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鴻、小澤哥倆3歲多了。截至發稿,他倆已經在醫院住了458天。
砰!煤氣罐炸了,將劉紀獻一家的生活炸出個無底洞。2歲雙胞胎兒子特重燒傷,一家人命運就此改變,等待他們的是長時間的「與痛同生」。
一年三個月,把醫院住成家
小哥倆在護士站
「跟著他爸回過一次聊城莘縣老家,但他回來說,那個不是家,醫院才是家。」說這話的是劉紀獻的妻子楚彩雲,「他」說的是哥哥小鴻。10月13日,記者在濟南市中心醫院燒傷科10病房見到了這個初中文化的女人。
2018年7月16日中午,劉紀獻的母親在廚房裡做飯,剛滿兩歲的小鴻、小澤在身旁玩耍。就在奶奶擰動開關、打開煤氣灶的那一瞬間,「砰」地一聲,煤氣罐炸了,兩個孩子和老人被爆燃的煤氣火焰吞噬。
兩個孩子全身大面積Ⅲ度燒傷,受傷更重的弟弟小澤燒傷面積達97%,哥哥小鴻燒傷面積也達到了70%。「老家的醫院說治不了,讓來濟南,但是走了好幾個醫院,都說只接收大的。」楚彩雲說著,眼睛裡閃著淚花。
護士在為小澤檢查
從2018年7月16日到2019年10月18日,一年3個月零2天,小澤從沒離開過醫院。97%的大面積燒傷讓這個孩子隔三差五就需要做手術,楚彩雲說不記得了多少次了,也不想記,因為每一次她都要跟著痛一次。這種痛,458天從未間斷。
「不是沒想過放棄。」作為一名父親,劉紀獻小聲地說。
哪怕十塊錢也要省給孩子
小澤的手上疤痕累累
濟南市中心醫院給劉紀獻一家人安排了一個單獨的病房,值班護士李樂告訴記者,一般不會往10病房安排病人。
就這樣,病房成了兩個孩子眼中的家。
在記者推開病房門的一瞬間,一個孩子奔來,腰上、兩條腿上綁著白色繃帶,身上所有皮膚褶皺在一起,包括整個面部。最直觀的感受是不敢再多看一眼。「他身上沒有一塊好地兒。」楚彩雲說。
從身高上來看,兩個孩子跟其他3歲兒童並沒有什麼區別,但能明顯感覺到倆人的脾氣有點大。護士說,可能是長時間待在病房的原因,另外就是身體上的痛楚帶來的躁動。
為了能維持一家四口在醫院的生活開銷,劉紀獻每天一早就要趕到勞務市場打零工,一天掙一兩百塊錢,沒活幹就要在路邊坐著等。採訪當天,大概下午6點半,他才趕回醫院,頭上還蒙著一層灰,腳上是一雙磨破了的鞋。
楚彩雲是什麼模樣?穿著一件褪色的粉紅上衣,松垮垮的馬尾,有時頭髮垂下來會遮住眼睛,臉部的皮膚粗糙。她說,沒抹過油,一是沒心思,二是哪怕十塊錢也要省下來留給孩子,未來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病房裡3張床,晚上睡覺時,劉紀獻要抱著大兒子睡,但為了不擁擠,倆人就睡地板,楚彩雲抱著小兒子睡在靠近南邊窗戶的病床上。劉紀獻說:「醫院真的是給了太大的幫助了,這份情,我們兩口子一輩子也報答不了。」
和小鴻、小澤一起燒傷的還有孩子奶奶,楚彩雲說,奶奶的燒傷比小鴻還嚴重一些。但是,老人為了能省下錢,為了能讓兩個孩子活著,在聊城的醫院住了十來天院後,偷偷跑回了家,「她也愧疚,心裡不好受,愧疚會帶一輩子吧。」
每次治療對小澤都是一次煎熬
其實,劉紀獻夫妻還有一個11歲的大女兒,讀小學六年級。但是,這個孩子有聽力障礙,在雙胞胎兒子燒傷前剛剛做了耳蝸。楚彩雲說,本來以為可以好好過日子,猝不及防的意外就來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就當兩個兒子都恢復得差不多,能滿屋子跑時,劉紀獻的父親又從房頂掉下來,摔折了腿。
7口人,只剩下劉紀獻和楚彩雲兩個健康的人,一家人的日子又難起來了。
不煩,誰家的孩子不鬧騰呢
哥倆在醫病房走廊嬉戲
楚彩雲與孩子在一起
小鴻和小澤的命是全社會的人救回來的。
