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變質肉或死人 汙染肉毒桿菌或黃麴黴菌可致命

2020-11-26 搜狐大連站

  過期變質肉,堂而皇之走上餐桌,確實令人難以接受。可用過期變質肉做出的雞塊、肉餅,為啥吃起來還是香噴噴的,食客難以發現呢?專業人士稱,經過高溫油炸,變質肉的腐敗味被掩蓋了。那麼,肉類過期變質,從哪些方面容易發現端倪,又會滋生哪些有害物呢?記者採訪了兩位專業人士。

  如何判斷是變質肉?

  一看二摸三聞:變暗、發黏、有異味

  一塊鮮肉變成「臭肉」,其實就是肉質發生腐敗、細菌大量生長、滋生一系列有害物質的過程。

  肉質發黏、顏色變暗,通常是判斷肉類變質的首要因素。「肉質發黏,是其中的蛋白質分解,在肉類表面的微生物快速繁殖、代謝的原因。而顏色變暗,有褐變跡象,則是肉裡脂肪腐敗導致的。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農紹莊教授介紹,「肉當中的微生物所分泌的膠原蛋白酶,會水解結締組織中的膠原蛋白,所以形成黏液,摸起來就是黏黏的。 」

  用肉眼來看,變質肉往往還有發黴長毛的情形。「這通常就是肉類變質汙染後,產生的黴菌,有青色、白色和紅色等。 」農紹莊說,黴菌的種類很多,其代謝產物也有很多種,像黃麴黴菌、麴黴菌等,在變質腐敗的肉及食品中都容易發現。

  聞味道,也是判斷肉質腐敗與否的根據,肉類變質往往伴有酸味。農紹莊介紹,肉是細菌和微生物良好的營養源,肉變味了,是其中的厭氧性細菌利用肉類中的糖原,進行無氧氧化,產生乳酸和乙醇,「乙醇進一步氧化為乙酸,就有了難聞的酸味。 」

  除酸味之外,肉質腐敗還會發臭,「這通常是肉類脂肪、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胺類、硫化氫等化學物質,像甲胺、屍胺等,都會散發出強烈的難聞臭味。 」農紹莊說。

  另外,變質肉也會有哈喇味或者魚腥味,這是因為,在微生物分泌的脂肪分解酶的作用下,肉中的脂肪酸、類脂和脂蛋白被逐漸分解,生成脂肪酸、甘油等物質。一系列化學變化中,會生成三甲胺、二甲胺和神經鹼等物質,所以有了哈喇味和魚腥味。

  吃變質腐敗肉有啥危害?

  輕者腹瀉,重者傷及肝腎和神經系統

  「過期變質肉,吃不死人。 」這是上海東方衛視記者暗訪時,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一位員工說的。變質腐敗的肉,真的吃不死人嗎?「那可不一定,如果其中汙染了一些特別的致病菌,像肉毒桿菌或黃麴黴菌等,就可能傷及肝腎及神經系統,嚴重的,還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感染科主任李榮寬說。

  李榮寬介紹,肉類變質後,所滋生的細菌大量超標,這些大量超標的菌落,經高溫加熱能殺死一部分,但也有未全部殺死的可能性,這就會傷及健康。輕者腹瀉,而食用變質肉更大的危害,來自肉類蛋白質分解後所產生的毒素。「像胺類物質,具有刺激性和腐蝕性,不僅會刺激皮膚眼睛,還會破壞消化系統,引起噁心、嘔吐、暈眩等臨床反應。 」

  微生物大量繁殖後的代謝物,也是危及健康的因素之一,「比如外毒素和肉毒毒素,會破壞人體的神經中樞,抑制神經遞質釋放,導致肌肉僵硬麻痺。 」李榮寬說。

  肉類過期變質,因保存環境的原因,還可能汙染上肉毒桿菌或者黃麴黴菌,這兩種毒素的危害性也是極大的。「前者對酸的抵抗力特別強,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後,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引起神經肌肉的傳導障礙和運動障礙,還有致死的可能性;後者則能生成黃麴黴素,是肝癌的誘因之一。 」李榮寬說,花生是極易滋生黃麴黴素的食物,保存上也應格外注意。

  另外有專家表示,如果腐敗肉中含有的有毒物質較少,它可能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如果是長期食用,有毒物質會逐漸積累,從而造成慢性中毒,而慢性中毒對人體的危害比急性中毒更嚴重。

  變質肉藏身哪些食品?

