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勇士球迷,在18-19賽季總決賽敗北之後,我只落筆寫過一篇《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此後便幾乎沒有再撰寫過任何有關勇士的文章。
不寫,不代表不關心,相反,我基本上跟了勇士的每一場比賽。
新賽季開始前,我相信很多勇士球迷是對勇士抱有信心的,雖然爭冠已無望,但是保持一定的競爭力,殺入季後賽,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因為受傷一年的克萊已然傷愈,水花兄弟之間,可以輕鬆達成1+1大於2的配合效果,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奈何,天有不測風雲,克萊剛傷愈,又受傷,再次賽季報銷,著實讓人感到絕望。
在這種情況下,勇士不得不建立起以庫裡、維金斯、烏布雷、格林、懷斯曼為核心的主力陣容,在鍛鍊新人的同時儘可能打出競爭力,儘可能打出能殺入季後賽的表現。
這篇文章,會聚焦於勇士現階段的狀況,進行深入的剖析,全文大致分為以下部分:
1:陣容配置:著重評判勇士現階段球員的個體實力。
2:戰略體系:根據各球員實力,分析勇士現階段可以構建的戰略體系。
3:發展可能:基於現狀,展望未來可能會進步的項目。
4:其他內容:由於目前的勇士面臨巨額奢侈稅、主力球員重傷、陣容結構不穩定、新秀球員仍需磨礪等多個問題,勢必將長期處於一個混亂的狀態,因此我無法很清晰地判斷出,勇士目前到底想不想避稅、可能會交易哪名球員、未來的規劃如何。所以,不得不將這些內容全部混在一起,儘可能完善地做一個綜合性陳述,權當作是碎碎念罷了。
正文:
一:陣容配置
勇士目前陣容中一共有17名球員,13人位於常規輪換內,掉出輪換的4人分別是:
本屆選秀大會第2輪第18順位被選中的雙向合同球員,尼克·曼尼恩;
接受半月板手術,一度被勇士重點培養的二年級生,阿倫·斯馬拉季奇;
本來很值得期待的,能減輕勇士內線壓力的,馬基斯·克裡斯;
以及克萊·也不知道是咋的了·最近是倒黴了還是犯太歲了·又報銷了·湯普森。
換而言之,只要你有手有腳、健健康康,勇士基本上都會讓你上場,這既是勇士的傳統,偏好長輪換、練兵;也是勇士現如今球員整體實力不佳的體現,除卻庫裡和維金斯之外,實際上還真說不上來誰比誰強多少,誰比誰更適合打硬仗:
烏布雷,千萬級別合同,但現如今的投射表現還沒懷斯曼強呢。
懷斯曼,狀元內線,但空切、順下和攻筐的本事可能還比不過帕斯卡爾。
格林,腦子和傳球還在,可進攻能力恐怕都比不過張兆旭。
縱使是維金斯,也難免有點問題,有時候他的跑位甚至還沒有魯尼到位呢。
因此,儘管勇士已經打了9場比賽(5勝4負,完稿時間為1月10日),但除了庫裡打滿第一、三節,第二、四節打後六分鐘之外,所有的輪換都具備不確定性。
科爾還在做試驗,不是他想,而是他不得不這麼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帶著這一批沒有區分度的球員,自然是很難排出穩定的輪換陣容的,解決辦法,無外乎是看菜下飯,根據對手的配置上球員;或是誰狀態好就多打會兒,手感差的就多休息。
目前勇士隊的13名常規輪換球員,實力大概是這麼分布的:
1:「巨星」:史蒂芬·庫裡,進可聯盟top3-5,退可保底top10,儘管我們都知道,他基本上無法再回到15-16賽季,但他依然有著NBA歷史上最強的無球牽制力、堪稱歷史top3級別的有無球結合能力(喬丹在這方面堪稱宗師)、巨星級別的持球投能力。
2:「主攻手」:沒有,顯然維金斯、烏布雷和格林都到達不了這個級別。
3:「副攻手」:維金斯目前大概是這個行列的一員,進攻定位次於庫裡,有一定的持球進攻能力,但是還不具備成為第一輸出點的條件,可以被視作為一個不錯的二當家。
4:「特型球員」:德雷蒙德·格林,一個沒有辦法找模板、沒有辦法分類的特型球員,失去了巔峰時期的進攻水準,更糟糕的是,現如今,他恐怕已經淪落到了時不時可能會拖累全隊進攻的地步。曾經DPOY級別的防守也有了大幅度的下滑,目前最多最多算個一防,但實際上恐怕二防都費勁,可喜的是,協防、預判依然優秀。而在進攻上,只殘存處理四打三的支配球能力、運球推進能力、策應能力、尋找無球隊友的能力和上空籃能力。
5:「角色球員和邊緣人」:懷斯曼、烏布雷、達米恩、安德森、穆爾德等等,都在此列。
如今勇士的陣容,顯然與杜蘭特加盟後的陣容有著天壤之別,甚至,還比不上勇士1.0時期的陣容(14-15賽季、15-16賽季)。即便是最初代的1.0勇士,也有湯普森、巔峰格林、能扛一部分球權的巴恩斯,遠遠勝過本賽季勇士的陣容。
而與其他球隊相比,勇士本賽季的陣容配置,依然排不上號:
1:開拓者:利拉德與CJ是典型後場雙核配置,輔以內線中軸努爾基奇,攻強守弱的替補大殺器坎特,優質3D球員科溫頓(近期表現萎靡),並且提升了鋒線質量。
2:快船:萊昂納德與喬治是典型鋒線雙核配置,巴圖姆夢回第二春,伊巴卡、莫裡斯等人保證了鋒線厚度,雷吉主攻、貝弗利主防,是如今鋒線儲備最殷實的球隊之一。
3:湖人:勒布朗與戴維斯是典型內外雙核配置,前者控場,後者主導防守體系,施洛德作為副攻手分擔一部分球權,小加索爾與哈雷爾的加入進一步提高了內線厚度。
