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60多歲的趙泓在九龍坡區渝州路街道渝州二社區鍾廠家屬區門口開了家修表店,簡陋的工作檯自然無法與高檔商場相比,但老人精湛的技術,卻讓那些戴著高檔手錶的顧客開著車慕名前來。「90年代,電子表、BB機和手機的出現,讓手錶遠離了生活,也讓修表師傅越來越少。我一直喜歡手錶,是因為喜歡鐘錶那清脆的嘀嗒嘀嗒聲。」
技術源於偷師
給爸爸送飯時偷學手藝
幾根用刀修得極尖的柳木棍、一盞酒精燈、無數常見的修表工具,趙泓的修表店看起來有些簡單。檯面上,擺放著10多塊手錶,時間最長的,要數一塊表面上有「毛主席像」的手錶。「這塊表是上世紀60年代的,那會戴這樣一塊表可真是不得了。」儘管這塊表的報時功能不復存在,但兒時把玩手錶的回憶,趙師傅依然記得清清楚楚。「我的耳朵和眼睛都很好使,特別喜歡聽手錶走的嘀嗒嘀嗒聲。」趙師傅的父親,當年在沙坪垻磁器口開了唯一一家修表店。趙泓師傅說,他經常給父親送飯、送酒有一個目的:偷師。「我喜歡手錶,也很想學修表。」但年紀不大的他並沒有把這些想法告訴父親,一旦父親去休息、上廁所的空當,就是他開始磨練自己手腳的時候。
「有沒有修壞過手錶啊?」「有!修壞了就給我爸爸擺起,等他來修好就是。」經過多少年的偷師,趙泓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終於學會了修理手錶。
見證時代變遷
工作幾年辭職當起修表匠
鐘錶行業,往大點說,是社會經濟的晴雨表,直接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變化。1981年,趙泓進入鐘錶工業公司元件廠工作,當時的鐘表工業公司是西南片區唯一的鐘表企業,生產的山城牌手錶供不應求,技術牛人也非常多。工作後,他把第一個月的工資,給自己買了一塊手錶,在家裡一遍遍拆裝,有時甚至通宵達旦。他所在的鐘表元件廠並不修表,作為一個對修表情有獨鐘的人,趙泓那顆「匠人之心」根本停不下來,一個意念反覆告訴他:只有修手錶,才能展現自己的才華。
上世紀80年代,在鐘錶工業公司的帶動下,石橋鋪、陳家坪的修表店遍地開花,並且生意興旺。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條件,趙泓在1986年從廠裡辭職,開始修鐘錶。父親根本不知道他會修表,覺得兒子是在胡鬧。為了積聚人氣,趙泓把修表店設在陳家坪菜市口,由於他有紮實的機械儀器知識,很快就成為周邊幾家修表店中,生意最好的那一家。
手藝過硬專修高檔貨
時代衝擊無奈放棄愛好轉行
說到修表,趙師傅有自己的驕傲。那會兒石橋鋪陳家坪修表的人很多,但真正會修表的卻沒得幾個。接到一些幾十萬元的高檔貨,那些「修表師傅」就會拿來找他修,然後再轉手賺顧客的錢。
當時,修表師傅必須經過技術培訓,獲取經營執照。至今,他都還保存著當年的培訓證書。他修過的表,除了國內的,也有來自瑞士、法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一般的手錶,只要搖一搖,看一看,我就大概知道毛病在哪兒。」趙泓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為此人們都稱他為「表匠」。每天早7點到晚7點,他都在不停地修表,一天收入最多可達100餘元。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一些外面買不到的零件,趙師傅還能用焊錫給造出來,讓一些已宣判「死刑」的手錶起死回生。
但是好景不長,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電子表、石英表進入市場,傳統修表業受到巨大衝擊。後來,BB機、手機廣泛運用,手錶幾乎淡出人們的視野,修表業更是迅速凋敝。「有時候好幾天都修不到一塊表,全靠跑摩的、開館子來支撐。」直到1996年,兒子即將上初中,他才無奈做出決定——轉行。
花甲之年復出
不為賺錢只想重拾鍾愛的行當
趙泓並沒有把修表的工具扔掉,而是悄悄存在家裡,總想著有一天能再派上用場。
前幾年,一些知道趙泓修表技術精湛的顧客,開始把家裡近些年買的手錶送來給他修理,一些朋友甚至鼓勵他:「乾脆出來擺攤修表。」
於是,在2016年11月,他租下小區大門口的門面,開起了鐘錶修理行,不為賺錢,只想重拾鍾愛的行當。雖是打發時間,但他還是嚴格遵從老修表師的傳統,一切以不傷件、精準為原則。
昨天,重慶晚報記者採訪趙師傅時,不時有顧客拿著手錶來找他修。一位阿姨的手錶,女兒送到解放碑找人修,沒修好。這是一塊10多年前買的天梭表,阿姨很喜歡,「都說趙師傅有辦法,我也是拿來試一下。」通過檢測,最終問題出在線路上,「經常戴表沾了水,把機芯腐蝕了。」找到問題後,趙師傅說:「我要去批發市場看看有沒有零件,如果有買來給你換了,花不了幾個錢又能用了;如果沒有,就只能放在家裡珍藏了。」
渴望手藝能傳承
修表匠須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來修表的人絡繹不絕,一位男士拿著一塊名牌手錶放在趙師傅的案頭,打開後表蓋,趙師傅笑了:假的。一檢查,之前手錶換的電池和原裝的根本不匹配,導致手錶密封不嚴,電池走電厲害。從一堆電池裡,趙師傅找了一顆電池換上,那表又開始走起來。外面收費200多元的電池,他只收30元,「做人做事,全憑良心。」
「一根頭髮的直徑約80微米,而制表精度要達到7微米,那麼修表也要同樣精細。修表很有技術含量,在過去,是很受尊重的手藝活。」趙泓說,「一塊表100多個零件1000多道工序,要學這門技術,必須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用匠人精神打磨,才能成就手中這永恆的時間。」這些年,戴手錶的人越來越多,也帶動了修表業,尤其是名牌表、高端表。他表示,現在最大希望就是找到一個傳承人。「願意學的話,我肯定樂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