  肉串、肉餡或油炸食品易遮蓋壞味

  不管變質肉的品相有多麼差,一旦經過油炸,幾乎就和新鮮肉一樣,很難讓人辨別出來,這是為什麼?「這有兩個原因,一是腐敗的肉質經過高溫,腐敗味道一般會揮發出去,我們吃的時候很難聞到。 」農紹莊說,「二是油炸時肉會裹上一些澱粉類物質,經過高溫會產生濃鬱的香味,這對變質肉的味道也是一個很好的遮蓋。 」

  除油炸以外,肉餡、肉串也都是變質肉很好的「藏身地」。肉餡可以加入各種香料,把酸臭味完全遮蓋住,吃起來香噴噴的。而烤串時,使用的各種味精、香精、辣椒粉、孜然等調料,更有刺激性,讓人辨不出肉的味。「除了油炸、做成肉餡或烤串之外,即便日常的烹飪,如果調味料很多,變質肉也不是那麼容易吃出來的。 」農紹莊說,所以說,價格特別低的麻辣燙、沒有資質的路邊攤,都可能是變質肉的藏身所在。

  食品哪種情況下易變質?

  高溫、潮溼都是不利環境

  如果過期的冷凍肉,肉質沒有明顯變質的痕跡,那也不能吃嗎?專業人士稱,保質期內食品一般不會有問題,但這也要遵循一個前提,就是在包裝上標明的保存條件下。而保質期外,則很難保證不會有問題。「所以說,食品過了保質期,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吃,因為過期食物,在營養和口味上都會打折扣。 」農紹莊說。

  對過期食品的「處置」,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農紹莊介紹,引起食品變質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微生物、酶和氧氣。通常食物中水分含量越高的食物,保存期就會越短。保存環境越潮溼、溫度相對越高,也越容易變質。所以自家保存食品,應考慮到食品特點,如果時間上過了保質期,但保存環境尚好,食品的形狀、味道沒有明顯變化,表明食物質量下降了,並沒有到不能吃的地步。但像巴氏消毒奶等容易變質的食品,還是嚴格遵守保質期內食用為好。

  釋疑

  吃壞東西拉肚子是不是毒就排出去了?

  許多人關心的是,食用變質食物之後,如果出現拉肚子症狀,是不是表明,有害物質被排出體外了,對人的傷害就少了呢?李榮寬稱這也不一定。吃了不潔或過期食物,出現拉肚子症狀,這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但也刺激腸壁,損傷消化道。「可以說,出現這種症狀能否達到好的效果,不好說。 」比如,拉肚子之後,人可能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以及其他炎症。

  連結

  保質期、保存期有何區別?

  快到期的食物能不能吃,首先要把這個「期」分清楚。一種叫保質期,又稱最佳食用期,國外稱之為貨架期。指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適宜的貯存條件下,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沒有改變,在一定時間內仍然可以食用。而另一種叫保存期,即產品可食用的最終日期。在保存期之後,食品可能會發生品質變化,不再具有消費者所期望的品質特性,不能食用,更不能用於出售。 據《》報導

  我省將嚴查使用銷售腐敗變質肉品

  近期,我省將嚴查食品生產經營者購進、銷售、使用無合法來源肉品以及無「兩證兩章」和腐敗變質肉品。

  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按照國家規定,食品安全辦要根據目前職責分工,組織各有關職能部門,對肉製品生產企業、肉類批發市場(含附設冷庫)、集貿市場、商場、超市、肉食店、餐飲服務單位等重點場所進行全面檢查。排查清理不合格肉及肉製品,監督生產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出廠檢驗、儲藏運輸安全保障等責任和義務。

  嚴禁食品生產經營者購進、銷售、使用無合法來源肉品以及無「兩證兩章」,即:動物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動物檢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印章,和腐敗變質肉品。

  遇變質肉可撥12331舉報

  我省還將建立健全查處肉及肉製品違法行為的案件線索信息通報、移送跟蹤、執法聯動和全程督辦機制。

  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購買到偽劣和變質的肉品,應該保留肉品和銷售單據,撥打12331或者96151食品安全舉報電話。

