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孫桂東
毒品,戕害生命,摧殘家庭,殃及社會,成為不容忽視的禍患之源。禁毒,註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人民戰爭!
廣大緝毒民警、志願者、社工們無私無畏,奮戰在清除毒患、清剿毒源的第一線,他們日夜偵查、直搗毒窩,奔走宣傳、傾力助戒,惟願天下無毒!
6.26國際禁毒日到來之際,讓我們把版面留給英雄的他們……
禁種鏟毒 讓罌粟清零見底
罌粟是國家禁止種植的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要承擔法律責任,但仍有人為了觀賞、做偏方、烹飪食用等目的,抱著僥倖心理種植罌粟。每年年初,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當人們沉浸在滿園春色之時,「重明」奔波在城陽的街道社區、田間地頭,為剷除罌粟忙上忙下。
據「重明」介紹,剷除罌粟是他們一直都在開展的一項工作,特別是2018年開始,他們以承擔區禁毒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後簡稱「區禁毒辦」)為契機,整合社會各方力量,推出一系列系統性、全面性的工作舉措,2018年開局、2019年起勢、2020年成型,形成剷除罌粟的整體合力。
「罌粟有它自己的規律,每年三五月份是最佳的剷除時期。」「重明」說。年初春寒料峭、儘管罌粟還未發芽,「重明」已經行動起來,他一方面組織各街道召開禁種鏟毒工作協調會,調動大家鏟毒積極性;一方面會同街道指導各社區、居委會、片區、網格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欄等形式,廣泛開展禁種鏟毒宣傳。這期間,不少人因為目之所及、鋪天蓋地宣傳陣勢而放棄種植罌粟的念頭。
隨著氣溫回升,罌粟芽苗破土冒頭,「重明」便會下沉各街道、各片區,走遍溝溝坎坎、邊邊角角,耐心細緻踏查大街小巷、廠企等潛在非法種植區域。對發現的非法種植現象,他會第一時間通報各街道、各社區,並協調指導相關派出所依法處置。2019年,全區共有21人因非法種植罌粟受到行政處罰,也是在2019年開始,「重明」開始運用無人機開展禁種鏟毒工作。
「我也是看到別的地方有那麼幹的才想到這一點。單位沒有無人機,我就找到幾個有無人機的朋友,他們一聽是剷除罌粟都很積極,無償幫忙、一幹就是三天。」「重明」告訴記者,城陽有面積不小的幾處山地,為防範火災春季封山上不去人,用無人機巡查可以消除盲區、不留死角。
「重明」告訴記者,2018年春天,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某批發市場發現有人販賣罌粟苗,隨即依法對商販進行處理,並舉一反三在全區各市場展開清查,市場上的罌粟苗一夜之間沒了蹤影。一年後的春天,他再到各個市場暗訪,罌粟苗已經成為歷史、再也沒出現過。
「重明」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他剷除罌粟,不少人會向他提供線索;因為罌粟幼苗與苦菊相似,大家拿不準的時候也喜歡拍張照片讓「重明」鑑定。時間一長,「重明」的電話成了剷除罌粟專線,不管早上還是晚上、工作日還是休息日,「重明」總會第一時間答覆,對此他總是樂此不疲。
嚴管厚愛 讓吸毒人員回歸社會
對吸毒人員的管理教育能夠幫助他們脫離毒品深淵、重新回歸社會,可以說是禁毒工作的「最後一公裡」。對於此項工作,「重明」沒少下功夫,為掌控吸毒人員的思想狀況、活動軌跡、就業狀況、戒毒進展,他制定並推行見面談話、風險評估、綜合幹預等工作機制,逐一建檔、一人一策、專人負責,全面降低脫管失控風險。
