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溼器該放哪?冬季室內乾燥,溫度和溼度如何兼顧?不久前,央視財經頻道的報導中拋出了這樣兩個問題。
確實,室內空氣的乾燥問題,是冬季採暖過程中困擾人們多年的難題。因為在乾燥的室內環境下,會加快細菌、病毒的滋生,不利於身體健康。除此之外,冬季開窗少,室內空氣的質量問題似乎也是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難解方程。
或許正是新需求刺激出了新的市場供給形式。今年以來,新風空調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提及,作為其中代表的海信新風空調更是成為更多人的選擇。因為在健康問題被大家更重視的2020年,舒適又健康的生活似乎成了每個人的心願。幸運的是,這份心願如今其實可以通過科技的力量得到有效滿足。
2007年,美國雜誌《連線》編輯凱文·凱利曾提出「量化自我」這樣一個概念,這也引發了一波可穿戴設備的智能化潮流。
事實上,能量化的不只是自我,還有外部生活環境,即「量化環境」。環境本身是一不可控的變量因子,可是如果我們通過可控的變量因子對它進行量化,就能夠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改造工作。
乾燥是冬天各種供暖設備都會面臨的問題,央視財經頻道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研究表明,病毒在乾燥的室內更容易擴散。此外,空氣乾燥還會帶給人們許多損害。在乾燥的空氣環境下,皮膚和呼吸器官毛細血管充血、細胞脫水,容易出現乾咳、聲啞、喉痛等症狀,在冬季乾冷空氣侵入時,極易誘發咽炎、氣管炎、肺炎等病症。
如何破局?根據央視財經頻道的報導,日本電視臺給出的答案是空調有助於加溼效果,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也提出,加溼器應該放在房間空調風的通道上。
據了解,人體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一般在40%~60%之間。過於乾燥或過於潮溼的環境,人體都會不太適應。基於此,海信新風空調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那就是空調與加溼器,溫度與溼度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以海信新風空調X8掛機為例,當室內空氣過於乾燥時,空調會智慧感知調節,並聯動納米溼度調節器,在不同的溫度下調匹配人體最佳溼度區間至40%-60%,有效抑制病菌傳播和滋生。
溫溼相宜,海信新風空調可以讓用戶隨時掌握屋內溼度情況,認識室內環境然而改造室內環境,通過量化的數據讓用戶有一種對生活的「掌控感」。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說過,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有數量。空氣溼度這樣的外在環境,這無疑是客觀存在著的事物。海信新風空調對房間溼度的把控,就是給精神層面的生活質量進行分值量化,不需要什麼環境「大數據」,只需要溫度和溼度的「小數據」,我們每個個體也可以做數據的支配者,以「生活之量」帶動「生活之質」。
一款能動態調節溫溼的空調,可以真正避免由於乾燥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和最初空調推出調節溫度的使命一般,通過一種溼度數據化的手段反映生活並指導生活,滿足的其實是大眾不斷升級著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理想中的空調應該是什麼樣?或者換一個問法,該怎麼通過科技給予人們生活的幸福感?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每個人都不一樣,但終歸其實就是一點,那就是讓人覺得非常舒服。
尤其是在問題越來越多的冬日家居生活中,作為「冬日暖男」的空調也要變得更「暖」一些。用戶不僅可以主動的控制它要求它,空調自己還要做到人性化,去適應「人」的需求,會主動感知、會自我調節。
海信新風空調的溫溼聯動功能是一種自我調節,但除了溫度、溼度,空氣本身的質量問題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為冬季不管是室外積聚的汙染物,還是封閉的室內環境,都會給居家生活帶來不好的體驗。長期開窗通風不實際,室外霧霾PM2.5顆粒物也可能進入室內。