");}

相關焦點

  • 肉毒桿菌汙染多見於變質肉類或發酵豆谷製品
    談及近期出現的奶粉肉毒桿菌汙染事件,專家表示,儘管肉毒桿菌在環境中廣泛存在,但奶粉中的汙染比較罕見。從以往經驗來看,我國肉毒桿菌汙染多為儲藏不當的變質肉類食品或家庭自製發酵豆類、穀類製品。  控制肉毒桿菌汙染的關鍵是工藝設計和過程控制而非標準管理,世界各國和地區並無食品中肉毒桿菌及其毒素的限量規定,一般只對密閉發酵、罐頭類食品規定符合商業無菌的要求。
  • 肉毒桿菌0.1克即致命
    肉毒桿菌0.1克即致命  雖然乳清蛋白粉應用廣泛,產量也很高,卻極少與肉毒桿菌沾邊。恆天然集團紐西蘭奶製品公司執行董事加裡·羅馬諾介紹,該集團設在北島懷卡託地區的工廠於去年5月生產的3批濃縮乳清蛋白粉中檢測出肉毒桿菌,涉嫌受汙染產品的總量約40噸,汙染源是該公司在北島懷卡託地區豪塔普工廠的一根受汙染的管道。
  • 吃過期的肉對人體危害很大
    原標題:吃過期的肉對人體危害很大   「過期的肉吃不死人」。這兩天記者在採訪中也聽到不少人持這樣的觀點,認為偶爾吃點不新鮮的肉沒啥大不了。  為此,記者諮詢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感染科主任李榮寬。  醫生介紹,食用過期肉製品對人體的危害很大。
  • 乳清蛋白粉應用廣泛 肉毒桿菌0.1克即致命
    肉毒桿菌0.1克即致命  雖然乳清蛋白粉應用廣泛,產量也很高,卻極少與肉毒桿菌沾邊。恆天然集團紐西蘭奶製品公司執行董事加裡·羅馬諾介紹,該集團設在北島懷卡託地區的工廠於去年5月生產的3批濃縮乳清蛋白粉中檢測出肉毒桿菌,涉嫌受汙染產品的總量約40噸,汙染源是該公司在北島懷卡託地區豪塔普工廠的一根受汙染的管道。
  • 吃木耳引發器官衰竭!這個致命錯誤千萬別犯
    但如果在泡發的過程中,浸泡時間太久則會發生變質,產生一些對人體有極大危害的生物毒素——米酵菌酸。據了解,這種致命毒素在正常黑木耳中是不存在的,其最適合生長溫度37℃,最適產毒溫度為26℃,夏秋季溫度高的時候容易發生該類食物中毒。
  • 自製醃肉易被肉毒桿菌汙染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肉毒桿菌食品安全風險解析  新京報訊 (記者郭鐵)美國、加拿大近期召回可能被肉毒桿菌汙染的肉醬和魚罐頭
  • 肉毒桿菌有多毒
    紐西蘭奶粉因為肉毒桿菌汙染問題而廣受關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劉秀梅指出,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
  • 自製發酵肉製品存在肉毒桿菌汙染風險
    自製發酵肉製品存在肉毒桿菌汙染風險□ 本報記者 王 嘉自製發酵肉製品易被肉毒桿菌汙染?日前,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獲悉,其發布了關於肉製品肉毒桿菌汙染的食品安全風險解析。據了解,加拿大和美國召回可能被肉毒桿菌汙染的肉醬、魚罐頭等產品,再次引起大家對肉毒桿菌的關注。
  • 什麼是肉毒桿菌中毒?
    長沙晚報記者 楊蔚然通訊員 胡冰峰 戴婧  【問】前不久媒體相繼報導了一則關於感染肉毒桿菌患兒的事件,兩名來自同一家幼兒園的4歲小孩,相繼出現昏迷、全身肌張力減低、無法自主呼吸等症狀,經過專家緊急會診,診斷為高度疑似肉毒桿菌中毒。請問什麼是肉毒桿菌中毒呢?
  • 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 真兇找到不是黃麴黴素
    評論區中很多人都在講要吃新鮮的食物,不能冷凍,還有人在科普黃麴黴毒素有怎樣的危害……不是黃麴黴素,而是米酵菌酸據丁香醫生作者顧中一(清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描述,黃麴黴毒素,雖然是一種天然的、致癌證據非常充分的強致癌物,很容易汙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麥、大米等,而且汙染之後很難去除。
  • 肉毒桿菌與食品安全
    1895年,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細菌學家Ermengem,受命調查一起導致34人食物中毒的事件,他成功地從剩餘的一片火腿中分離出一種新的呈梭形的革蘭氏陽性菌,並證明該細菌正是導致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從此這種新發現的細菌被稱為肉毒桿菌。
  • 小心肉毒桿菌中毒