4:凱爾特人:原本是塔圖姆、沃克雙核配置,本賽季杰倫的爆發讓凱爾特人隱隱約約有了三核的感覺,外加上外線鐵閘斯瑪特,堪稱是東部配置最豪華的球隊之一。
5:雄鹿:以揚尼斯為主心骨,米德爾頓、霍勒迪分列二三的非典型雙(三)核配置,大洛作為戰略武器外拆,全員三分體系使得雄鹿在常規賽難逢敵手,配置也相當豪華。
勇士目前的陣容,看起來雖然還不錯,但很可惜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形容:
1:庫裡是目前勇士隊唯一的「核心」,可以大量承擔開火權,也是球隊的戰術中心。
2:維金斯可以分擔一部分球權,也可以吃下一部分無球回合,但為球隊作出的貢獻顯然不如湯普森,似乎又不能擔得上「核心」一稱,只能與庫裡形成「偽雙核」配置。
3:巔峰期格林以另類的方式收穫了「核心」一稱,但如今場均2.8分,顯然……
4:烏布雷雖不可能算「核心」,但理應算是優質輪換,奈何他13.3%的三分命中率……
總結起來的話,勇士現在的陣容,只能算是——以「庫裡、維金斯偽雙核」為基礎配置,輔以「特型球員」格林和一眾較為普通的輪換球員,組成的這麼一支西部準二流球隊。
與勇士的配置較為接近、綜合實力相差不大的球隊,大概是同處西部的掘金隊:
約基奇與庫裡級別相近,穆雷與維金斯各有千秋,雖沒有格林這種難以複製的存在,但小波特、米爾薩普、莫裡斯等優質的輪換球員相對更加優秀,也是一大助力。
那麼,目前陣容配置大約位於西部準二流的勇士隊,本賽季大概能打出什麼戰績呢?
是否能夠順利拿到季後賽門票,並且繼續在季後賽保持競爭力?
還是說只能遊走在季後賽邊緣,為了一張門票而拼死拼活呢?
或者,更糟糕一些,無法殺入季後賽,只能想辦法避稅,為來年做準備?
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就不能單單從陣容配置入手,而得著眼於如何打造戰略體系了。
二:戰略體系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提到了,德雷蒙德·格林是一名「特型球員」,難以用常理揣度。
巔峰時期的格林,進攻與組織上,大概有這麼幾項技能:
頂級的四打三、持球推進、小拋投、合格的三分、出色的策應和尋找無球隊友的能力。
而現如今的格林,我之前也說到過了,只剩下:
四打三、持球推進、策應、尋找無球隊友和上空籃的能力。
三分和小拋投(個人進攻能力)徹底沒了可以理解,但四打三怎麼也退化了?
說到這兒,先停一停,不急著繼續聊格林,我們轉過頭來看看庫裡的擋拆。
擋拆是NBA最常見的進攻手段,基本上是個後衛,能持球,就都會打擋拆,一般而言,他們會選擇內線球員或者是大體型的鋒線球員作為擋拆掩護人搭檔。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小球時代的降臨,後衛們也開始扮演掩護人的角色。
庫裡作為勇士隊目前最好的持球手,自然是擋拆的第一選擇,以常理來看,擋拆也自然是一支綜合實力偏弱的球隊最好的進攻方式——簡潔明了、量大管飽。
可為什麼科爾不讓庫裡多打擋拆,是不是因為科爾過分執迷於他的傳切呢?
還是說,科爾也想讓庫裡多打擋拆,但陣容不允許,存在著一些難言之隱?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件事:「怎樣的擋拆,能夠起到幫助球隊創造得分機會的目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不止一種,但萬變不離其宗,攏共也就這麼些:
1:擋拆掩護人具有出色的順下能力,在擋拆結束後,可以迅速衝擊籃筐,持球者只需要把球穩穩噹噹地交給掩護人,掩護人就可以藉此機會直接攻筐,完成終結。
2:擋拆掩護人具有可靠的外拆能力,在擋拆結束後,可以外拆投射終結,同理,持球者也只需要把球傳給他,他就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投射機會,也能完成終結。
3:擋拆掩護人具有極其結實的身板,可以扎紮實實擋住持球者原本的防守人(也就是小個子防守者),將原本面對自己的防守人(也就是大個子防守者)換到持球者面前,為持球者創造一個較為良好的小打大環境,通過持球者的個人能力,完成這一回合的終結。
4:擋拆掩護人是格林,他自己雖然既不會外拆、也不會順下,但卻可以無限放大其他三名未參加這次擋拆戰術的無球球員的威脅。他能迅速捕捉機會,將球以巧妙的方式,傳到外線空位射手手中,或是空切籃下的內線、鋒線手中——因為當對手包夾庫裡的時候,他會面臨短暫的四打三局面,如果防守方不派人補防格林,他就可以輕輕鬆鬆上空籃得分了。
上述這四條答案,相對詳細,不過可能還是不夠直觀。聯盟中多數球員,都是1、3結合或者2、3結合,往往結合得越多,越受歡迎,以下是一些例子:
麥基:1、3結合,傾向1類,掩護質量不見得有多好,但是順下攻筐能力很強。
大洛:2、3結合,傾向2類,外拆投射居多,空間型內線多屬於這類。
戴維斯:頂級的順下攻筐能力,同時又有很不錯的外拆投射水準,屬於1、2、3兼具。
小加索爾:如今的小加大概是2、3兼具,同時還有一丁點4的苗頭。
約基奇:為數不多兼具1、2、3、4的全能掩護人,約老師的手活兒值得信任。
這也是為什麼,小加能在身體素質下滑、主攻能力丟失、得分能力退化的情況下,被湖人青睞的理由所在——論得分、吃餅,麥基肯定比小加強太多了,但小加能在進攻中,為湖人提供更多的選擇,這恰恰是高效吃餅的麥基,所萬萬不能的事情。