而海信新風空調獨創微正壓新風增氧系統,並可以獨立開啟,新風量最高可達150m³/h, 給用戶引入新鮮且含氧充足的空氣。室內空氣是流動的,便降低了室內病毒感染的風險。此外,搭載全新「Hi-nano離子除菌」功能的海信新風空調,能夠有效去除H1N1甲流病毒、EV71手足口病病毒、白葡萄球菌等多類空氣汙染物,帶給用戶更加清新、潔淨、溼潤的健康空氣。
適宜的溼度加上科技感的「風度」,就等於冬日健康家居的最大公約數。如此看來,海信新風空調領跑行業不是沒有原因的。
今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健康成為人們美好生活追求的關鍵。既然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那我們就要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在外自己主動戴好口罩,在自己生活的小家,也要告別過往冬日的乾燥,告別渾濁的空氣,溫度、溼度、風度全都要有。從這個維度來看,海信新風空調所給予的其實是一種人們對於健康的滿足感。
除了健康痛點以外,海信新風空調的「風度」還體現在讓用戶感到更爽。
海信新風空調搭載擬態冷暖體感風,讓空調氣流更加聽話。製冷時有著淋浴式的冷風,制熱時有地暖式的熱風。冬季使用,海信新風空調的送風垂直於地面90°,讓熱量從室內下方向室內上方自然升騰,避免了直吹,讓空調製熱量主要傳導至人的身上。
不得不說,海信新風空調之新,能夠讓用戶感受到人性化滿滿的味道。
暢銷書《未來是溼的》告訴我們,如果科技本身是「乾巴巴的」,那麼科技與人類之間應該是「溼漉漉的」。創新應該從生活出發,然後回歸生活,人性化的科技一定是自主、理解力、能力等多種內涵的實現和滿足。
舒適的溼度,舒服的溫度,舒緩的風度,三位一體的交織,促成了空調黑科技與人類生活之間「溼漉漉」的聯繫。海信新風空調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未來,為什麼是溼的。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老話似乎一直都在被印證。新風空調今年迎來爆發,但海信其實在2008年就開始布局新風空調。等於說,在空調行業競爭的上個甚至上上個著力點正焦灼的時候,海信就已經把目光放在了更遠的地方。
一方面,海信空調業務的目光放在眼前的製冷效果、變頻、舒適、節能等過去幾年不同的市場關注點上;一方面,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從溫度到溼度、風度,專注於新風空調的研發和創新。
終於,在2020年海信新風空調迎來了自己的收穫季。
根據中怡康公布的W44-W47周監測數據顯示,初冬季近四周來,海信新風空調的零售額佔比達到30.10%,繼續在新風領域市場份額佔據TOP2。可見,當健康問題成為大眾關注焦點的今天,海信新風空調抓住這波產業升級的契機,而它成功的經驗也值得我們每個人去仔細思考一番。
從技術認知來看,海信新風空調經過10餘年的技術積累,這樣的產品自然會更讓人放心。再加上通過JQA新風認證以及綠色產品認證,會進一步加深用戶對其新風健康標識的認知感和信任感。從品牌認知來看,海信空調通過X9、X8、X7、璀璨等不同系列新風空調陣容的打造,建立起了新風、溫溼相宜、送風舒適這三大優勢,海信品牌標識已經與新風空調實現深度的捆綁。
權威性往往代表著信任力,而海信新風空調不久前通過了日本質量保證協會(JQA)的檢測。眾所周知,新風空調在日本的普及率已經相當高,JQA的檢測標準向來非常嚴格,在用戶認知當中自然具備較高的權威性。如今海信新風空調獲得日本質量保證協會(JQA)的認可,這讓大眾對其產品實力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也是對海信多年埋頭深耕的一種認可。
如此看來,海信空調業務的發展,其實就是在晴天的時候也給自己準備了一把傘,目光總是放在舒適區以外,這樣的企業往往很難陷入路徑依賴。畢竟商業模式從來不是一個靜止的結構,而是一個不斷被市場需求刺激而進化發展著的生命體。要想獲得永動的增量市場「第二增長曲線」,那就去不斷尋找未來的市場和自我。
如今,新風空調火了,但在我們看不見的另一面,海信又在做些什麼呢?或許多年以後我們就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