劉紀獻說,到現在花了大概得有200多萬元,社會各界的捐款就有150多萬元。這其中有護士李樂捐贈的200元,有病友高一尚捐贈的50元,有大學生王慶峰捐贈的20元……
護士李樂也忘不掉去年的7月16日晚上。那天醫院接收了6個特重燒傷的病人,重症監護室的病床都是滿的,但院方還是冒著風險接收了這對兩歲雙胞胎,「這就是在考驗我們的社會責任和擔當,不能不救。」當時,兩個孩子已經輾轉了多個醫院,已經耽誤了救治,醫生迅速為兩名患兒制定了搶救、治療方案。
小鴻和小澤闖過了特重度燒傷死亡率極高的燒傷「休克期」,闖過了1個月的燒傷「感染期」、「高代謝反應期」,還有幾十次不同部位清創、焦痂切除、異體皮移植、自體培養皮移植手術等一道道生死關卡。
在重症監護室裡,除了燒傷創面需要護理,吃喝拉撒都要醫護人員管。「疼痛是我們想不到的,孩子又小,不能用止疼藥,這時候就靠護士哄。」李樂感嘆,還好兩個孩子活了下來,「你知道嗎?當我們盡了很大努力去搶救一個病人,但還是沒能留住他時,就會覺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無用功。」在醫院,病人和醫護人員就是共生關係。看著被燒得、燙得面目全非的病人不難受嗎?她回答:「習慣了,因為見得多,他們也是正常人。」
今年7月16日,濟南市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給兩個孩子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重生日」,當時送的祝福語卡片「小鴻 小澤 健康快樂」還貼在病床床頭,兩個孩子玩的汽車玩具也是醫護人員送的。小鴻最喜歡的就是挖掘機,用個繩牽著滿病房走廊跑,記者問:「寶寶,誰買的?」小鴻回答:「姨姨,醫生姨姨買的。」
下了班的劉紀獻一個胳膊抱一個孩子,快步走到護士站,把兩個兒子放到了護士臺上,和李樂說起話。小鴻拿了一根棒棒糖,說要給李樂吃。
也只有劉紀獻下了班,楚彩雲才會把孩子從屋裡「放」出來,因為她一個人看不住。
兩人看著小鴻、小澤在走廊裡推著玩具車跑來跑去,呼喊聲引出來了不少病友出來。83歲的王山和劉紀獻一家做「鄰居」已經接近一年的時間,他說,兩個孩子也會時不時跑到屋裡來,拽拽他的衣服,「倆孩兒,好啊,但可憐。」
在記者看來,兩個孩子在醫院走廊的呼喊聲有點大,但是另外一個病友魏慶生說,「不煩,誰家還沒個小孩,誰家的小孩還不鬧騰,何況是這樣一對苦命的孩子。」進來探望病人的李文帥站在走廊裡看了一會兒,「精神頭兒還不錯,能喊能跑就說明恢復得不錯。」
楚彩雲說,意外發生前,兩個雙胞胎兒子在村裡可稀罕了,帶到哪裡別人都願意多看上兩眼,時不時還會有人過來逗一逗。可是現在,兩個孩子雖然已經活蹦亂跳,但燒傷的疤卻不能祛除,要帶一輩子。「小的還沒出過門,醫生說不能見太陽;大的帶出去過,但有人會停下來多看幾眼。」現在的多看幾眼,和以前的多看兩眼,在夫妻眼中的差別,「用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形容吧。」劉紀獻撓了撓頭。
想過以後怎麼辦嗎?兩個孩子要上學、工作、結婚、生子。李樂也不止一次跟他說,送小鴻去上幼兒園,早點兒跟社會接觸。劉紀獻又撓頭,「走一步算一步,不敢想太多以後的事兒。」
帶著疤痕行走,兩個孩子腳下的路,無疑比同齡孩子要崎嶇得多。
(文中李樂、魏慶生、王山、李文帥為化名,圖片經技術處理)
【編後】
勇氣的證明
濟南時報·新時報對這對聊城重度燒傷雙胞胎的關注,已歷經數名記者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