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投影憑藉著高亮度及細膩畫面引領著行業潮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利用投影儀來代替電視機的位置,成為客廳娛樂生活的中樞。隨之,如何購買一款優質的投影儀成了廣大用戶心中的大問號。
很多消費者在選購投影儀時,會對投影儀的亮度參數感到困惑,也許在外行者眼裡,評價一款投影儀的亮度高不高只能靠數值的大小來判斷。而隨著人們漸漸對高亮度、高解析度期望的增大,很多廠商在廣告宣傳時會選擇通過偷換概念來虛標參數以求奪人眼球。
然而事實上,畫面所呈現出的效果與標註的流明數之間並非絕對的呈正增長關係,一款投影機也並不是流明越高就越好。那麼,投影儀流明究竟有何作用呢?下面不妨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流明的神秘面紗?學會從此對虛假參數說不。
一般而言,投影儀的流明分為好幾個單位,在我們平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只有這兩種,一種是光源亮度,一種是ANSI流明。
光源亮度,是指投影儀中的雷射器、燈泡、LED燈等能為投影機提供的「最原始的發光亮度水平」。通俗易懂點來講就是,光源亮度就是沒有經過鏡頭或者其他因素刪減過的亮度。另外一種,ANSI流明是被世界所公認所認可的投影儀流明的國際標準單位。
ANSI流明是經過層層刪減過後的亮度,借太陽作比喻,太陽本身是光源亮度,而照射到我們身上的陽光就是投影儀經過刪減後投影到牆上的亮度。而這個投影到牆上的亮度就是ANSI流明。
據相關人士計算,3500的光源亮度大約等於1000-1200的ANSI流明。所以,在選購投影儀時一定要看準ANSI流明,不要在意光源流明,防止掉進不良廠商「精心」埋下的陷阱。
可能會有消費者心存疑問,流明的高低與畫面大小和清晰度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總體來說,就是以下兩點:隨著投影儀亮度(流明就是亮度的單位)的提高,同等畫面尺寸下投影的畫面就會更亮。所以看起來更清晰,但解析度不改變;流明的提高,與畫面尺寸沒有關係,不過亮度會隨著畫面尺寸的變化而變化,比如,畫面尺寸越大,亮度越低,則相反。
綜上所述,一臺家用投影儀應該配有多少流明比較合適? 根據室內空間大小來算的話,在15-30㎡的空間,建議100-800 ANSI流明之間;在35-50㎡的空間,建議1500-2000 ANSI流明之間;在60-100㎡的空間,建議3000-4000 ANSI流明之間;在120-200㎡的空間,建議4000 ANSI流明流明以上。這兩者之間很好理解,流明與房屋面積就是成正比關係。
目前縱觀市場,適合家用的投影儀售價大約在3000-5000元左右的產品比比皆是,但是流明達到預期效果的卻少之又少。極米XGIMI投影儀,不管是從外觀設計、硬體配置還是亮度參數而言,都是市面上的佼佼者。用其「真心」,滿足你「白日夢」式的觀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