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區隸屬中國香港,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元及石門,沙田區位於九龍市區以北,大埔區以南,主要包括大圍、沙田、火炭、馬料水、城門東及馬鞍山等地。沙田是近15年來飛速發展起來的住宅區,今日的沙田區昔日是一塊荊棘遍野的荒蕪園地,故被稱為「棘園」,早期沙田區的村落皆建在今城門河的兩岸, 由於昔日城門河上遊流下的河水非常清澈, 因而有「瀝源」之稱 。
今日的沙田區最遲在明朝(1368-1644) 便有人聚居,較早來到沙田的稱為本地人,他們多於明末清初從內地遷入,多於有豐富水源及肥沃的土地上建村,如積存圍(大圍) 、小瀝源、田心圍等村;而較後遷入的則稱為客家人,往往只能建村於山邊、山腰,甚至山頂處,現在沙田區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填,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半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
沙田與九龍之間的道路交通有賴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及大埔公路提供服務,西沙路將沙田經馬鞍山到西貢的交通連貫起來,九廣鐵路(東鐵) 是來往九龍至羅湖經沙田的重要交通工具。
香港馬鞍山
屬於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分,是度假不二之處,也是小型的旅行勝地和大型住宅所在地。
區內同名山峰馬鞍山有兩個山峰,較高的俗稱馬頭頂,高702米,它是新界東部最高的山峰,而副峰為牛押山,六百多米高,兩峰之間形成一條很長的弧線,形如馬鞍,故被稱為馬鞍山。
馬鞍山最初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居民從事農業、漁業等傳統鄉村經濟活動。近代日本的企業來到這裡開採磁鐵礦,使馬鞍山頓時成為工業重鎮,鼎盛時期有幾千個工人在此居住。
到了19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新市鎮發展等事件,開礦成本大增,加上港英政府決定開發馬鞍山為新市鎮,礦場也隨之在1976年結束。經過政府努力,馬鞍山成為屋邨、商場林立的大型住宅區。
香港獅子山
位於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獅子山早在1.4億年前已形成,獅子山的位置,從前是一片大熔巖,「獅子」頭面向九龍西邊,獅身連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
獅子山早在1.4億年前已形成,獅子山的位置,從前是一片大熔巖,巖漿由西貢及九龍噴出,後來火山停止爆發,大熔巖在海底慢慢冷卻成了花崗巖,地殼的變動令花崗巖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
獅子山上那頭俯伏山頂的「獅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經過不斷的風雨侵蝕,直至最近的數百萬年才形成的。
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巖形成,獅子山則是花崗巖。花崗巖不及火山巖能抵受風化侵蝕,但獅子山卻十分特別,經過千百年仍可清晰見到「獅子」的頭、身及尾。「獅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見,「獅子」頭面向九龍西邊,獅身連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過一個世紀這頭「獅子」仍會一直坐鎮山上。
本期小編就帶大家到這裡,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並留言告訴小編哦。
今年疫情還未完全過去,出行還是記得帶好口罩,少聚集人多的地方,市內遊也是不錯的。
以上圖文多為網點整合資料,若與現實不符,還請告知更改,後面將會視頻vlog詳解。
對於愛旅遊的朋友們,旅遊攻略就找小編,小編帶你上高速,跟著小編不迷路,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