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澡穿上衣服的昌昌很開心
幾碗菜面,算是虎家最好的飯菜了
昌昌玩起記者送的溜溜球
有一種愛,如火種般傳向四方。每天,我們都接到讀者們如潮水般的來電,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這種大愛。我們承接起這愛的火種,深知意義的重大,因為,在寧夏固原貧瘠的山區,渴望學習的孩子們正等待著,等待愛的惠澤,等待知識的甘霖。
礦工張師傅說,「曾經接受別人的饋贈,現在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開始回報。」正是這樣,以愛回報愛,正成為一股熱潮。帶著讀者的厚愛前行,今天,快報繼續刊登第四批結對幫扶名單,而快報固原之行也將啟動,請讀者們繼續留意我們的後續報導。
昌昌的希望
菜面是家中最好的午餐
昌昌說「我還想能吃到蛋和肉」
虎昌昌在固原的草廟鄉中心小學上一年級,家卻住在曹川村的山頭上,等我們到達虎昌昌家時,正趕上虎家的午飯時間,桌上擺著五碗菜面和一盆不知名的綠葉菜。
五碗菜面——一家人最好的午餐
虎昌昌家一共八口人,全指望著虎家門前的玉米地過日子。現在只有五個人在窯洞老家,因為大姐虎歡歡暑假要補課,爺爺奶奶和歡歡還呆在草廟街上租住的房子裡。「今年乾旱,還不知道收成怎樣。收成好時,一年也就三四千塊錢。三個孩子要上學,還有兩老和爺爺要照顧,還好老人們身體都不錯。」虎爸爸端著一碗蓋滿素菜的麵條,蹲在門口一邊吃一邊說道。
昌昌今年七歲,個子瘦小,卻大口大口地吃下了滿碗麵條。「餓,面好吃。我還想能吃到蛋和肉。」昌昌在吃麵的空當望著媽媽說道。之前聽說我們要過去,虎媽媽特地多煮了兩碗素菜面。「吃吧,都是自己家裡種的菜。」
昌昌吃完面,拿著空碗放到廚房裡,回來挨著太爺爺旁邊坐下。二姐虎寧寧也從廚房出來坐到太爺爺另一邊,端起面碗開始吃。「寧寧很聽話,這麵條都是她幫著媽媽做的,她在家的時候就幫著洗碗、掃地。」太爺爺今年已經80多歲了,說起寧寧滿臉笑容。
捨不得吃的雞蛋
昌昌和兩個姐姐都在草廟鄉中心小學上學,因為家住得遠,虎家特地在草廟街上租了個房子,讓爺爺奶奶和三個孩子住在那邊。「還是為了娃娃上學方便嘛,住得太遠,山路不好走,昌昌根本走不動。趕上下雪下雨的時候,更加不放心。」虎爸爸一邊裝旱菸一邊說道。
因為租的房子離學校近,虎家姐弟三個中午都能回家吃飯,不過有時候他們還會把學校早上免費發的雞蛋帶回家。
「不喜歡吃雞蛋嗎?」「不是,喜歡吃。」
「那你們為什麼不早上吃掉,還要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吃的。」
「每天都把雞蛋帶給爺爺奶奶嗎?」「也不是,周一周二發的我們就吃掉,後面三天的就帶給爺爺奶奶。」
「有誰教你們這樣做嗎?」「沒有,我們一直就這樣做的。」二姐虎寧寧搖搖頭,轉身跑進廚房幫媽媽洗碗去了。
一年才洗三四次澡
昌昌聽說今天記者叔叔可以給他拍照,纏著媽媽要洗澡,媽媽同意後,他高興得直拍手,在廚房等著媽媽給他倒洗澡水。
「昌昌上次洗澡是什麼時候?」「上次啊?四月份吧,我們山裡娃娃一年洗個三四次差不多啦,水窖裡的水得省著用。」虎媽媽稍稍從壺裡倒了點熱水,然後從旁邊的水缸中舀了一兩瓢冷水,才剛剛沒過澡盆一半。這不多的水就是讓昌昌每三四月才有一次機會的洗澡水了。
我們問一旁的寧寧上次洗澡是什麼時候,寧寧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好久了,我也不記得了。」
「那你們一般什麼時候會洗澡呢?」「過年之前肯定會洗的,有時候生日也會洗澡,其他就是等身上髒的時候了。」
「那你今天想不想洗澡?」「想還是想,不過今天弟弟洗了,我就下次再洗吧。」
昌昌洗完澡穿好衣服馬上跑到炕上坐著,盆裡的洗澡水已經變成黑色了。
「洗澡高不高興呀?」「嗯!」昌昌點頭道。
「為什麼高興呢?」「因為洗澡好舒服,我喜歡洗澡。」洗完澡的昌昌也不跑到院子裡玩了,就呆在炕上不動。
「怎麼不出去和姐姐玩呀?」「身上好乾淨,怕弄髒了。」
見習記者 曾偲 快報特派記者 是鍾寅 孫羽霖/ 文 快報特派記者 辛一/攝
支教日記
恰好的幸福
在固原這十幾天以來,總能在飛馳而過的路邊風景中看見一種我從沒見過的植物:七葉花。在寧夏,這種花很常見。
七葉花耐旱,生命力頑強。就像這邊走上兩三個小時山路也要去上學的孩子,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們上學的黃土父輩們。
七葉花常見卻不為人所知,平易真實。這的孩子們從不浮誇,黑布鞋、黃土地、紅書包,頭頂一片藍天,平淡生活,真實美麗。
有人說,七葉花之所以稱為「七葉」,是因為它的葉子是七小塊組成,又或是它恰好只有七片花瓣。其實,無所謂「七葉」到底說的是什麼,我只是想將它理解為「恰好的幸福,不多不少」。
一家人,幾碗面,大家團團坐炕頭;一條狗,一隻雞,一個娃娃抱著板凳跑;一首兒歌,一串杏子,一溜腳印留山路;兩支小辮,一雙布鞋,一隻書包背後頭……
我從遠方來,看得見這邊的物質匱乏,但我還看得見好學的孩子、淳樸的老鄉、和睦的鄉鄰,看得見老鄉們與生俱來的幽默、孩子們天性使然的俏皮、老人們坐享人丁興旺的天倫之樂。這些情感柔軟簡單,無關乎物質,恰好只關乎幸福,有家、有人、有愛,不多不少。