在上文所舉出的幾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內線掩護人,都至少具備兩項以上的技能(1&3或2&3);並且,基本上每一名內線都具有第3項技能,即為持球者提供最基本的掩護。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幾乎是每一名內線都具備的基礎技能:
1&3兼備:要麼自己順下得分;要麼擋住人,為持球人創造機會。
2&3兼備:要麼自己外拆得分;要麼擋住人,為持球人創造機會。
至於那些三項兼備、四項兼備的,更不用提了——選擇越多,可預測性越低,你的威脅性自然越高。這也是為什麼空間型四號位、五號位;會策應、組織的內線那麼受歡迎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各種戰術配合中,他們具有更多的選項,能幫助球隊打出更花樣百出的進攻。
那麼,這個時候,讓我們再回頭聊聊我們親愛的「特型球員」格林,看看他會什麼:
巔峰期格林:能順下投幾個小拋投,保證攻筐威脅;出色的四打三支配球能力;還有一手三分;掩護也很紮實,可以說,他是約基奇之前唯一1、2、3、4都兼備的球員。
如今的格林:除去還算紮實的掩護能力,只剩下處理四打三的能力了,屬於3、4兼備。
雖然格林下滑了,但他至少也算是3、4兼備,具備兩項技能,為什麼依然那麼掙扎呢?
歸根結底,格林處理四打三支配球的能力,本質上只起到了放大鏡作用——或者說,他是整個NBA歷史上,作為擋拆掩護人,最獨特、最稀有、最難以複製的存在。
一句話概括:「格林的進攻威脅,建立在無球隊友的進攻威脅之上,他只是個係數。」
假設格林係數為5,球場上會有三名無球隊友(除卻他本人和持球擋拆的策動者),這三名隊友的無球進攻威脅是3。那麼,在格林掩護、接球後,他可以舒舒服服發揮自己擋拆後四打三的支配球能力,係數乘以進攻威脅,5×3=15,場上的進攻威脅就放大到了15。
但如果三名隊友的進攻威脅是,那麼很抱歉,5×還是,格林不能改變這一局面。
因此,儘管在15-16賽季之後,格林的個人進攻威脅就在不斷下滑,但他對球隊的傷害,一直都停留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當他的隊友,是投射能力幾乎橫掃全聯盟的海嘯兄弟庫裡、湯普森、杜蘭特時;當他的隊友是空切意識拉滿的伊戈達拉、利文斯頓時,他可以輕鬆地把隊友們本來就很高的進攻威脅進一步放大、5×5=25、5×10=50、5×20=100……
換而言之,「隊友越強,自身作用越大;隊友越差,自身作用越小」就是他的特色。
而現在,勇士隊場上隊友的無球進攻威脅,實在是太過於薄弱。自然,格林也無法發揮自己的特色,畢竟他只是個係數,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球隊的累贅,拖累進攻空間。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位稀有的「特型球員」不再成為進攻端的累贅嗎?
有,要麼他撿回三分球,撿回小拋投;要麼讓無球隊員們,提高自己的無球威脅。
根據這幾年的狀況來看,第一種情況,不太可能,只能寄希望於後者了。
而後者,恰恰就是我要說的,這支全新的勇士隊為數不多、必須要把握住的轉機了。
在談論勇士的轉機,即角色球員的無球威脅之前,不妨先談一談輪換。
本賽季的勇士,儘管輪換依然還處在試驗階段,但我們不難發現這麼幾件事情:
1:庫裡是勇士最強的球員,第一、三節打滿,第二、四節打後六分鐘是目前來看較為有規律的常規輪換。當然,在球隊陷入膠著時,可以像1月9日對陣快船的二番戰一樣,調整一下他的出場時間,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是可以的。但考慮到庫裡的傷病史,儘管他已經再次增肌,進一步提高了對抗能力,依然要小心對他的使用,切忌過度疲勞。
2:維金斯是勇士次強的球員,但不見得要讓他帶替補,在庫裡身邊,維金斯很可能會發揮得更好。他是目前勇士陣容中,為數不多具備持球進攻能力的球員,與庫裡搭檔,既可以減輕庫裡面對的防守壓力,也可以讓他扮演更符合他目前角色定位的弱側攻擊手。
3:烏布雷如果持續保持低於32%的三分命中率,科爾應當考慮減少他的出場時間了。
4:格林出場時間大約在25-30分鐘左右,多數時間,與庫裡同時出場,負責將球送到無球跑動的庫裡手中,或者和庫裡打擋拆配合,而他的其餘價值,基本都體現在防守端。
5:其他球員的出場時間、輪換搭配,其實都非常不穩定,暫且沒有很明確的順位。
現如今,勇士的首發陣容基本上可以確定是:庫裡、維金斯、烏布雷、格林和懷斯曼。
這五名球員,在進攻端主要扮演的角色、承擔的任務如下:
1:庫裡:持球攻擊手、擋拆、高難度無球終結、面筐單打(包括小打大)、組織。
2:維金斯:弱側攻擊手、定點投手、以及一部分的面筐單打。
3:烏布雷:定點投手、可以利用身體條件衝搶前場籃板、衝擊籃筐。
4:格林:擋拆掩護人、二傳手、向無球進攻的球員(大部分是庫裡)輸送炮彈。
5:懷斯曼:擋拆掩護人、一部分順下、一小部分外拆、一小部分無球空切。
那麼,勇士目前的輪換、搭配,到底和角色球員的無球威脅,有多大關係呢?
