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0 04:50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瀏覽:42994
6月6日10時,看到爸媽回來了,小傢伙伸長脖子都想爭得第一口美食。
每次回窩,鳥媽媽總是先落在旁邊,小心翼翼地四顧周圍情況。
今年的5月8日,這對烏鶇鳥又來我家安家,這是他們第三次來我家的陽臺上生兒育女了。
記得三年前剛搬到新居沒多久,一次在陽臺上晾衣服時看到一隻「黑鳥」嘴裡叼著蟲子在我家西面的陽臺上站著,心想它為何在這兒站著不動,還盯著看我呢?伸頭一看,原來在陽臺的下面一個能擋風遮雨的角落裡有一鳥窩,裡面還有兩隻嗷嗷待哺的小鳥。從此,我每天都去陽臺觀察,原來是一對夫妻鳥,長著黑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叫聲悅耳動聽。在網上查資料和諮詢一位專門拍鳥的攝影愛好者後得知,這種鳥叫烏鶇,是鳥中的「口技專家」,難怪每天早晨都聽到悅耳的叫聲。
由於三年前還不懂攝影,沒能及時把它們生兒育女的過程記錄下來,眼睜睜地看著兩隻小鳥兒一天天長大,遠走高飛。誰知年底小區裡搞外牆清洗,把陽臺上的鳥窩衝洗掉了,氣得我跑到物業告狀。
窩沒了,鳥兒明年還能來嗎?只能耐心地等著。去年6月初的一個早上,我看到那對鳥兒又在原來的地方建了一個新窩,準備再產蛋孵子,真是喜出望外。這時我已經學習了攝影,心想機會來了要好好把握。結果7月初跟攝影團去青海,回來後也沒拍成。
今年看到熟悉的身影,似見久別的朋友,心想這次可要把握時機好好拍拍。鳥窩在原來的基礎上加高了,趕緊拿來梯凳,對著鳥窩裡的蛋先「咔嚓咔嚓」來了幾張。自從有蛋後,發現鳥媽媽整天呆在窩裡不再飛出去,鳥爸爸在對面的樓上陽臺巡邏保護。為了讓鳥兒安心孵蛋,我們全家人說話做事都不敢發出大的聲響,到陽臺晾衣服都輕手輕腳。
5月21日,4隻小鳥相繼出窩,全家人高興極了,逢人就講,大家都說我家是風水寶地,聽了心裡美滋滋的。有了4個寶寶,可忙壞了鳥爸鳥媽,每天一大早就出去覓食。小傢伙食量大,一天要餵好幾次。鳥爸鳥媽還時時刻刻擔心著寶寶們的安全。每當鳥爸在給寶寶餵食時,鳥媽就在一邊放哨。鳥媽餵時,鳥爸放哨。夫妻就這樣輪流小心呵護著寶寶們。5月26日和27日,我又躲在陽臺角落鳥兒看不到的地方,把鳥爸鳥媽餵食和寶寶們爭搶食物的照片一一拍了下來。
有時候,我還吹起葫蘆絲,老公吹洞簫,讓美妙動聽的音樂伴隨鳥兒們的啾鳴飛揚。
我希望這對烏鶇鳥能夠年年來我家,成為我家的一員,同奏人鳥友好相處的歡樂曲。
陳王芬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