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未來50年後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太空旅行不再是夢想

2020-12-05 科學探索說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的科技水平也在持續提高。有關專家曾經做過這樣的預測:在未來五十年內,人類科技成果中將會增加許多新成員,它們會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其中,太空旅行、海底動車等即將研製成功的創新技術將有望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許在五十年後,人類可以使用人體植入技術時時監控自己的身體情況,可以乘坐飛行艙出行,或還可以運用雷射全息圖,即便不在現場也可以召開會議和進行社交活動。五十年後,還可能出現在海底穿行的超音速海底火車,在罪犯出現犯罪行為之前警察便能察覺到,還有隨時可以隱身的隱身鬥篷。

此外,五十年後,人類的休閒娛樂模式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機器人的出現幫助人類節省了較多的勞動時間,相應地為人類增加了許多休閒娛樂時間。同時,機器人也能進行家庭勞動,例如洗衣、洗碗、做飯等,人們的業餘時間不再被家務佔用,人們將擁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度假方式不同,在假期裡,人類並不需要出行,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太空度假和虛擬假期帶來的快感。

從上述設想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類50年後的生活應是舒適而愜意的。那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50年後,社會中會出現多少美好設想中的創新事物呢?

Electric Dreams Report幫我們進行了統計:首先,50年後應會出現用於醫療方面的智能身體植入技術,這種將IT設備植入皮膚內的技術可以讓人類24小時檢測自己身體的血液流動狀態及神經發射信號,有助於及時發現疾病和及時治療。