「重明」在工作中注意到,那些居住在外地的城陽區戶籍吸毒人員是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對此,他依託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戶籍地為主、居住地為輔、雙向管控」工作模式。2018年、2019年,「重明」累計出差兩個月、行程6000餘公裡,與多名居住在外地的城陽區戶籍吸毒人員逐一見面核查,並讓其每天持當地當天報紙拍照、發圖片證實位置,確保吸毒人員管理全覆蓋、無死角。
社區戒毒人員羅某常年往返廣東、江浙、青島一帶謀生,無法落實居住地社區戒毒管控,存在風險隱患。既不能讓羅某脫管失控,也不能為了管理不讓其出門謀生,為此,「重明」專門前往800公裡外的紹興市,與羅某暫住地派出所溝通協商,協調羅某在諸暨市當地進行檢測,並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與身在城陽的工作人員開展幫教談話,落實管控措施的同時也滿足了羅某的生活需求。
平時除了與吸毒人員見面隨訪外,「重明」將更多精力放在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融入社會大家庭上。
「他們吸毒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都給家人帶來同樣的痛苦。管好一個吸毒人員,就相當於挽救了一個家庭。」「重明」眼中,吸毒人員管理教育不單單是一份工作、一項任務。
單打獨鬥難成氣候,整合資源事半功倍。工作中,「重明」積極推動區禁毒辦職能作用發揮,以社區戒毒、社區康復辦公室為陣地,全面協調街道、民政、衛健、司法、人力保障等部門,完善吸毒人員分級分類管理與幫扶教育機制。
「各部門都給予了很多支持,像勞動部門的技能培訓、民政的貧困救濟、婦聯的家屬工作,我就是要為吸毒人員找適用的政策、為政策找符合的吸毒人員。」「重明」說。
吸毒人員孫某過去是名計程車司機、曾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毒品讓他失去工作、沒了家庭,社區戒毒之初,王某狀態低迷、情緒消沉。了解到孫某的情況,「重明」主動上前,一方面開展思想教育,幫助孫某排解不良情緒;一方面聯繫民政部門、街道社區,為其送去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一方面根據他擅長木匠活的實際,與多家企業溝通後為孫某爭取到新的工作崗位。
這期間,孫某的精神狀態持續改觀,不但工作中表現積極,還積極參加「重明」組織的禁毒宣傳活動、現身說法教育他人,在結束社區戒毒後不久,他與前妻重歸於好。
易製毒物品企業眼中的「兩面人」
電視劇《黑冰》是王志文的代表作,劇中毒販以製藥企業為掩護生產毒品,讓大家認識到易製毒物品的兩面性——既是醫藥化工的原料、也是製造毒品的必需品。
「為防止易製毒物品流入非法渠道,我們將涉及其生產、經營、使用、運輸等環節的企業都納入管理範疇。」「重明」告訴記者,易製毒物品企業的數量是動態變化的,他會不定期聯合市場、應急等職能部門,對全區易製毒物品企業進行核查,特別是對取得經營資質的經貿公司和瀕臨破產倒閉、出租轉讓廠房等企業進行重點核查,一方面了解易製毒物品庫存、使用、銷售情況,一方面檢查企業安全防範措施落實情況,杜絕易製毒物品漏管失控。
為此,「重明」還專門自學了化學知識,從元素到物質,從純淨物到化合物,從物理性質到化學性質,從物理變化到化學反應,一發不可收拾,由元素周期表開始最終對幾十種易製毒物品了如指掌。這期間,「重明」先是死記硬背,而後向學校的老師、企業的技術員交流請教,逐漸理解掌握、最後融會貫通。
「重明」告訴記者,化學入了門才能管好這些易製毒物品。簡單一點的,了解了物質的特性,就能判斷企業對其儲存、運輸的條件是否達標;複雜一點的,了解了企業的產品和工藝,就能大致分析出其需要什麼原材料。通過多年積累,「重明」對轄區易製毒物品企業日常進出貨量瞭然於胸,數字的上下波動都會引起他的警覺。
「這其實也不難,時間久了你就知道企業需要多少、產量多少。工藝不變,進的多、產的少肯定有問題。」「重明」告訴記者,企業也會因價格、訂單等原因想要大量購入原料,對這種情況,他會先考察企業儲存條件再予以審核。