    提醒小心肉毒桿菌。真空包裝≠無菌 真空包裝環境有利厭氧菌許多人都有買過真空包裝熟食的經驗,它的好處是可以存放一段時間,再打開食用時,不必加熱還是一樣新鮮美味。真空包裝就是包裝裡面抽真空,由於沒有空氣,一般的好氧菌無法生長(如:黴菌等),因此可以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也比較能夠保鮮,但並不表示可以不用放進冰箱低溫保存。
  • 食藥總局提示消費者:注意肉製品肉毒桿菌汙染
    近期,加拿大和美國召回可能被肉毒桿菌汙染的肉醬、魚罐頭等產品,再次引起大家對肉毒桿菌的關注。  一、罐裝和家庭自製的發酵肉製品屬於易被肉毒桿菌汙染的食品。肉毒桿菌是一種厭氧菌,即在缺氧環境下才能繁殖、生成芽胞、產生毒素,芽胞具有一定耐熱性,肉毒毒素具有耐酸性,因此,低酸性罐頭食品(含鐵罐、玻璃罐)及家庭自製的密封醃漬食物是易被肉毒桿菌汙染的食品。
  • 一家9口聚餐7人死亡,到底是不是黃麴黴素中毒?目前也有專家提出另...
    當糧食未能及時曬乾或儲藏不當時往往容易被黃麴黴或寄生麴黴汙染而產生此類毒素。所以,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被黃麴黴菌寄生過的糧食、油及其製品中,其中在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小麥、麵粉、棉籽中最為常見,在動物性食品如肝、鹹魚中及奶和奶製品中也比較常見。
  • 黃麴黴素中毒?米酵菌酸...
    當糧食未能及時曬乾或儲藏不當時往往容易被黃麴黴或寄生麴黴汙染而產生此類毒素。 所以,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被黃麴黴菌寄生過的糧食、油及其製品中,其中在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小麥、麵粉、棉籽中最為常見,在動物性食品如肝、鹹魚中及奶和奶製品中也比較常見。
  • 什麼是肉毒桿菌?肉毒桿菌又有什麼作用
    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於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後,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症狀。  人體的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適於肉毒桿菌居住。
  • 留意日常飲食中的這10種毒素 也會「致命」!
    一場平常的家庭聚餐最終演變成人間悲劇,我們應該認知並警惕的,是更多可能引發類似悲劇的致命毒素。「酸湯子」中毒的9人最終無一倖存,血淚教訓!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細菌毒素,耐熱,主要攻擊肝臟,死亡率很高。常見於變質鮮銀耳、久泡木耳、家庭自製吊漿粑、臭米麵(酸湯子)、儲存不良的米粉米線。米酵菌酸無色無味,汙染的食物也可能沒有任何異常。
  • 肉毒桿菌汙染的紐西蘭嬰幼兒乳粉流入中國
    紐西蘭最大乳品出口商恆天然部分含肉毒桿菌的乳清蛋白粉流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昨天上午在其官方網站上掛出消息,剛剛接到紐西蘭政府有關部門通報,稱紐西蘭紐迪西亞公司(Nutricia)發布召回公告,召回其在紐西蘭市場上銷售的3個批號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質檢總局緊急提示消費者,如有以個人攜帶、郵寄或網購等方式購買了上述批號產品,請勿食用。
  • 留意日常飲食中10種毒素,也會「致命」
    一場平常的家庭聚餐最終演變成人間悲劇,我們應該認知並警惕的,是更多可能引發類似悲劇的致命毒素。「酸湯子」中毒的9人最終無一倖存,血淚教訓!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細菌毒素,耐熱,主要攻擊肝臟,死亡率很高。常見於變質鮮銀耳、久泡木耳、家庭自製吊漿粑、臭米麵(酸湯子)、儲存不良的米粉米線。米酵菌酸無色無味,汙染的食物也可能沒有任何異常。
  • 8齡童吃熱狗後肉毒桿菌中毒 跨省空運血清救命
    通訊員 李奇 攝  由於紐西蘭奶粉門事件而為人所熱議的肉毒桿菌,在長沙出現了。  8月12日下午3點多,省兒童醫院收治了一名8歲患兒。  「送來時,小孩全身乏力,眼瞼下垂,呼吸急促,說話聲音特別小。」經臨床診斷,小孩很有可能是吃了熱狗後肉毒桿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