我打黃土高坡上過,自然滿目都是黃土飛塵,還有無限延伸的荒瘠;但我眼裡不只有這些,還有挺拔的白楊、長勢甚好的玉米、金黃飽滿的杏子、搖曳生姿的向日葵。
還有什麼?七葉花是不是一種恰好的幸福?也許答案還在路上,對我而言,幫助到孩子就是我的七葉花,我恰好的幸福,不多不少,你呢?
見習記者 曾偲
2011.7.21
愛心反饋
女兒曾受人資助
張師傅如今用愛回報
「不管結對幫扶時間多長,我都會堅持下去」
昨天快報的96060熱線持續火爆,很多與固原貧困孩子同齡的小讀者打來電話,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幫助那些孩子。11歲的小讀者徐若莘,看到快報對固原貧困孩子的報導後拉著爸爸一起報名參與「一對一」幫扶活動,她在電話裡說,「我們想幫助妥琪琪小朋友。」徐若莘的爸爸介紹說,這是若莘自己選的幫扶對象,因為若莘比琪琪大三歲,「這樣若莘可以更好地幫助琪琪,希望她們兩個能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從目前報名的情況來看,很多讀者從一開始就知道「一對一」幫扶不是短期的,可能會是一段較為漫長的路。宿遷的周先生早就有資助貧困孩子的想法,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這次快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會把幫扶活動堅持下來,一直到孩子完成所有的學業。」像周先生一樣,很多讀者把愛心化成了行動。其實,不管幫扶的時間有多長,您的一點愛,會讓固原孩子們的天空更加晴朗。
「別人幫助過我,我也應該幫助別人」
「以前窮的時候,人家都來資助我家閨女,現在我日子好點了,也得幫幫人家。」45歲的張師傅說,看到快報提供這樣一個獻愛心的渠道,他毫不遲疑地撥打了96060熱線。
張師傅是徐州一家大型煤礦的礦工,曾經微薄的收入要養活3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尤其是2007年,大女兒剛考上大學,二女兒念高中,小兒子上中專,僅是湊三個孩子的學費都讓張師傅喘不過氣。
「那會窮得最厲害的時候,我一個人一星期飯錢只有10元,基本都是饃饃和鹹菜。」張師傅說,那段艱難的日子很難忘,一家人勒緊了褲腰帶還是湊不夠孩子們生活費。單位的同事和周圍的朋友知道了情況,都自發默默地給張師傅家送錢資助。就是這樣幾十元、幾百元的資助,使一家人渡過了難關。
如今,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小女兒也上了大學,孩子們出息了,張師傅也放下心。每天依舊下到煤礦下作業,但他輕鬆了,「現在好了,工資也漲了,我每月拿出200元資助個孩子是沒問題的。」張師傅說,用這種方式感恩是必須的,他會一直資助下去。
見習記者 劉偉偉
快報記者 李彥
結對幫扶
大山深處,這些孩子等你來牽手
■特別提醒
1.如果您有意與這些孩子結對幫扶,您可以撥打快報熱線96060,與我們聯繫。
2.每個孩子都期待著您的愛心,我們將根據情況進行結對調整。
3.歡迎愛心讀者和企業繼續為固原的孩子們捐款捐物。
姓名:虎昌昌
性別:男
出生年月:2004年2月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草廟鄉中心學校一年級
家庭情況:家裡三個孩子,虎昌昌的大姐今年14歲,讀六年級,二姐12歲,讀三年級。父母種田為生,糧食產量很低,連溫飽都快成了問題。
個人情況:孩子剛讀一年級,還不太懂事,成績也一般,但性格很活潑開朗。父親表示,他打算讓三個孩子繼續讀書,儘量供孩子上大學。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300元
姓名:劉玉玉
性別:女
出生年月:2002年11月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草廟鄉中心學校二年級
家庭情況:父親去年10月開始生病,股骨頭壞死癱瘓在床,看病花4萬多元,幾乎全部借債。當地退耕還林每年2000多元補貼,一共補貼八年,但現在已是第七年,全家人就靠這點補貼生活。家裡兩個孩子,劉玉玉是老大,妹妹才兩歲,剛會走路。
個人情況:孩子成績還好,中遊水平。性格有點內向,不太愛說話,平時喜歡跳舞、畫畫,比較懂事,會幫家裡做些掃地、洗碗等家務活。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300元
姓名:海金芳
性別:女
出生年月:2000年8月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古城鎮乃河小學二年級
家庭情況:父親有殘疾已經多年,依然在外堅持打工,母親在家務農。每天早上都吃饃饃,外加一點米湯和洋芋面,肉大概兩個星期才能見到一次。海金芳還有一個讀六年級的哥哥。
個人情況:孩子性格內向,學習成績始終在班級前列,上學期語文考了83分,數學考了93分。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200元左右
姓名:陳嫣(姐姐)、陳勇(弟弟)
出生年月:1998年7月(姐姐)、2000年6月(弟弟)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小岔鄉柳灣村小學
