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拿山西開刀 解密山西官場地震的隱性震源
為什麼是山西?答案簡單而又複雜。曾經是鹽業,現在是煤炭,從歷史到當下,山西的政商關係一直以扭曲的姿態發展。權力與產業之間的紅線,從來沒有徹底清晰過。這次官場地震,更像中央對這種扭曲關係的一次徹底清算。紅線兩側,無人可以倖免。這一觀點值得理論界重視。
中國山西的官場地震,在省委書記袁純清調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後暫獲平靜。
在交出治晉接力棒前,這位中紀委秘書長出身的官員,以《求實》上的一篇《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旗幟鮮明反對腐敗》,最後一次論及「貪腐」——就像4年前履新時,他也曾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久被詬病的山西官場。
誰也沒有想到,昔日銳意進取的袁純清不但沒有改變山西官場亂相,反而在他任內,官場地震等級越來越大。自2014年6月以來,包括4名省委常委在內的8名省部級幹部(包括在山西履職多年的申維辰)先後被查。這讓山西成了十八大以來落馬「大老虎」最多的省份。而據《新民周刊》統計,山西落馬的廳級幹部數量也排在全國前三。而在諸多官員落馬之前,更多的煤礦業老闆紛紛被帶走調查。
為什麼是山西?
答案簡單而又複雜。曾經是鹽業,現在是煤炭,從歷史到當下,山西的政商關係一直以扭曲的姿態發展。權力與產業之間的紅線,從來沒有徹底清晰過。
這次官場地震,更像中央對這種扭曲關係的一次徹底清算。紅線兩側,無人可以倖免。
「比煤還黑」
為何拿山西官場開刀?
2005年,時任山西省委副書記于幼軍的一句話似乎可以作為答案:「山西的老頑症,二十多年就這樣,整治非常之難。」他說:「阻力不僅是幾千個非法礦主,而是背後的幹部,每個非法的礦沒有十個八個基層黨政幹部和執法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作保護傘,它是幹不下去的」。那時候,山西合法煤礦4200個,而非法煤礦比這一數字還要多。
歷任山西省長都曾對山西吏治表達過自己的不滿。山西省原省長于幼軍曾指出山西地方官員的誠信缺乏、大局淡化、服務冷漠、效率低下,而他的繼任者孟學農則直言山西官員缺乏市場意識和銳氣。後來的省長王君,更曾被全省安全生產會議上頻繁的遲到早退激怒:「如果把部隊帶到這個程度,那工作還怎麼搞?什麼都搞不成!「
那一次,負責點名並發現7名安全官員缺席的,是現任山西省長李小鵬。
他曾用了8個字描述山西主政的壓力,「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在山西省委聲明擁護中央反腐決定的這一天,他未打招呼直接趕到煤礦突擊檢查安全生產情況。
他的副手,有著「煤炭業大總官」之稱的副省長任潤厚,已被中紀委宣布調查。在成為副省長前,這位山西代縣人曾掌管潞安礦業10年之久。山西的官方腐敗往往與煤相關,卻「比煤還黑」。
運城、大同、陽泉、呂梁是山西的煤炭資源重鎮,也是山西曆來「出官」的寶地——山西官場甚至有「運城系」和「呂梁系」之說——然而如今,它們卻都成了官場崩塌的重災區。
8月22日,一輛滿載中紀委工作人員的考斯特中巴車開進山西煤炭重鎮呂梁。十多個小時後,山西省省委常委、秘書長聶春玉被宣布接受組織調查。曾經,他在呂梁主政8年,如今已離開這3年之久。
和聶春玉幾乎同時被調查的,還有呂梁的前市長丁雪峰、曾分管煤炭工業的副市長張中生。而出身呂梁的原山西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白雲,也被曝與當地煤老闆相熟。
兩個月前的山西運城,杜善學和令政策案被通報1個多小時後,市委書記王茂設就被有關部門從辦公地點帶走。據傳他和杜善學、令政策都有過密切的交往。
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曾對媒體如此分析:山西官場生態明顯具有地緣關係或工作經歷交集的特點,他們往往以同鄉或同在一地工作過為特點,這種以利益為紐帶而形成的小宗派。可以確定的是,近一輪「反腐風暴」中落馬的「山西八虎」中,七人都原籍山西(除北京人金道銘之外)。
(責任編輯:李瑩 HN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