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小編了解,2015年5月23日至2015年6月23日,為期32天的時間,將有商丘史上最大最全的恐龍陣營空降帝和!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重返侏羅紀吧!
首先,我們先來科普一下這些前來帝和的史前巨獸吧!
霸王龍
霸王龍,又名暴龍,屬暴龍科中的一種,名字的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恐龍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種類之一。體長12-14米,最長15米。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9噸,最重14.85噸,頭部1·5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加廣泛,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也是陸地史上已知的最強的食肉動物。
三角龍
三角龍又名碎嘴龍,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和暴龍生活在一個時期,同一個地方,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大約有7.9到10米,臀部高度為2.9到3米,一般體重4噸到6噸之間。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犀牛的角是由皮膚構成的,而三角龍的角則是實心的骨頭長出來了,因此可能有強大的破壞力。三角龍已經演化出坦克一般的形態,是白堊紀最強的鳥臀目草食恐龍之一,矮暴龍也不敢輕易捕食它們,一隻成年三角龍完全有能力戰勝一隻成年矮暴龍。
棘龍
棘龍又名脊背龍或棘背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龍與獸腳亞目恐龍,體長18~22米,帆高2米,臀高約5米,平均體重7噸。目前最大個體IPHC1912-x和MSNM V 4047體重保守估計18噸,最大估計22噸,主要生存於白堊紀中期的非洲,約為14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分布區域包括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西亞,可能還有西撒哈拉、尼日和肯亞。
蜿龍
腕龍,又名巨臂龍。腕龍生存於1億4500萬-1億5600萬年前,侏羅紀晚期,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結合而來,名字的原意為「有武裝的蜥蜴」,因它的前肢比起後肢大很多。腕龍體長25米,高15米,體重可達30噸。它們擁有巨大的身軀、很長的脖子、小腦袋和長尾巴。曾經是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龍之一。侏羅紀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龍,常以樹梢處的葉子為食。
劍龍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恐龍,生存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早期,居住在平原上,以四足行走,過著群體生活。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劍龍身長7-12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達3.5 米。重達4 噸。劍龍的腦袋非常小,所以不太聰明。
副櫛龍
副櫛龍又名副龍櫛龍,意為「幾乎有冠飾的蜥蜴」,是鴨嘴龍科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600萬年到7,300萬年前。重達2.5噸。副櫛龍是種草食性恐龍,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
翼龍
翼龍又名翼手龍,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爬行類動物,共有近100多個品種。[1] 儘管與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但翼龍並不是恐龍,[2] 希臘文意思為「有翼蜥蜴」,是飛行爬行動物演化支。 生存於晚三迭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2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翼龍類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翼龍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衍生出來的。較早的物種有長而布滿牙齒的顎部,以及長尾巴;較晚的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齒。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生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翼展超過12米,牙齒有10釐米長,有巨大的尖嘴。
雙冠龍
雙冠龍又名雙嵴龍或雙棘龍。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 它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雙冠蜥蜴」。生存於侏羅紀早期,以恐龍屍體及小恐龍為食。雙冠龍長達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體重達半噸。
牛龍
牛龍又名食肉牛龍、肉食牛龍,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於頭頂有兩隻觸角,顧名思義為牛龍。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7200-6700萬年前。食肉牛龍體長8米,體重2.3噸,臀高3米。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裡,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牛龍喜食大型恐龍。
怎麼樣,小編對恐龍的了解還算全面吧!看到這樣的恐龍陣容前來帝和,你們心動嗎?心動就天天關注小編,近期即將發布索票熱線。
歡樂水岸,詩意生活!帝和升級運河公園,提升業主居住品質!
房交會期間,特推出二十套臻品特價房,全城特惠,恭迎品鑑!品鑑熱線:258 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