中,有77個被圍在水中央,成了「孤島」。此後,村民進出大多時候只能靠各渡口的橡皮艇。
蓄洪區的水面好似一片汪洋,無從認路。消防員們每天都要來回跑個二三十趟船,近則幾百米,遠則四五公裡。每有村民上船,他們就問他們怎麼走方便。幾日下來,已經在水面上「畫」出一張路線圖。
「累嗎?」「累肯定是累,但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啊,在崗一分鐘,幹好60秒。群眾有需要,我們就一定要出動,保障大家的安全」,消防員說。
他們開著船,繼續駛向岸邊,去擺渡下一批村民。
四川:孤島千人大營救
進入8月,四川境內的青衣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汛情此起彼伏。
18日陵城,青衣江雅安城區段出現百年一遇洪水,樂山市中區鳳洲島連接橋梁被淹沒,致使鳳洲島全島居民,都被困在了洪水當中。一場超過千人的緊急營救,迅速展開。
救援人員採用島內小船搜救後,統一集中安置到島上高處,再使用大船轉移到市區的方法進行救援。
截至到19日上午,全島人員轉移安置完畢,整個搜救行動持續不到24小時。
全國各地消防救援隊伍聞「汛」而動
在雨情、水情、災情面前
他們爭分奪秒、衝鋒在前
不畏艱險、連續作戰
守河水安瀾,護一方平安
他們是洪流中
最讓老百姓安心的「守護神
因為,他們有「信仰的溫度」
▌來源:中國消防
▌製作:山東消防全媒體工作中心
▌編輯:王欣蓉 校對:高曼娟
▌審核:邵帥
▌投稿郵箱:360806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