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不知道它的準確名字時,就可能看到過關於它璀璨絢麗的照片了,大家好,歡迎來到小影說天地,這次小影將帶領大家了解一類絢麗多彩的天體——星雲。
星雲是宇宙中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一個巨大的雲團。這裡是恆星誕生和死亡的地方。
星雲種類繁多,可分為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星雲、行星狀星雲、超新星遺蹟等,下面我們開始逐一介紹:
發射星雲
如果一片星雲附近有幾顆炙熱而明亮的恆星,它們的紫外輻射電離了星雲中的氫,星雲就會發光,發射星雲便因此得名。例如獵戶座大星雲(M42)和位於天鵝座的北美洲星雲(NGC7000)。由於發射星雲主要由氫元素組成,氫原子被電離主要會發出紅色的光,因此許多發射星雲都是紅色的。
(天鵝座北美洲星雲)(圖片來源於網絡)
反射星雲
反射星雲附近的恆星輻射不夠強勁,無法電離星雲中的原子,但可以照亮星雲中的塵埃。例如環繞昴星團(M45)周圍的星雲 NGC1432,位於獵戶座的M78星雲,反射星雲大多為藍色。
(蛇夫座反射星雲)(圖片來源於網絡)
暗星雲
暗星雲之中不含恆星,而且遮擋住了其後的星光,因而在星空中呈現為黑暗天區。例如位於南十字座的煤袋星雲和獵戶座的馬頭星雲。
(獵戶座馬頭星雲)(圖片來源於網絡)
行星狀星雲
行星狀星雲是老年恆星拋射出的外層大氣;被拋射出的物質隨後形成一個環繞恆星的殼層,例如天琴座的指環星雲(M57),狐狸座的啞鈴星雲(M27)。許多行星狀星雲在小型望遠鏡中呈現為圓盤狀,外觀酷似行星,它便因此而得名。行星狀星雲與發射星雲一樣,也受恆星輻射電離而發光。我們的太陽在幾十億年後就會步入晚年,拋出行星狀星雲,成為一顆白矮星。
(天琴座指環星雲)(圖片來源於網絡)
超新星遺蹟
顧名思義,超新星遺蹟是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後遺留下來的物質。超新星爆發時,恆星拋射出它們的大部分物質,形成膨脹的物質雲,並最終消散於太空。位於金牛座的蟹狀星雲(M1)是最著名的超新星遺蹟之一了,在1054年,我國宋代的天文學家對這次超新星的爆發有著詳細的記載,這次爆發之後,便形成了如今的蟹狀星雲。
(金牛座蟹狀星雲)(圖片來源於網絡)
(《宋史·天文志-第九》中對超新星爆發的記載)(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恆星的一生是一首交響樂,那麼星雲既是它壯美的終章,又是它華麗的序曲。五顏六色的鮮花點綴著大自然,五彩斑斕的星雲也一樣裝點著宇宙,為廣袤而寒冷的深空增添了一抹生機。
如此絢爛如煙火的星雲,是人類對宇宙自然認知的一部分,星雲謎團的解釋,引發了人類更多關於宇宙的思考,我們對星雲的研究,貫穿著恆星的誕生與死亡,它將為人類打開一扇窗,通往理解天體演化和物質循環的終極規律。
【參考資料】
[1]胡中為. 普通天文學[M].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