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錦旗,也無法代表我們五個行政村、170戶 村民的感激之情啊」
「我們30個自然村170戶395人,全部摘了貧困帽」
「為我們村掃除了涉黑團夥底某,我們村的天都是純藍的了」
賽烏素鎮五個行政村村民代表王玉平、張英智等人爭先恐後的搶著說,深怕自己沒有表達心聲的機會。
6月份,國務院第三方驗收組對內蒙古興和縣脫貧摘帽進行了驗收,興和縣全縣確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668戶35147人,貧困發生率13.02%。
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和動態調整,特別是通過2018年、2019年兩年的全力攻堅,脫貧攻堅取得了的決定性進展。幾年來累計脫貧8951戶20542人,到2019年底,全縣8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剩餘貧困人口143戶32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2%,脫貧人口錯退率為零,貧困人口漏評率為零,退出認可度達到98%以上,順利摘掉了國貧縣帽子。----「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
興和縣公安局幫扶建檔立卡戶170戶395人。對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的貧困人口,都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政策支持全覆蓋,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渠道明顯增多,無勞動力和喪失勞動力實現了兜底保障,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89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812元,年均增長17%。
五個行政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 2714元增加到2019年的9141元,年均增幅 47.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3月,經自治區政府公告公示,興和縣正式退出國家貧困旗縣序列,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根本解決。
「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警察同志們不僅清潔了我們村的『面子』,還刷新了『裡子』」,高家村村民楊璦如是說。
興和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啟動以來,興和縣公安局按照「4+1」整治工作模式,緊密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圍繞「三清兩改一建」任務,對單位包扶的30個自然村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以農村垃圾治理、農村汙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
逐村硏究謀劃怎麼整治、整治什麼、如何建立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等問題,與脫貧攻堅一體推進落實。52名幫扶責任民警在副局長宋傑儒的帶領下,不僅深入所幫扶村、戶,對衛生死角及村內道路進行地毯式徹底清理,全面改善髒、亂、差等環境問題,同時還深入農戶家中積極宣傳,引導村民們樹立良好衛生習慣和愛護環境意識,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為了每個人的家務事。
賽烏素鎮駐村第一書記、公安局民警馬義說:「我們包扶的5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52名民警對巷道、水渠的塑膠袋和淤泥全部進行了清理,對老百姓房前院後的一些糞堆、柴堆進行了集中整治,老百姓看到我們清理整治村莊院落,他們也自行打掃了自家庭院的衛生,村莊內外煥然一新。徹底改變了『屋內現代化,屋外髒亂差』、『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的舊現象,真正形成了『人人比整潔,戶戶比進步』的良好氛圍。加上掃黑除惡對底某等人的判決,賽烏素鎮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了。」
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間,犯罪嫌疑人底某夥同王某葉、衛某等人長期糾集社會閒散、參賭人員,盤踞在興和縣賽烏素鎮三股水村進行賭博,並欺壓百姓,禍害村民。掃黑除惡行動開展後,興和縣公安局於2018年9月13日、2019年2月15日先後將犯罪嫌疑人底某團夥全部抓獲。並於2019年05月27日由興和縣人民法院對該團夥成員予以判決。
撣盡浮塵華光燦,別有天地春風來!開啟掃黑除惡與脫貧攻堅的加速鍵之後,興和縣公安局破獲涉黑涉惡案件77起,打掉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1個,摧毀惡勢力犯罪集團1個,剷除惡勢力團夥4個,在偵惡勢力團夥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3人,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產價值3.2億元。
向市縣兩級紀檢部門移送國家公職人員涉嫌違法違紀線索50條,一舉打掉非法採礦團夥2個,抓獲涉案成員7人;破獲非法佔用農用地案4起,抓獲涉案成員5人;破獲非法放貸暴力討債和套路貸案8起,抓獲涉案成員18人;破獲交通運輸領域案件1起,抓獲涉案成員4人。使全縣政治環境與自然環境同時得到了淨化。
如今,為了保證170戶脫貧摘帽的貧困戶不再返貧,前幾天縣公安局又為這五個行政村種村民植了5畝艾草,並以一斤艾草2.5的價格為其提前找到了銷路。
老百姓如詩如畫般的生活,讓公安民警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一件件,一樁樁,編織起來,構成5面亮麗的錦旗,5面錦旗,代表的不僅是人民警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忠誠,更代表著人民警察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同時體現著興和縣「警民共建」、「警民魚水」的美麗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