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冬季溫度非常低,造成多地蔬菜大棚內蔬菜遭受凍害,嚴重直接凍死,老王對此深有感觸,說自己去年蔬菜大棚收入至少減少三成,都是血汗錢啊。
最近一段時間陰雨連綿,氣溫降的非常厲害。老王感覺今年冬季氣溫會更低,就開始著手準備自己10個蔬菜大棚冬季提高棚溫的準備工作。
通過與高級農藝師的交流,老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了一下10個方法。
1.蔬菜大棚蔬菜全都起壟栽培。高壟表面積大,白天接受光照多,從空氣中吸收的熱量也多,因而升溫快。但壟不宜過高、過寬,一般以高15~20釐米、寬30釐米左右為宜。
2.覆蓋地膜,可使10釐米處地溫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氣溫提高l℃左右。同時,由於地膜不透氣,可抑制水分蒸發,減少澆水次數,間接提高地溫。
3.蔬菜大棚後屋面採用先進保溫材料聚苯板覆蓋,不在採用麥草保溫,因為麥草保溫效果雖好,但容易腐朽,使用年限短。
4.在溫室大棚後牆上掛一道地膜反光,用來提高栽培床光照強度,晚上使牆體所貯熱能緩慢釋放於室內,可保持後半夜較高溫度,防止株苗凍害。
5.多層覆蓋,這種屬於現在常見的增溫方法。保持溫室大棚棚膜的密封性,棚內搭建中棚或在小拱棚上加覆保溫材料,夜間覆蓋薄膜,薄膜上覆蓋草苫,不過現在一般都用黑心棉被。
同時注意堵塞各處的縫隙,儘量減少縫隙散熱。設置防風障,在大棚菜畦北面用作物秸稈堆成防風障,擋風防寒。
6.保持棚膜清潔,增加進光量,提高棚內溫度。棚內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當陽光透過棚膜進入棚內時,由於「溫室效應」,使一部分光能轉化為熱能。而棚膜上的水滴、塵物等對棚內光照條件影響很大。
7.冬季蔬菜大棚地面容易板結,白天熱氣進入耕作層受到限制,土壤貯熱能少,加之板結土壤裂縫大而深,團粒結構差,前半夜易失熱,後半夜氣溫低,易造成凍害。趁通風時進行淺中耕可破除地面裂縫,這樣,既可控制地下水蒸騰帶走熱能,又可保溫防寒保苗。
8.溫室大棚內安裝電燈,陰天早晚開燈給蔬菜各補光3—4小時,不僅增溫,還可提高產量10%—40%,縮短生長期17—21天。
9.蔬菜大棚採用作物行間覆蓋5-8cm厚作物秸稈或腐熟有機肥料,不但可以白天蓄熱,夜晚放熱,有效提高棚溫,而且可減少地面水分蒸發,降低空氣溼度,降低溫室病害發生。
10.在上述做法都不能使棚室內的溫度保持在3-5℃以上時使用噴灑溫水(溫水的溫度在25-28℃較為適宜)的方法,以解決應急之需。但是這樣增加了空氣的溼度,所以,第二天如果天氣溫度在8℃以上時可以進行及時的通風,把溼氣排走。
以上就是蔬菜大棚種植戶老王自己總結的10個增溫妙招,您感覺怎麼樣呢?有用的話,趕快收藏吧!
訂閱農資十萬個為什麼,了解更多農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