首先,請各位好好回想一下,剛剛對格林的分析,在腦內回顧一遍他的優劣勢。
其次,讓我們嘗試著去回答一個經典的疑問:「為什麼本賽季的對手竟然從常規賽開始,就如此頻繁地包夾庫裡,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紕漏,才導致如此尷尬的局面?」
以及,另一個略顯弱智卻依然很經典的質疑:「庫裡沒了湯、杜,是不是就不會打球了?」
上述問題的答案就在於——烏布雷、懷斯曼、格林三個人,需要同時在場打很久時間。
從薪資上來看,除卻庫裡、維金斯,這三名球員確實是能出戰的球員中,最貴的三位,也確實是最有經驗(格林)、最有天賦(懷斯曼)和表現最好的(上賽季的烏布雷)。
但是,結合本賽季的表現和他們的個人技術特點來看,這三位其實並不適合搭檔在一起。
我們可以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庫裡沒了湯普森、杜蘭特,當然還會打球,而且依然能維持非常出色的水準,並且,單獨看庫裡對隊友的需求,其實並不高。
作為全隊最好的球員,庫裡對在場的四名隊友的需求,其實很簡單:
1:能提供紮實的掩護,同時具備一定的順下、外拆能力,譬如勇士1.0時期的博古特。
2:水平合格的射手,能投進空位投射即可,譬如現在的達米恩,以前的拉什。當然,如果隊友是維金斯、是勇士1.0時期的巴恩斯、巴博薩,配置升級,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有上述基礎配置,在沒有傷病侵襲的情況下,贏得一張季後賽門票,肯定不成問題。
但問題在於,當勇士同時擺出格林、懷斯曼和烏布雷時,一切都變得尷尬了。
19年夏天,杜蘭特離隊,格林相當聰明地選擇了提前續約,此時,勇士的陣容是庫裡、賽季報銷的湯普森、格林和拉塞爾(賽季中期換成了維金斯),儘管在19-20賽季時顯然不具備爭冠資格,但等到湯普森復出之後,2-21賽季的勇士,依然是總冠軍爭奪者。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賽季開始前,湯普森又倒下了,勇士匆忙引入烏布雷作為替代。
在這種情況下,勇士本賽季的目標,顯然就不再是爭冠,而變成了保持足夠的競爭力。
於是,格林這種專門為爭奪總冠軍的勇士服務的「特型球員」,就變得尷尬了:
1:他的價值,在於進攻端一定的支配球,以及防守端不可比擬的作用。
2:只有爭冠球隊,才需要同時具有強悍的進攻與防守,如果只是想進入季後賽,那只要滿足庫裡的配置,只要能打出不錯的進攻就行了。防守?看得過去就行。
3:但事已至此,只能在現有的陣容中,想辦法挖掘保證球隊進攻質量的方法。
懷斯曼作為具有標準中鋒身材、身體素質出色的榜眼秀,他的問題在於:
1:對於擋拆戰術的理解和參與度,還處在非常低的水平——擋不住人,無法為持球者提供紮實的掩護;外拆投三分產量小、不穩定,沒有合格的外拆能力;身體素質不錯,但順下意識略差,順下能力並不出色。綜合來看,他現在還不是一個良好的擋拆掩護人。
2:三分投得較少,也不太穩定,在無球進攻中,懷斯曼尚且不能勝任定點射手的角色。
3:雖然是內線,但是空切意識較差,無法在無球進攻中通過空切彌補投射的不足。
綜合結論:不是良好的擋拆掩護人,同時無球進攻威脅基本為零,不是合格的無球選手。
烏布雷上賽季場均18.7分6.4籃板,命中率45.2%,三分命中率35.2%,他的問題在於:
1:定點三分投射水平不合格,截止1月9日二番戰快船,三分球合計45投6中,命中率是慘澹的13.3%,幾乎浪費了80%以上的空位投射機會,在無球進攻中沒有投射威脅。
2:空有身體素質和拼勁,但空切意識很薄弱,在無球進攻中也沒有足夠的攻筐威脅。
綜合結論:既投不進定點,又不會空切,在無球進攻中威脅為零,簡直是拖後腿的存在。
然後,將烏布雷和懷斯曼的問題記牢,代入到格林的角度,那問題就更嚴重了:
1:格林在無球時,只能二次組織,直接的無球進攻威脅基本為零,打無球太拖空間了。
2:格林作為掩護人,處理後續四打三局面確實不錯,但前提是,三名隊友的無球進攻威脅至少需要達到合格水平,而烏布雷和懷斯曼的無球威脅,真的是不提也罷。
綜合結論:當他扮演無球選手時,他拖空間;當他扮演掩護人時,其他人拖空間。
OK,如此重要的結論,讓我們複述三遍:
綜合結論:當格林扮演無球選手時,他拖空間;當格林扮演掩護人時,其他人拖空間。
綜合結論:當格林扮演無球選手時,他拖空間;當格林扮演掩護人時,其他人拖空間。
綜合結論:當格林扮演無球選手時,他拖空間;當格林扮演掩護人時,其他人拖空間。
所以,從現有陣容出發,只要勇士堅持庫裡、維金斯、烏布雷、格林和懷斯曼的首發,那進攻就必然會長期處於停滯、阻塞的狀態中,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只要有人在拖空間(格林,或烏布雷與懷斯曼),對手就可以肆無忌憚包夾庫裡。
