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遊,去非洲看動物」,這並不是什麼旅遊營銷胡亂設定的目標,在非洲這片野生動物最後的淨土,不管是能親眼看到生命的降生,還是看見為了生存激烈的相殺,或者有幸看見聲勢浩大的大遷徙,都能使親歷之人燃起最原始的敬畏生命之心!
對於第一次去廣袤的非洲草原,選擇一個合適的路線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東部和南部非洲建立了固定的野生動物追蹤遊線路,其中大多可以保證看到非洲的明星動物。
在南部非洲亞區域內包含南非、賴索托、史瓦帝尼、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以及莫三比克的部分地區在內的7個國家的保護區和禁獵區中,驅車觀獸是最受歡迎的觀賞野生動物的方式。
而作為一本「哺乳動物小百科」——《去非洲看動物》便囊括在這途中你將可能遇到的90種較大型的哺乳動物。
· 比驅車觀獸更清晰的視野
圖片的視覺效是這本具有導覽性質圖書的一大亮點。它的開本很大,有200頁厚,粗略數了數,高清圖片有足足240張。
狩獵的精彩瞬間,或者眼睫毛這樣的生動局部,它們警戒或者放鬆的神態,野生動物所有的體貌特徵都能讓你慢慢的、細細的觀察。
海因裡希、菲利普和英格麗德·范登伯格是享譽國際的自然攝影師。他們一家在非洲這片野生動物的天堂馳騁超過23年,對這片土地有深刻的了解。
他們始終對自然保持著熱情與敬畏,始終在致力於用手中的鏡頭傳播這些動物與自然的美,傳播每個人類都該有的環境保護精神。
· 和紀錄片一樣增長知識
《去非洲看動物》簡明扼要和具有趣味性介紹了物種信息。哺乳動物和其他所有動植物一樣,偏愛某些特定的棲息地,並能耐受特別的環境條件。它們的偏好基本上取決於該地區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而地理和氣候又決定了植被的類型。
食草動物對食物有比較明確的偏好,食肉動物則追隨食草動物,在任何有足夠的食草動物作為獵物的地方出現。
有些動物對環境因素有很高的耐受性,可能會出現在不同生態系統和生物群系中的各種生境中;而耐受性較低的物種,僅能在滿足其特定需求的棲息地中見到。
生物群系
在書中提及的區域中,有8個生物群系。如果看這本書末尾的生物群系和生態系統地圖,你會發現熱帶草原生物群系是其中最大的生物群系,分布在亞區域內從潮溼的北部和東北部低地到極度乾燥的西北部的熱帶草原地區。
超過40種熱帶草原哺乳動物生活其間,其中每種食草動物都有各自的偏好。能提供驅車觀獸的大部分大型野生動物禁獵區就位於熱帶草原生物群系的不同地方。
不同物種的介紹順序不一定遵循分類原則,而是先介紹食肉動物(掠食動物和食腐動物),接著是大型食草動物,然後是各種羚羊,最後一章包括那些能在驅車時見到,但在前文中未提及的哺乳動物。
書中還附有你可能會感興趣的地圖、摘要和對照表;每種動物的照片旁所附的文字都很簡潔,包含它們偏愛的棲息地、食物及分布範圍等方面。其他如平均體長、重量、妊娠期、預期壽命和一天中的活躍期等信息都列在書末尾的對照表中。
但如果有機會,更希望你能帶上這本書,真的去非洲看動物!而這些通過閱讀獲取的知識肯定會讓我們在親眼看見它們時,發現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