家庭情況:2009年,父親在外打工時因車禍而去世。母親獨自拉扯兩個孩子,生活非常拮据。母親在家務農,靠著8畝地種糧食,僅僅夠餬口。除了8月賣點杏子幹,幾乎沒有任何生活來源,一天只吃兩頓飯。
個人情況:陳嫣性格有些內向,成績優異,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前五名,上進心強,喜愛音樂。陳勇性格外向,成績雖然沒有姐姐優秀,但是非常懂事。他還挑不動水,但已在家幫媽媽給牲口添草料、餵雞、剝杏子。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300元
姓名:賀思蓮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97年5月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草廟鄉中心小學六年級
家庭情況:賀思蓮是苦命的孩子,她一出生,媽媽就去世了。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1999年做電刨左手受傷成了殘疾人。如今外出打工,用一隻手幹活,老闆給他開的工資都比健康人低,年收入不足4000元,生活非常貧困。孩子長期被送到叔叔家寄養,但叔叔家也有4個孩子。
個人情況:性格比較內向。語文成績比較好,今年下半年即將讀初中。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200至300元
姓名:席向男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出生年月:2003年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馮莊鄉茨灣小學一年級
家庭情況:父母都是農民,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家裡就母親、弟弟和他,現在弟弟在讀學前班。全家人的收入為8000元左右。
個人情況:學習成績還可以,本期末語文、數學總分187分。孩子在班上表現一直不錯,屬於調皮的類型,校長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材。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200元
姓名:虎德婷(妹妹)、虎德元(哥哥)
出生年月:2003年(妹妹)、2000年(哥哥)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馮莊鄉茨灣小學一年級、五年級
家庭情況:父母親都在家務農,因為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照顧兩位老人,父親偶爾在附近打零工,年收入在6000元到7000元之間。
個人情況:妹妹比較內向,但學習很認真,成績也還好,喜歡跳舞。哥哥的性格比較活潑,比較調皮,成績一般,兄妹倆感情很好。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200元到300元
姓名:李天燕(妹妹)、李天昱(哥哥)
出生年月:2002年(妹妹)、2000年(哥哥)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馮莊鄉茨灣小學二年級、四年級
家庭情況:家裡一共四口人,父母和他們兄妹倆。家裡田比較多,以種田為主,農閒時在附近打零工。孩子的校長介紹說,當地都靠天吃飯,如果風調雨順,一年收入還湊合,而今年比較乾旱,地裡收入勉強解決溫飽問題。
個人情況:兄妹倆的學習成績都還可以,哥哥性格比較活潑,喜歡打球,妹妹比較文靜,喜歡唱歌。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300元
姓名:李天寶
性別:男
出生年月:2002年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馮莊鄉茨灣小學三年級
家庭情況:家裡四口人,有個妹妹還小。父母都在家種田,因為與爺爺奶奶分開過,所以擔心家裡沒人照顧小孩,父母都沒有出去打工。母親經常生病,不能幹活,每年收入在5000元到6000元之間。
個人情況:孩子成績一般,自學能力還不錯,性格比較活潑,平時喜歡運動,尤其是打籃球。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300元
姓名:石豐
性別:男
出生年月:2000年
學校:固原市彭陽縣馮莊鄉茨灣小學四年級
家庭情況:家裡有三個孩子,父母沒有出去打工,母親經常生病身體不好,父親一個人種田養家,偶爾出去打零工,家庭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
個人情況:學習很認真,是班裡成績最好的孩子。性格比較活潑,比較懂事。
建議資助費用:每月300元
快報記者 張瑜 孫羽霖 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