是故,科爾拿出的解決辦法,就是這幾年用了很久的一招:「庫裡跑無球」。
只有在「庫裡跑無球」的時候,對手才會一對一盯防庫裡,通過他個人精湛的無球跑位能力和複雜的路線設計,甩出一點空間,接到格林的分球,出手,完成得分。
但,在往年,庫裡身邊有杜蘭特、克萊兩尊大神,有空切意識拉滿的一哥、李玟,能和他打出配合的隊友遠遠不止格林一個,球隊整體球商位於NBA歷史頂級水平,可以構造傳切體系,消解掉格林的拖空間屬性,讓庫裡或持球投、或無球投、或擋拆、或單打。
而今年,庫裡只能和格林打配合,因此,庫裡的壓力必然會極重,場面會相當難看。
我敢說,小球時代以來的這幾年,找不到任何一名球員,會在總決賽被Box-1;會有過半場就被包夾的待遇;會一持球就被對手派出兩到三人盯防。即便是放眼NBA歷史,也只有寥寥無幾數人,會被如此高強度的包夾,為此,甚至不惜讓他的隊友處於大空位。
因此,想要解決庫裡被包夾的問題,想要保證勇士有持續穩定的進攻,只有一個辦法:
調整輪換和搭配,為庫裡搭配更好的射手,優化庫裡出場時的空間。
最多最多,像歐文大祭司一樣燒燒鼠尾草,做做法,等待烏布雷回暖,等待懷斯曼成熟。
很殘酷、很無奈的回答,但這就是目前勇士最好的解決辦法,不作他想。
其實,1月9日同快船的二番戰,其實就很好地挑明了——這條思路是唯一的辦法:
1:第一節,庫裡持球一度被三人夾擊,順利出球後,無球隊友卻依然無法得分。
2:於是,庫裡不得不通過大量的無球跑動,出手一對一頂人強投,三分球4投3中。
3:儘管手感很好,但庫裡依然在持球時面對很強的包夾,不得不繼續跑無球。
4:第三節,尋找到了一次和魯尼打高位提前擋拆的機會,在離三分線還有兩三步遠的距離就開始擋拆,魯尼紮實地掩護貝弗利,庫裡一對一後撤步顏射伊巴卡得手。
5:同樣在第三節,庫裡和魯尼擋拆,喬治追掩護不及時,庫裡一對一顏射祖巴茨得手。
6:同樣在第三節,抓住一次快攻中的持球投機會,一次快攻中的無球漂移投機會。
7:第四節,庫裡一對一單挑伊巴卡,過人,面對補防,扭腰上反籃;末尾,在右側側翼一對一單挑喬治,進了本場最精彩的一個單挑持球投,喬治再次不幸淪為背景板。
縱覽上述1-7條,為什麼庫裡出手的投籃越來越傾向於持球投、難度也越來越大?
因為投手需要養手感,手感越好,他越有自信去出手一些高難度的頂人持球強投。
針對上述第4條,為什麼第三節庫裡能找到一次打高位提前擋拆的機會?
因為這是在推快攻,快船隊防守落位屬於非常規落位,庫裡在混亂中找到了機會。
針對上述第4和5條,為什麼庫裡這兩次進球都是和魯尼進行擋拆?
因為魯尼掩護質量更好,能真正紮實地阻礙住防守人對庫裡的追擊,遠勝懷斯曼。
針對上述第7條,為什麼庫裡能在第四節打出兩次非常漂亮的面筐單打?
因為一次格林在籃下,一次在罰球線策應,同時烏布雷和懷斯曼都不在場,其餘三名隊友都是至少能回應空位的射手,快船不敢夾擊,生怕被投空位(或被格林傳空位)。
上述反映在1月9日二番戰快船的內容,再次佐證了一個結論:
「想要解決庫裡被包夾的問題,想要保證勇士有持續穩定的進攻,只有一個辦法——調整輪換和搭配,為庫裡搭配更好的射手,優化庫裡出場時的空間。」
大白話來講,意思就是讓烏布雷少打點,讓懷斯曼聰明點,讓達米恩們多打打。
三:發展可能
假定勇士的基礎進攻問題(即第二大段的內容)已經比較順利地被解決了,那麼接下來,球迷們自然會對勇士有更多的期待,其中就免不了這麼一條重要的項目:
勇士是否能讓維金斯、烏布雷和懷斯曼等球員有所進步,畢竟他們是值得培養的年輕人。
不過,我認為目前的重點,應該放在維金斯和懷斯曼身上,不用管烏布雷。
烏布雷這9場比賽所展現出來的表現,完全配不上一份1400萬的合同。
別看人家湖人的庫茲馬投三分也不準,但他好歹維持住了30%以上的命中率(本賽季10場比賽38.3%),同時,還有著相對穩定的空切能力——這保證了庫茲馬的無球進攻威脅。
坦白來說,烏布雷現階段的問題,其實並不僅僅是三分球命中率低這一點:
1:烏布雷對於球隊戰術的理解極其不到位,無法理解勇士的複雜戰術。
2:無球跑位十分隨意,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可能會出現走到一半,就停下不動彈的情況;也有可能出現如巴薩「烏姆蒂蒂」那般,讓人摸不清頭腦的謎之減速。
3:缺乏強弱側聯動意識、團隊配合意識,不具備把球交到合適的隊友手中的能力。
4:場上拼勁十足,但場下不夠用功。在1月9日二番戰快船的比賽中,出現了庫裡交球跑位到底角,烏布雷卻原地不動,與庫裡重位,急得庫裡直跳腳的場景。這一戰術,其實是勇士這幾年經常打的,大致流程是——庫裡交球,繞掩護,兜底角,接球投;或者庫裡交球給底角附近的掩護人,掩護人持球掩護,回球給背後的庫裡,庫裡接球投。這兩項戰術,哪怕是一位資深的勇士球迷,都能記得一二,而烏布雷作為勇士隊的球員,卻沒有能對此做出任何反應,這是十分不正常的事情。即便一時間忘記了這個戰術的具體流程,至少,烏布雷也應該知道,當庫裡跑到自己身邊的時候,自己要麼掛個掩護,要麼立刻離開,因為兩個人站在同一個位置會導致重位現象,而這是違背籃球規律的,顯然是不合理的情況。
