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9月1日開學第一天,杭州餘杭星橋第一小學星樂校區二年級三個班共130名學生在教室紫外線燈下照射約5個多小時,多名學生眼部、皮膚被灼傷。
學生被誤開的紫外線燈灼傷的事件並非第一次報導,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顯然,有關部門沒有重視紫外線對人體的危害!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紫外線及紫外線對身體的兩大危害。
一、什麼是紫外線
紫外線是波長範圍約10~400nm 的光輻射,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波,是電磁波的一種。太陽自然光以及很多人造光線中,都可能有紫外線的存在。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光線的波長在400~760nm之間。
紫外線又分為長波紫外線(UVA 320~400nm),中波紫外線(UVB 290~320nm),短波紫外線(UVC 180~290nm)。
長波紫外線的穿透作用最強,太陽光穿過地球臭氧層,照射到地面的以長波紫外線為主。對皮膚的刺激相對中、短波紫外線弱。
中波紫外線穿透作用減弱,受到中波紫外線的照射,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產生,有助於預防佝僂病。但照射過多也會引起皮膚強烈刺激,出現紅斑。
短波紫外線的穿透作用最弱,但其對組織蛋白及類脂質的破壞明顯,可有效殺滅細菌及芽孢、真菌、病毒、結核桿菌、立克次體等多種微生物,使菌體蛋白發生變性、壞死,菌體的胺基酸、核酸、酶遭到破壞而死亡,從而起到消毒殺菌作用。
一般我們使用的紫外線消毒設備就是這種短波紫外線。
二、紫外線的危害
紫外線殺傷細菌的同時,如果沒有防護措施,也會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特別是對眼睛。
1、眼睛。
其他部位還好,眼睛沒有皮膚的防護,紫外線的照射會使眼睛內的蛋白質凝固變性,角膜上皮壞死、脫落,造成角膜及結膜損傷。
損傷的當時可能還沒有感覺,隔一段時間後出現電光性眼炎症狀(快則半小時,慢則6~8小時),表現為結膜充血水腫、眼痛、怕光睜不開眼、流淚、有強烈的異物感、視物模糊等情況。
2、皮膚。
如果人體受到短時間短波紫外線照射,可能會造成皮膚發紅、瘙癢、皮疹等損傷。
長期的紫外線輻射可能導致基因突變發生,誘導皮膚癌的出現。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紫外線輻射(波長100nm~400nm,包括UVA、UVB和UVC)劃為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一項國外的研究顯示,由於汽車的前擋風玻璃阻隔紫外線效果好於側擋風玻璃,司機駕駛位在汽車左邊的國家,人們面部和身體左側患皮膚癌的風險更高;駕駛位在右邊的國家,則是面部與身體的右側發病率更高。這也反映出紫外線的致癌風險。
三、紫外線消毒方式
目前紫外線消毒有兩種方式:
直接照射消毒及間接消毒。
1、紫外線燈照射直接消毒。
由於紫外線照射對人體有危害,使用前需要「清場」,遵循「無人在場才能使用」的原則,操作人員打開燈光後應迅速離開房間。只有消毒完畢,人員才能進入房間。
由於短波紫外線的穿透力弱,其消毒有效區一般在紫外線燈周邊1.5m~2m處,為了確保良好的消毒效果,紫外線消毒燈與被消毒部位之間的距離不宜太遠。
由於紫外線無法穿透物體表面,課桌的背部無法起到消毒效果。
2、紫外線空氣消毒機間接消毒。
通過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紫外線在消毒機的內部運行,循環消毒室內空氣。
由於有消毒機器外殼的阻擋,紫外線並不會穿透到消毒機外,因此,其進行室內空氣消毒時,不會對室內的人體造成損害。室內有人無人,均可使用。
四、學校使用紫外線燈消毒的必要性不強
學校不是醫療機構,教室內的消毒必要性並不大。
我們小時候上學那會,並沒有做什麼消毒,打掃衛生,開窗通風就可以了。
除非發現學生中有人患有傳染病,否則,消毒沒有多少作用,屬於浪費資源。
而且,由於學校並非醫院,對紫外線消毒燈的管理可能會存在疏漏,容易造成誤開消毒燈損傷室內學生的情況。
因此,筆者建議,學校不要安裝紫外線消毒燈,如果非要安裝消毒設備,可以使用空氣消毒機。
對於安裝了紫外線消毒燈的學校,應嚴格控制,加強管理,防止消毒燈被誤開啟,或者開啟後忘記關閉,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