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銀蠶像蟲子一樣的多肉植物
銀蠶,白白淨淨的身軀酷似白色的蠶寶寶,名字因此而得。也有人說它像一條覆滿白色鱗片的小白蛇或其他小蟲子。總之,這是一種奇特而富有趣味的小型多肉植物,植株不大,植於小盆點綴陽光充足的陽臺、窗臺等處,很有特色。
銀蠶(Anacampseros albissima)為馬齒莧科、回歡草屬多肉植物。植株具小塊根,肉質莖叢生,直立或彎曲或匍匐生長,表面覆有白色鱗片狀紙質葉,具絲狀小託葉;花生於莖枝的頂端,白色或白綠色;花期夏季通常在陽光充足的午後開放,每朵花只能開1個小時左右,若遇陰雨天或者栽培環境的光照不足則很難開花。
本屬的近似種有『妖精之舞(群蠶)』『雪嫦娥(白蛇殿)』『白鱗龍』『韌錦』等,其共同之處是莖枝都覆有白色紙質葉,但其莖枝的粗細、長短及葉的排列有所差別。
銀蠶原產南非和納米比亞,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乾旱和半陰,怕積水和陰溼。春、秋及初夏的生長期可放在光照充足之處養護,若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看上去羸弱不堪,而且還會影響開花,而在陽光充足處生長的植株形態短胖,鱗狀葉就像一片片潔白的鱗片覆蓋在株體上,有著較高的觀賞性。
銀蠶對水分比較敏感。當缺水時,原先直立的植株會彎曲,甚至倒伏,匍匐在土面上,而一旦吸足水分,就會恢復其直立挺拔的狀態。平時宜保持土壤稍乾燥,避免積水,以防腐爛,但長期乾旱缺水,也會造成植物死亡,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因其生長緩慢,不需要太多的養分,可不必施肥,也可將顆粒性緩釋肥放在盆土中,慢慢釋放養分,供植株吸收。夏季的高溫季節植株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滯,可放在通風良好處養護,適當遮光,避免烈日暴曬,並控制澆水。冬季移入室內陽光充足之處,控制澆水,不低於0℃可安全越冬。
銀蠶可每兩年翻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透氣,具有較粗的顆粒度,並有一定的肥力。可用赤玉土、鹿沼土等顆粒材料,摻入少量的草炭等,也可用配好的多肉植物專用土栽種。
銀蠶的病蟲害主要有危害根系的根粉蚧,可在土壤裡摻殺滅地蟲的藥物進行預防,有時也會因水大、土壤通透性差造成爛根。
此外,由於銀蠶奇特的外形,一些小鳥往往會將其當作小蟲子啄食,也要注意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