5:烏布雷習慣不好,常出現運球磕腳、踩線接球的情況,對於細節很不重視。
如果說第1、2、3條尚且可以解釋為球商不足的話,第4和5條則完全無法解釋:
位置重了不知道躲開;踩線接球;運球磕腳,這完全就是業餘球員才會犯的錯誤,我甚至都敢說,NCAA、NBA發展聯盟和CBA,都不會出現這種看起來很愚蠢的情況。
也許,直到今天,烏布雷都還在用自己的本能打球,而不具備參與戰術配合的能力。
除卻烏布雷以外,我認為勇士值得培養的球員,有懷斯曼、維金斯和帕斯卡爾三位。
先從今年選秀大會的榜眼,勇士近年身體天賦最好的本家新秀詹姆斯·懷斯曼說起。
懷斯曼,身高2.16米,臂展2.31米(數據不明確),體重109公斤,優點如下:
1:身材相當高大,標準尺寸以上的中鋒,硬體條件十分令人羨慕。
2:雖無具體數據,但僅從直觀感受論,能感受到其肩寬相當變態,適合增肌掛肉。
3:已經在有限的NBA場次中,展示出了運球推進、快攻過人的能力。
4:跑跳能力不錯,較為靈活,做動作很流暢,沒有傳統中鋒的笨重感。
5:彈速較快,可能有出色的連續起跳能力,在封蓋、空接和搶籃板方面佔優。
6:目前沒有露出懼怕對抗的苗頭,雖然看起來略瘦,但在比賽中確實比較強硬。
7:有表現欲,敢於做一些有難度的動作,同時學習能力也比較出色。
8:具備一定的投射能力,雖然投得少、出手速度慢,但手型相對穩定,值得期待。
9:終結能力可觀,已經展示出了不錯的舔籃能力,有潛力豐富終結技巧。
10:身體素質、運控技術、終結手段都不錯,假以時日,多半可以成為優秀的藍領;如果培養得當,自身足夠努力,有一定機率可以發展成遠超藍領地位的當家球星。
上述為目前能總結出來的,懷斯曼的優點,優點雖多,不過他的缺點卻也不少:
1:109公斤的體重略輕,倒三角身材,雖然好看,但恐怕會影響到腰腹核心力量。
2:大學只打過3場比賽,缺乏最基本的戰術執行力,適應NBA需要更長時間。
3:戰術意識不到位,擋拆時會出現迷茫、斷電情況,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缺乏敏銳的順下和空切意識,並且由於意識不到位、體型仍然偏瘦,擋拆時經常會擋不住防守人。
4:投射能力沒有經過穩定的考驗,投得太少,出手速度很慢,中投三分都是如此。
5:投籃選位不佳,沒有優化意識,在哪裡停球就傾向於在哪裡出手,不懂得抉擇。
6:目前沒有展示出很好的策應和作軸能力,9場比賽,一共只傳出了3次助攻。
7:防守吃晃、選位不佳,經常會賠上不必要的犯規,沒有展現出與身材匹配的防守能力。
8:未能在面對小個子球員時,充分發揮自己的身高臂展優勢,容易被對手軍訓。
9:沒有參加體測,無法得知其具體的跑跳數據,可能在身體上有未知的短板。
10:偶爾會有一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方式出手,譬如靠近罰球線附近的大勾手。
懷斯曼的天賦使得他有著十分多元化的發展路徑,但大體上分為兩個方向:
1:先磨礪懷斯曼的基本技巧,包括但不限於掩護、順下、空切、卡位等內線基礎技能,先把他塑造成一名具有NBA級別內線技戰術水平的藍領。而後再慢慢提高他的定位,逐步提高其外拆、定點能力;持球攻擊能力(包括面筐與背身);換防、協防能力等。
2:給懷斯曼足夠的出手權和地位,賦予他一小部分持球攻的權限,讓他野蠻生長。
顯然,我個人是支持前者的,後者雖然能更好地幫助球員適應NBA的環境,通過球權的堆砌促使能力進步,但卻很容易使得球員養成不良習慣,如果發展不順利,也會影響球員的自信心。前者雖然頗有大材小用的意思,不過卻是最適合培養球員良好習慣,打磨其技戰術的方法。並且,在掌握了內線基本技巧之後,每場比賽,懷斯曼也更容易交出穩定的數據,這對於一名新秀而言,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他的自信心。
另一位值得勇士培養的球員,是如今名氣還不是很大,關注度不是很高的帕斯卡爾。
儘管勇士目前有了選秀順位更高的懷斯曼,有了話題性滿滿的維金斯,但千萬千萬,不要忘記了帕斯卡爾,我認為他甚至比烏布雷更值得管理層的重視:
19年選秀大會的2輪11順位秀,在上賽季直接拿到了最佳新秀一陣的榮譽。
這種堪稱逆襲的表現,恰恰是他值得培養的最好佐證——不要因為去年勇士戰績差,球隊實力不佳,就忽視了這一點,他只是個二輪秀,沒有帶隊取勝的責任。他能打出超越自己選秀順位的表現,就是他有很大發展空間,潛力尚未得到完全開發的最佳證明。
這是帕斯卡爾在勇士的第二年,也是他NBA生涯的第二年,他的優勢在於:
