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farad,符號為F)是國際單位制(SI)中電容的標準單位。簡稱「法」,單位符號是F。基於國際單位系統,1法拉等於秒的四次方安培的平方每千克每平方米。此單位是以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英國物理學家麥可·法拉第的名字而命名的。
麥可·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出生於薩裡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小學。
麥可·法拉第
本來準備把法拉第放在後面介紹的,有夥伴留言咱就先說說。法拉第大師絕對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不是那種動輒號稱「白手起家」、「農民兒子」的成功人士可比的。
18世紀60年代開始,自瓦特改良蒸汽機開始,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所有的大型工廠開始使用機器替換人力,這個時候,原來的手藝人鐵匠當然日子越過越差。
就這樣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一個鐵匠家庭,作為底層,他父親的收入僅能夠維持家庭溫飽,雖然沒有到露宿街頭的地步,但是生活簡直只不要太艱苦,我估計肉粥是沒得喝的,五穀雜糧、野菜什麼的肯定沒少吃,我猜應該是那種逮著能吃的就都下肚了。法拉第僅僅讀了兩年小學就輟學回家,幹什麼不知道,反正餵豬、放牛、打野菜、賣報、送信、撿煤球,總有一款適合他。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一般這樣的家庭,父親總會教育孩子做人要有骨氣,要勤勞,要勇敢。
就這樣法拉第在困頓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照這個趨勢,估計那些勢力的親友近鄰已經給小娃娃打上了「這輩子就這樣」的人生烙印。但是我估計,小傢伙也從未放棄過那點僅有的知識的學習,說不定還時不時撿點舊報紙當做啟蒙讀物。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3歲他就在一家書店當送報和裝訂書籍的學徒。
這是一段艱辛但卻讓他畢生受益的經歷,他擠出一切休息時間,力圖把他裝訂的一切書籍內容都從頭讀一遍,也許就像《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從A到Z。讀後還臨摹插圖,工工整整地作讀書筆記;用一些簡單器皿照著書上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把自己的閣樓變成了小實驗室。在這家書店呆了八年,他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地學習。
他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我就是在工作之餘,從這些書裡開始找到我的哲學。這些書中有兩種對我特別有幫助,一是《大英百科全書》,我從它第一次得到電的概念;另一是馬塞夫人的《化學對話》,它給了我這門課的科學基礎。」
後來,青年法拉第在哥哥的資助下,他有幸參加了學者塔特姆領導的青年科學組織--倫敦城哲學會,1810年2月至1811年9月他聽了十幾次自然哲學的通俗講演,這麼難得的開闊視野的機會,對於好學的人來說當然是認真筆記、認真思考。
1812年2月至4月又連續聽了漢弗萊·戴維4次講座,從此燃起了進行科學研究的願望。他曾致信皇家學院院長求助。失敗後,他寫信給戴維:「不管幹什麼都行,只要是為科學服務」。他還把他的裝幀精美的聽課筆記整理成《漢弗萊·戴維爵士講演錄》寄上。對於一心求上進的法拉第來說,我猜字跡應該很認真,插圖也應該很用心。
苦心人、天不負。也許是他的態度打動了戴維,也許是戴維看到了他的潛力,也許是正好缺一個老實的苦力。總之,經過戴維的推薦,1813年3月,24歲的法拉第擔任了皇家學院助理實驗員。當然,後來這次伯樂成為了戴維一生的榮耀。
法拉第1813年隨同戴維赴歐洲大陸作科學考察旅行,當然,他不可能那麼高調,在外人眼裡他就是個拎包的跑腿兒,或許戴維也是這麼想的,但是臥薪嘗膽的法拉第卻管不了那麼多,他需要的是積累知識、開闊眼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1815年回國後繼續在皇家學院工作,並且在戴維指導下做獨立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幾項化學研究成果。從此法拉第就像一個非RMB玩家突然開掛。
1816年法拉第發表了第一篇科學論文。
從1818年起他和J·斯託達特合作研究合金鋼,首創了金相分析方法。
1820年他用取代反應製得六氯乙烷和四氯乙烯。
1821年他任皇家學院實驗室總監。
同年法拉第完成了第一項重大的電發明。在這兩年之前,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法拉第從中得到了啟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設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沒錯,這東西就是電動機。作為科班出身的我一直認為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今天從牙刷、電器到高鐵、飛機,電動機的身影無處不在。
1823年他發現了氯氣和其他氣體的液化方法。
1824年1月他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1825年2月他接替戴維任皇家研究所實驗室主任,同年發現苯。
1831年法拉第發現當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這又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因為它是發電機的原理。根據這個實驗,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這是法拉第第二項重大的電發明,其重要程度也許還超過電動機,它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有了他電才真正為人類所利用。所以,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圓盤發電機
1833年法拉第任皇家學院化學教授。
1834年,法拉第為了證實用各種不同辦法產生的電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仔細研究了電解液中的化學現象,總結出法拉第電解定律:電解釋放出來的物質總量和通過的電流總量成正比,和那種物質的化學當量成正比。這條定律成為聯繫物理學和化學的紐帶,也是打通了發現電子的大門。
1837年他引入了電場和磁場的概念,指出電和磁的周圍都有場的存在,這打破了牛頓力學「超距作用」的傳統觀念。
1838年,他提出了電力線的新概念來解釋電、磁現象,這是物理學理論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843年,法拉第用有名的「冰桶實驗」,證明了電荷守恆定律。
1845年,也是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他終於發現了「磁光效應」。他用實驗證實了光和磁的相互作用,為電、磁和光的統一理論奠定了基礎。
1852年,他又引進了磁力線的概念,從而為經典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後來,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用數學工具研究法拉第的磁力線理論,最後完成了經典電磁學理論。
1867年8月25日,麥可法拉第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76歲。
他的一生並無子女,他如同握著智慧鑰匙的神靈,給人類開啟了一盞又一盞科學的大門,啟迪著人類。
電容單位是法拉F,但是常用的電容反而是mF、μF、nF、pF,以1000進位,可以想像F是一個多大的單位。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人為,也許法拉第的貢獻也如同F量級的電容一樣異乎尋常的大。
電容
今天的70、80、90、00後,有多少比他上學少,有多少比他童年苦,大師的餘蔭不僅是學術和科技,更是熠熠生輝的精神。
PS:文章由本人原創,部分素材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