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來談談「尼比魯」,說實話和天文好像沒太大關係,倒是和歷史有點關係。因為這顆星球它主要來源於人類的文字記載,而不是天文觀測。它的起源非常早,早到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第一個有記載的文明——蘇美爾文明。周杰倫歌詞裡的「經過蘇美女神身邊我以女神之名許願」,這裡的「蘇美」就是蘇美爾文明的「蘇美」,它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早期階段。後來的古巴比倫已經是比較晚期了。
尼比魯的由來就是出自當時他們的文字記載,尼比魯是蘇美人的叫法,巴比倫人管它叫「馬杜克」。據說蘇美人還把尼比魯稱為第12個天體。為什麼叫第12個天體?因為另外11個天體就是八大行星家加王星,再加上太陽和月球,這是當時的人類站在地球角度對於天空中主要天體的認知,而尼比魯就是除此之外的第12個天體。
其實蘇美人也並沒有直接說尼比魯是天體,它只是蘇美人的神明,它原本的意思是「渡船」。根據考古資料,尼比魯每3600年會來到地球一次,這個和對尼比魯星球軌道的描述很類似,它的軌道非常扁,有點像彗星的軌道,所以它的公轉周期非常長,每3600年才會經過地球附近一次,這個就有點「渡船」的意思。
大約在45億年前,安努那基人或者我們簡單點就叫他們「外星人」。這幫外星人隨著尼比魯星球來到並登陸了地球,他們來地球幹什麼?可能是開採一些資源。你要問地球上有啥資源值得他們來開採,據說是挖一些黃金什麼的吧?畢竟這種重金屬元素在宇宙中才是稀有的。有趣的是在蘇美人的記載中,開採黃金的地方,考古學家們還真的發現確實有金礦,而且在礦坑中甚至還發現了類似人類的骨頭。但是這些礦坑可以追溯到10萬年前,10萬年前的原始人,他們要黃金幹什麼?所以猜測這些黃金是當時的外星人需要的。不過剛開始來的這群外星人主要是幹些體力活,而不是什麼領導者。等過了很多年後,這群勞動人民開始有意見了,要罷工,領導一看這怎麼辦?
正好地球上有動物,可是這些動物智力太低了,沒法用,於是外星人就用他們自己的基因,對地球上現有的物種進行了基因改造,用這些基因改造後的動物來幫他們繼續幹活,這就是早期的人類。所以那時人類將這些外星人視為神明。隨著基因改造的不斷改進,這些早期人類慢慢變得有點現代人的樣子了。但是這個時候他們還並沒有生育能力,也就是沒辦法自己產生下一代。老一代的淘汰以後,每次都要重新通過基因改造來創造新的個體,外星人自己也覺得怪麻煩了,於是他們就又改造出了可以生育的人類。但是自從這些改造後的人類有了生育能力,加上此時的人類在智力上已經完全碾壓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動物,於是事情的發展就變得有點超乎預期了,人類就像病毒擴散一樣迅速蔓延全球。
這個時候金子可能也挖夠了,那些外星人開始準備撤離了,但是也有一小撥人不想走,畢竟回去還是個底層勞動者,在這裡還能當人類的領導挺好。這些泛濫的人類怎麼辦呢?地球的資源眼看已經不夠用了,於是當大部分外星人走後,他們通過某種方式製造了一場大洪水,直接席捲全球,把大部分的人類以及之前的文明痕跡全部淹沒。等大洪水過後,沒走的這些外星人,以及少部分倖存的人類從方舟上下來,重新登錄陸地。他們重新登錄的地方就是美索不達米亞,於是現代人類有記載的第一個文明,蘇美爾文明就這樣誕生了,這就是尼比魯帶來的酥面文明發源的故事。
這個故事聽起來挺傳奇的,但是和很多歷史記載,包括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都能對得上。所以不僅僅在考古界,科學界對他也很感興趣。比如有報導說,NASA在1982年曾經發現了這顆星球,不過後來官方又趕緊澄清,搞錯了,至於真的假的咱就不知道了。還有,比如對小行星帶的形成,根據蘇美人的文字記載來推測,說是尼比魯曾經撞上了地球的前身,叫「地亞馬特」,然後分裂成了兩塊,大點這塊跑到了金星和火星之間,成為了今天的地球。而另外那塊小點的,則被撕裂成了無數的小顆粒,最終成為了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這個和之前「法厄同」的猜想有點類似,說小行星帶是早先這顆法同行的碎片形成的,不過類似的猜想目前已經被「吸積盤模型」所取代。現在的大部分天文學家都認為,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就存在的,只是這個區域由於受到了木星巨大引力的影響,所以一直沒有聚集成單獨的一顆星星。
關於尼比魯以及它和地球文明的起源,可以給感興趣的推薦一套西琴的暢銷書《地球編年史》,地這套書一共七冊,曾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書中的觀點應該說屬於比較激進的理論,但是又能拿的出很多考古文獻來佐證,感興趣的可以把它當作一部歷史或者是小說來看,還是蠻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