1:身高1.98米,卻有著2.13米的臂展,能夠出任鋒線多個位置;與此同時,他的體重竟然高達116公斤,重心很低,對抗能力極其出色,甚至可以擔任小球陣容的五號位。
2:有一手姿勢詭譎的中距離性感彈腿小跳投,雖然怪異,但命中率不錯。
3:他的中距離跳投多為持球投,具備一定的持球攻能力,能自主得分。
4:掩護順下和空切意識不錯,雖然很少扮演掩護人,但卻勇於殺入籃下對抗得分。
5:非常適合防守速度不快的重型前鋒,大體重、低重心、強對抗,對於重型前鋒而言有著很值得期待的防守效果,頗有火箭系球員(戈登、塔克)那種矮壯怪的感覺。
當然,他在第二輪才被選中,也充分說明了他存在諸多缺點,否則也不至於那麼靠後:
1:相對於他所出任的位置(常規四號位、小球五號位)而言,帕斯卡爾1.98米的身高是非常吃虧的,大前鋒的標準身高大約在2.03米左右,中鋒則在2.08米以上。
2:帕斯卡爾的靈活性相對於他的身高而言,略顯弱勢,無法做到閃轉騰挪移動自如。
3:雖然能投一些三分,但這並非是他的主要得分手段,場均出手在2次左右徘徊,且投射水平不夠穩定,上賽季命中率僅為28.7%,不過本賽季至今,高達37.5%,有發展空間。
4:由於身高較矮,帕斯卡爾在防守端的護筐能力,似乎不是很讓人放心。
5:科爾將其比作德雷蒙德·格林,雖然目前他的進攻能力,顯然已經超越了格林,但在協防、換防、護筐、保護籃板、助攻、策應、掩護等多個領域,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總體而言,帕斯卡爾是一名值得培養的新秀,並且,他具備著很出色的即戰力,這意味著勇士可以以戰代練,在比賽中讓帕斯卡爾逐步成長、逐步成熟。
以及,他很適合帶替補陣容得分,靠著那一手性感彈腿小跳投維持二陣的進攻。
最後,讓我們來聊聊勇士現如今除了庫、追以外,最有話題性,球迷最多的維金斯。
上述為本賽季9場比賽維金斯的Playtype表格,由於比賽場次太少、出手次數太少,許多數據欄目中沒有維金斯的身影,這一點隨著賽季的進行,會得以出現變化:
1:維金斯本賽季的定點效率很一般,每回合只得到0.81分,處於聯盟倒數水平。
2:維金斯本賽季的持球擋拆表現不錯,場均5.4回合,佔個人進攻比例的30%,每回合得到0.94分,是很不錯的擋拆策動者,展現出了逐漸成長為核心球員的苗頭。
3:維金斯場均2.6次面筐單打,交出了每回合得到1.39分的非人哉魔鬼數據。
儘管我清楚地知道,沒有人可以把面筐單打的效率維持在每回合1.39分,但乍一看,還是著實驚訝到我了——要知道,哈登這兩年也不過是1.1-1.2分罷了……
不過沒關係,只要他能夠繼續將擋拆、面筐與定點作為主要進攻手段,就是好事。
一名真正的外線核心球員,必須要掌握如何發動擋拆:
17-18賽季,維金斯擋拆的水平還停留在場均4.5回合,每回合0.80分。
18-19賽季,也就是他在森林狼的最後一個賽季,場均5.4回合,每回合0.74分。
19-2賽季前期,在森林狼的42場比賽,場均8.5回合,每回合0.86分。
19-2賽季後期,在勇士的12場比賽,場均5.8回合,每回合0.74分。
而本賽季9場比賽,威金斯交出了場均5.4回合,每回合得到0.94分的水平,不妨讓我們將他的數據和聯盟中著名的持球擋拆名將(19-20賽季數據)對比一下吧:
特雷·楊,出戰60場,場均持球擋拆15.7回合,每回合0.98分。
利拉德,出戰66場,場均持球擋拆13.7回合,每回合1.15分。
東契奇,出戰61場,場均持球擋拆13.3回合,每回合1.04分。
這三位,是全聯盟最棒的擋拆策動者,和其他球員都拉開了一定的差距。儘管維金斯和他們之間,顯然還存在著很遠的距離,但他已經摸到了產量中等,效率準一流的邊緣:
塔圖姆,出戰66場,場均持球擋拆5.9次,每回合1.02分。
賈馬爾·穆雷,出戰59場,場均持球擋拆5.8次,每回合0.87分。
範弗利特,出戰54場,場均持球擋拆5.8次,每回合0.84分。
9場比賽,持球擋拆每回合0.94分的數據,可能是存在水分的,畢竟樣本還是很小,但這一效率仍處於「可維持範圍」之中,維金斯有希望可以穩定在這個水平。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進,維金斯的定點效率也會回到往年每回合0.9-0.95分的水平。
考慮到在勇士隊,維金斯身邊會有更好的投籃教練,有庫裡幫助他,從我個人角度出發,我希望他能夠把定點效率,穩定在每回合1分以上,成長為更加可靠的投手。
與此同時,維金斯在勇士,還表現出了非常令人驚喜的防守能力:
1:身高、臂展和不懼對抗的特點,讓維金斯擁有了和對手箭頭球員硬碰硬的資格。
2:速度快、腳步快、靈活的特點,使得維金斯在面對後場球員時不會很吃虧。
