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普中國網
上天攬月,下海捉鱉,人類科技的邊界在哪裡?又將把我們帶向何處?
2020年9月19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共同指導的「全國科普日」特別直播活動在京圓滿舉行。來自航空航天、海洋探測、科幻創作三個領域的14位重要嘉賓,圍繞現代科技與人類未來展開了三場精彩連播。
在「上天」場,北航飛機系副教授戴玉婷,北鬥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行星科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分別就「人類航空最高成就」、「人造衛星改變生活」、「火星探測與深空探測」做了精彩分享。
在「入海」場,蛟龍號潛水器試航員劉燁瑤,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張勁碩,通信博士、科普大V張弛,人大附中教師、科普大V李永樂,分別就「深潛科技」、「海洋生物」、「海洋通信和海洋監測」、「公海資源開發」做了全面介紹。
在「科幻」場,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劉維佳,著名動畫電影製作人姜輝,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中科院計算所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王元卓,對中國科幻產業人才培養、中國科幻影視發展機遇等發表了看法。
直播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常務副秘書長吳寶俊和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張宇識主持。現場氣氛熱烈,觀眾留言踴躍。
「全國科普日」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的全國科普活動日,定於每年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今年科普日的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自9月19日到25日,系列科普活動在全國各地集中開展。「全國科普日」特別直播是該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本次直播由央視頻、中科數創(北京)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在央視頻、新浪微博、新浪新聞、抖音、快手同步播出。共計55萬觀眾在線觀看了直播。
後續內容將在科普中國app、新浪微博、抖音、快手、微信公號等平臺同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