而在易製毒物品企業眼中,「重明」是典型的「兩面人」,堅守原則、嚴格管理是他,便企利民、熱情服務也是他。在嚴格把關的同時,「重明」推行24小時審批制,儘量簡化辦事程序,並積極協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位於城陽區夏莊街道的一家企業決定轉型生產消毒液,生產所需的鹽酸屬易製毒物品、必須經過審批,企業因此不能開工。了解到這一情況,考慮到防疫物資生產的緊迫性,「重明」第一時間到企業實地核查,主動與省易製毒化學品系統的管理部門協調對接,平時需要五天的新入網易製毒企業申請手續一天內全部完成,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便利。
今年2月,春耕春種即將全面啟動,位於城陽區空港工業園的一家化肥生產企業即將陷入困境,其生產原材料硫酸的庫存眼看就要見底了。得知這一情況,「重明」主動協調省內多家硫酸生產企業及其所在地的易製毒化學品主管部門,幫助企業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審批審核,避免企業因原材料短缺而停工停產。
用宣傳打造一道無形的禁毒防線
禁毒戰線打拼多年,「重明」對禁毒有自己的見解,在他心中,禁毒需要打防結合,打是打吸毒、打販毒、打製毒,防則是讓人民群眾認識毒品危害、自覺抵製毒品。基於這種認識,「重明」格外看重禁毒宣傳教育工作,這也是他傾力打造的一道無形的禁毒防線。
「宣傳首先是一個覆蓋面的問題,要讓儘可能多的人看到我們的禁毒宣傳內容,哪人員密集我們就去哪、哪人流量大我們就去哪。」「重明」說。
城陽區正陽路、靖城路交匯處是當地熱門商圈,有家佳源、利群、萬象匯等多家大型商超,人頭攢動、絡繹不絕,完全符合「重明」心意。除在此藉助展板、傳單、實物模型等進行宣傳外,「重明」還聯繫到商超負責人,藉助其室外大屏幕全天候滾動播放禁毒宣傳片,讓禁毒成為這片繁華商業區中一抹醒目亮眼的風景。
「戶外大屏幕是個好東西,我那段時間格外留心,發現不少地方建了卻一直黑著沒用,我覺得可惜就找了一些大屏幕的負責人,他們得知我想用大屏幕播禁毒宣傳片、打禁毒標語都很支持,有的一分錢不要免費幫忙播。」「重明」說。
為增強禁毒宣傳的滲透力、說服力,在「重明」推動下,2018年底,面積400餘平米的城陽區禁毒預防宣傳教育基地建成並投入使用,從前期的整體設計、區塊規劃,到後期的日常維護、導遊講解,「重明」都參與其中、出工出力。自建成以來,教育基地年均接待觀眾兩萬餘人。
「教育基地的宣傳教育效果還是挺明顯的,有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參觀的最後設置了電子答題設備,在我們不引導的情況下,不少觀眾會自發的過去答題。」「重明」說。
與此同時,「重明」還積極聯繫團區委、區司法局、區教育體育局等部門,聯合建立禁毒宣傳常態化工作機制,在學校、社區、車站等廣泛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活動。
為增強宣傳效果,「重明」和區團委還組建了一支150多人的志願者團隊。這些志願者是城陽區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隨著高校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志願者團隊新老更替、延續傳承,始終保持著年輕狀態,為「重明」的禁毒宣傳注入創意與活力。
「這些志願者腦子活、想法多,還會用網絡、新媒體,在活動現場還會調動氛圍,他們讓我事半功倍。」「重明」告訴記者,通過組建志願者團隊也讓他越發感受到,打贏禁毒人民戰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只有大家參與其中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