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阿法狗遍覽人類棋譜,猶如悟出九陰真經的黃裳熟讀天下道家之書,無師自通、內外兼修,終成一代大師。
在與人類勝負師李世石的人機大戰中,最令人盪氣迴腸的非第4局莫屬,此局造就了李世石"神之一手"的傳奇。但論影響力的深遠,第二局石破天驚,驚爆眼球的"五路尖衝"排名第一,甚至引發人工智慧具有"創造力"一說。
但實際呢?按筆者的說法,阿法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棋譜1:2016/03/10第一次人機大戰第2局,阿法狗執黑勝李世石
上譜阿法狗37手對棋界的震撼性,引述李喆六段在【"數"拓新土 道不遠人】 一文中所述:"第三十七手。這是圍棋中少見的驚豔一手,吳清源大師的風採躍然盤上。"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此後棋手模仿日多,這手棋自此帶動了尖衝的潮流。
星位小飛締的尖衝:
無憂角的尖衝:
上述兩種常見角上形態的尖衝,是目前職業棋手最流行的應法,雖是AI所帶動的潮流,但肯定不是源自AI的"創想"。
2008/09/23第6屆應氏杯半決賽三番棋第1局,崔哲瀚執白勝劉星,第7手劉星即在星位小飛締尖衝。
2008/10/23韓國圍棋聯賽樸永訓執白勝樸承華,第24手樸永訓即在無憂角尖衝。
是否更早之前即有此應法,筆者受限自建棋庫自2008年開始,就不得而知了。
那人機大戰第2局第37手的五路尖衝,是否源自AI的創想?答案肯定不是。
棋譜2:2013/07/11第1屆夢百合32強羋昱廷執白勝李世石
棋譜2雖然在全局配置上與棋譜1截然不同,但局部(藍框內)則完全一致。執黑的李世石在第11手尖衝,這是李世石針對此布局形態的獨創。當人機大戰,看到阿法狗的37手,李世石心中肯定五味雜陳,"在這時候學我尖衝也行?"。
棋譜2李世石的布局屬中國流的一種變形,筆者稱之為中國流變1。年年都有職業棋手下出此種布局,但為數不多,2013年是最流行的一年,但也不過60餘盤。
棋譜3:中國流變1黑棋內飛掛布局
黑棋以中國流變1布局時,因有足夠的空間白棋第6手祭出內飛掛,是與中國流最大的不同點,如果白棋內飛掛,到白10時是主流的應法。黑棋第11手若非選擇在左邊大場外飛掛上下星位,即圍繞在右上著手,而右上著手有ABCD四種應法,B位即李世石在夢百合32強戰與羋昱廷對局時首次下出。
此手棋雖是新手,但當時並未引起關注,天元圍棋轉播講解的曹大元九段,認為此手棋是以攻為守,防止白棋高掛第3手小目,這樣的手法非常常見。
而李世石有此構思,或許是從不到一個月前與陳耀燁的對局中得到啟發。
2013/06/19第9屆春蘭杯決賽三番棋第2局,李世石執白勝陳耀燁
此局,恰是李世石執白,陳耀燁以中國流變1布局,在第11手時虛鎮,講解的王雷六段直指這手棋是新手,應該出自陳耀燁個人的研究心得。無論是李世石的尖衝還是陳耀燁的虛鎮,此後都有棋手仿效。
此一布局涉及中國兩名世冠的首冠,夢百合32強李世石負於羋昱廷後,至終羋昱廷打進決賽奪得首冠,春蘭杯決賽第2局與陳耀燁打成平手,最後決勝局陳耀燁勝出也奪得首冠,一代勝負師李世石在步入30歲後,再也無緣在世界賽封王,但與中韓爭霸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結。
有意思的是2017年第二次人機大戰第3局,阿法狗執黑即以中國流變1開局。
2017/05/27第二次人機大戰第3局,阿法狗執黑勝柯潔
雙方很有默契地下出如上應對,但第13手阿法狗在三路小拆,不同於李世石的尖衝與陳耀燁的虛鎮,大師在隱退江湖的最後一戰告訴人們,此情此景尚有如此應法。
阿法狗的37手尖衝雖非獨創,但在應用上、思路上卻足以引發人類思考與學習。如今,阿法狗與李世石都已歸隱,但留下的棋譜都將成為人類的瑰寶。人類的創造力輔以AI的大局觀,應當激發成絢爛多彩、豐富多變的圍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