3:展現出來的防守態度、積極性,非常值得稱讚,上賽季場均1.33次搶斷1.42次蓋帽,對於鋒線球員而言相當出色。期待他可以在本賽季,繼續貢獻出這個級別的防守小數據。
四:其他內容
在第四部分,我就不展開贅述過多內容了,主要聊聊與交易相關的問題。
上表為勇士隊本賽季及之後的薪資空間表,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如下信息:
1:想要在不交易、不裁員、不退役的情況下釋放薪資空間,至少要等到23-24賽季,這還是建立在不執行懷斯曼的球隊選項,格林主動放棄球員選項的基礎上。
2:在未來的兩年內,不論完全自由還是受限制,勇士有一大批角色球員合同到期。
3:直到22-23賽季,勇士的薪資才會自然地降到奢侈稅線以下,並且,這還是在不續約庫裡的情況下,而只要庫裡不想走、不受傷、不退役,續約庫裡,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4:勇士隊目前有交易價值的合同,只有一份是千萬級別的,即烏布雷的到期合同。
細緻一些講,勇士本賽季基本上確定衝冠無望,很可能會選擇交易避稅;而下賽季,需要根據湯普森的狀態,拉科布的經濟情況和投資思路決定。
因此,假定本賽季勇士要儘可能降低薪資,儘可能避稅,他們會怎麼做?
1:會考慮交易烏布雷,換取小額長期合同,釋放薪資空間。譬如,用烏布雷(1438萬)換來尼克斯的小裡弗斯(350萬、333萬、315萬、23-242賽季UFA)和諾克斯(459萬、585萬、22-23賽季RFA)。這麼做,可以幫助勇士在本賽季減少600萬以上的薪資(算上奢侈稅會更多),也可以幫助尼克斯消除未來的幾百萬薪資,讓他們在休賽期擁有更多空間。
2:會考慮交易格林,但難度很大,因為,格林既不是大額短期或到期合同,不能用來釋放薪資空間;也不是小額長期合同,不能用來避稅、降低薪資總額。如果說烏布雷的交易價值是取決於他的合同性質(到期合同),那麼格林的交易價值,完全在於他的實力。需要格林的球隊,一定是志在爭冠的,如果只是想進季後賽,不如引進一位2500萬級別,和格林薪資差不多的得分手,肯定比格林好用得多。而如今的第一梯隊爭冠隊,比如湖人,體系相對完備,只需要磨合;比如雄鹿,需要的是配置升級,零錢換整,而不是改變體系;又比如快船,需要的是補足戰術發起、球員黏合、組織進攻的短板。唯一對格林感興趣的,是波特蘭開拓者,是利拉德,而目前開拓者的環境與勇士相比(除去庫裡),確實似乎有能力容納得下拖空間的格林。雙槍的空間屬性不必贅述;鋒線、後衛線都有三分;努爾基奇和坎特都有一手中距離;坎特的順下、空切出色,籃下自主進攻強;努爾基奇強在策應和掩護,綜合來看,確實空間環境比勇士好,比勇士更能容納格林,而格林的策應、組織和防守,也的的確確可以讓開拓者突破自己的瓶頸——然而,不幸的是,他們沒有薪資空間了……
至於湯普森、維金斯,這兩位一個風險太大、一個作用太重,不太可能交易:
1:維金斯是本賽季勇士第二攻擊手,沒了他,庫裡壓力太大,季中交易幾乎不可能,除非能用維金斯換來更厲害、性價比更高的球員,可是,誰會幹這種賠本買賣?
2:下賽季,湯普森復出,但狀態不確定,誰知道他還能有幾成功力,值不值4000萬?
3:別人不知道湯普森狀態如何,勇士也不知道,在勇士無法確定湯普森的狀態之前,他們依然不可能交易維金斯,否則萬一湯普森下滑了,勇士連個第二攻擊手都拿不出來。
再結合湯普森(假定恢復巔峰)的實力、效力年份、和庫裡的適配程度;結合維金斯的進步空間、未來效力年份;結合格林的下滑、尷尬定位……
綜上所述,勇士交易球員的優先程度會是:烏布雷、格林、湯普森&維金斯。
以上這些內容,大概就是我想對目前的勇士(1月10日)所做出的全部分析。
這篇文章著重講了勇士的陣容、戰略、發展和後續可能進行的交易,但並沒有對庫裡做出過多的分析和評判。坦白來說,在陣容搭配和戰略體系穩定之前,想要準確地分析一名球員的真實水平,一支球隊的真實實力,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樣本太小,容易出現忽上忽下的波動,沒有辦法反映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勇士兩次完成二番戰復仇(開拓者、快船),究竟有多少是實力、戰術因素,有多少是運氣、手感因素,誰都說不好。
在此基礎上,我儘可能不對任何球隊、任何球員,做出過於武斷的分析和評判。
如果後續勇士隊的戰績,庫裡的表現,與我們的預期大相逕庭(不論好壞),那我會考慮再寫一篇文章,分析勇士、庫裡的變化,提出新的展望和結論。
至此,全文終,總計15262字,原文超出兩萬字以上,本文已經過刪減。
關注公眾號、知乎專欄:
易先生公館
關注知乎、頭條、微博:
鴿騎第E吹
聚焦更多與體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