其次,眾人夢想的未來交通道具——飛行艙也將會與大家見面。科學家預測,這種飛行艙將在50年後取代我們的汽車,成為人們首選的出行工具。

最後,50年後也可能推出太空旅行,這是一種創新與冒險並具的旅行方式。科學家告訴我們,若各項計劃能順利實施,五十年後,人類去往太空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到太空旅行的成本也不會過於昂貴。到時,太空旅行或將成為人類旅行所能考慮的一項常規項目了。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預言:地球「未來50年」要發生的大事件,有些已應驗
    預知未來一直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情,今天就讓我們用已知的手段去猜測一下,2050年前地球可能發生的事情吧。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東京將在2021年舉辦2020年奧運會。另外面對疫情,聯合國秘警告人類正面臨聯合國75年歷史中前所未有的危機,影響全球經濟。而在2020年之後,科學家稱太陽將進入一次「休眠期」,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而這可能會使地球出現一次迷你冰川期。2021年5月26日,我國公眾將能觀賞到一次月全食,屆時你可以看到空中一輪紅色血月,極其壯觀!
  • 未來有望實現的5大太空技術,科學家: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一直以來,人們對太空的好奇從未減退,對太空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在未來,人類在徵服宇宙的道路上將取得多大成就?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大膽而又科學的預測。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未來有望實現的五項太空技術吧!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人們在50年後到月球去旅,也許會像現在乘飛機到國外旅行一樣容易。但是,飛往火星卻絕非易事,因為到火星去旅行,旅途就要5~7個月以上的時間。作為聯結月球、火星的交通手段,宇宙巡迴航母是跨越地球和火星的軌道、環繞太陽旋轉的宇宙船。根據以往的概念,火星宇宙飛船首先在地球附近加速後轉移到環繞太陽的軌道,到達火星附近再減速,轉移到環繞火星的軌道。但這樣每一單程都要加速和減速,很浪費能量。
  • 太空電梯會是太空旅行的未來嗎?
    太空電梯的想法可以追溯回1895年,當時俄羅斯科學家Konstantin Tsiolkovsky受到當時剛建成的艾菲爾鐵塔的啟發,他開始思考,如果能夠把鐵塔建至35,800公裡的高度,就會直達地球靜止軌道
  • 科學家推測,未來50年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在旅行中,所有人都感到異常炎熱的天氣,到處都發出高溫警告。如果地球繼續升溫,將會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對此,科學家給出了答案。美國專家推測,到2050年,這種氣候將威脅到無法負擔空調費用的窮人的生活。根據他們的推測,在50年後,大多數年平均氣溫為負13攝氏度的地區將上升到20攝氏度。現在,中國南部,北非和地中海的人們生活在這種氣候中。這意味著上述地區的人們到那時可能會被「煮熟」。
  • 當地球不再宜居,人類的最終歸途是「太空歌劇」嗎?
    當地球因人口膨脹、大氣惡化,能源枯竭,變得不再宜居時,神話故事、科學幻想中的「天上人間」人類真的可以涉足嗎?這個方法是基於1930年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的假設,該理論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再遠的距離只要同處同一個宇宙,就可以在疊加後瞬間直達。《星際穿越》為我們超前很多年實現了夢想,而電影之外的現實,人類也並未停止過太空移民的設想與計劃。
  • 種子送上太空,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未來會有太空豬肉嗎?
    一批約重40克水稻種子,搭載嫦娥五號在月球遨遊23天後,順利返回地球,這標誌著我國水稻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人們不禁發問,我們地球的種子送到太空會發生什麼變化,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 不用等50億年後,地球未來的10大災難事件預測
    第六,15億年後,地球不宜居住也許是時候讓人們適應太空旅行了,這樣我們就能更多地了解我們的鄰居行星。隨著太陽炙烤著地球,並變得越來越大。地球將不再是一個安全的家園,因為太靠近太陽會導致所有現存生命形式的滅亡。海洋將會幹涸,正如我們所知那樣,只有燃燒的沙漠和土壤。
  • 《去更遠的太空》:打造太空探索簡史,解析人類的光榮與夢想
    5000多年後,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科學家託勒密,根據自己的觀測以及古希臘科學家喜帕恰斯的觀測,同美索不達米亞星圖結合起來,創立了地心學。地心學認為,太陽、月亮、恆星和行星都圍繞著地球旋轉。文藝復興前的一千多年內,地心說被廣泛認可。
  • 人類的未來會是移民火星和星際旅行嗎?
    華為公司顧問田濤在他的那本《我們為什麼愛做企業家》(後續會分享)中,推薦了一本用來打開視野、暢想未來的著作《人類的未來——移民火星、星際旅行、永生以及人類在地球之外的命運》(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作者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超弦理論創始人之一加來道雄。這是一本非虛構類的科普著作。
  • 地球100億年後會發生什麼?
    人類的未來是什麼?經過研究,我們預測到了未來1000年、100萬年和100億年將發生什麼,讓我們一起旅行到未來。在1000年內,由於語言的快速發展,人類將不再有語言區分。10萬年內,超級行星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威脅。50萬年內,當今使用的核燃料將擺脫危險,地球迎來下一個冰河世紀。在100萬年內,今天的所有玻璃將不復存在。
  • 太空旅行並不遙遠,了解這三點有望圓太空夢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太空不再是人類幻想中遙不可及的彼岸,不久後的未來,任何人都能圓夢太空,甚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太空旅行也是有可能的。自1961年人類首次踏入那片浩瀚星空,開啟航天徵程後,對浩瀚宇宙的探索就從未停止,時隔8年,人類安全登陸月球,接著於太空中建立國際空間站,使得太空人得以長期逗留太空進行研究探索,再有衛星,運載火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那是我們也不會想到,短短一甲子時間,人類在航天領域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所以,不要一談及太空旅行,就覺得是天方夜譚,遙不可及,隨著科技的而進步,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 當人類徹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未來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人類點滿核聚變這項劃時代的技術,帶來的影響不亞於前三次工業革命,從此之後再也不用擔心能源短缺問題,就可以把目光投入到太空,將文明的火種撒向整個太陽系。當然,這一天的到來還有點遠,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中,也許我們有生之年就能夠享受到這項技術穩定發電帶來的便利。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核聚變的相關知識。什麼是核聚變?
  • 未來50億年等待地球的事物
    作為一個更具好奇心的人,科學家已經提出了一系列科學方法來預測未來。在其中一些幫助下,您可以找到天氣預報,油價變化動態,匯率上漲等。另外,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現在人類可以使用更多有關全球的未來的全球性和有遠見的預測。包括這個問題的答案-未來50億年地球還在等待什麼?生命之源會成為死亡的原因嗎?
  • 一萬年後,人類未來的走向是怎樣的?或許地球不再是地球!
    一萬年後,人類或將面臨這2大難題,地球會變成什麼模樣?地球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人類未來的走向是一個謎題。在人類尚未進入科技時代前,內心極度渴望飛入外太空,可各方面受到了限制,無法抵達。慶幸的是,各國在航天領域有所造詣,登入太空的夢想終於從虛幻變成了現實,我們才真正看到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是無窮大的,人類每天都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心儀的產品,還能吃到自己喜愛的食物,這一切都是科技的功勞。
  • 50億年後太陽會衰老?如是真的,地球或成「盤中餐」,命運太慘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按照科學家們的推測來看,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壽命總計大致是100億年,所以預計在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將進入到衰老,這個時候地球也將受到影響
  • 美國商業公司正將太空旅行變為現實,人類移民火星不再是夢想
    近日,美國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旗下的一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發射安裝有新型猛禽(Raptor)發動機的太空星艦SN8,在距離起飛最後倒計時1.3秒之後,因發動機出現問題火箭發射控制部門突然宣布停止發射,隨後天空中傳來巨大的爆炸聲響,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未來50億年,等待地球的是什麼?這與我們的太陽有關
    例如,這個問題的答案——未來50億年,等待地球的是什麼?生命之源會成為死亡的原因嗎?如你所知,地球之所以存在,僅在於高達1300萬攝氏度巨大熱球的能量,這是太陽系的心臟。地球的未來與這顆恆星的行為和「健康」息息相關。由於太陽已走過了它生命的一半左右時間,其活動在過去40年中才有所增加。在10年的時間裡,0.05%的恆星會變為更加明亮。
  • 100億年後,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人類文明是否還存在?
    地球100億年後會發生什麼?從地球誕生開始,已經經歷了46億年的漫長歲月,時間尺度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存在了幾千年,若你能看到更遠的未來呢?一千年、一萬年、一百萬年,甚至一百億年以後,你認為宇宙會是什麼樣子?這麼長的時間裡會發生什麼事情?人類還能否存活呢?經過研究,我們預測到了未來將發生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一趟未來之旅。
  • 上太空旅行未來可實現,乘客待90分鐘要200萬元,中國土豪:已預訂
    如今,科技在不斷發展,人類越來越想探索宇宙的奧秘,很多人認為太空離我們很遙遠,只有少數專業的太空人才有機會上太空,上太空旅行更是只有在科幻電影裡才能看得到,因此,上太空旅行只能是大多數人不能實現的夢想。
  •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2050年或建成 太空旅行有多遠?
    該公司評估這一套太空電梯系統大約需要20年的建造時間,耗價約10萬億日元。大林組的太空電梯研發組負責人石川洋二接受《朝日新聞》採訪時表示:「太空電梯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實現。未來,太空旅行將盛行。」  太空電梯將大大節約太空運輸成本  太空電梯的想法最早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於1895年提出,他提議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建設一個太空城堡,用一根纜繩將地面與城堡相連,以此實現太空運輸。1979年英國作家阿瑟·克拉克將這個概念寫入了科幻小說《天堂的噴泉》,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在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中,也有關於太空電梯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