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寫過關於Intel的文章了
現在很多人都說我是A炮
啊~skr~
我很受用~
但是今天想說說Intel的主板,給Intel這個老東西刷一刷存在感。
目前電腦DIY圈裡有一個言論,就是:
Intel的B365主板相對於B360主板,是縮水的。
因為B365的晶片組是22nm製程,而B360是14nm。
我們常常有一個認識,就是製程越小,功耗越低。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
並不是,這兩塊板子的TDP功耗,都是6W。
就算B365的製程高一些,發熱多一些,6W的功耗,那不就壓一塊小鋁片就能解決的事?
多大點事!
B365是由H270晶片組官改而來的,有人覺得這是廠商炒冷飯弄出來收割智商稅的。
但是你們清楚H270晶片組是何等的存在嗎?
一塊兼容6、7代酷睿的板子,魔改以後,可以點亮八代酷睿。
而B365更離譜。
魔改以後,能夠支持6789代的酷睿,而且你只需要刷入魔改的定製BIOS,甚至都不用貼紙屏蔽CPU針腳。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H270能夠支持LGA1151的至強晶片。
你以為B365就不行嗎?
它也可以!!!
too young!
sometimes naive!
這個事兒,你B360就不行,就算強行用屏蔽針腳的方法點亮,性能也會大打折扣。
說B365縮水的,其實還有一個點,就是閹割了USB3.1 gen2和CNVI無線網卡。
先說USB3.1 Gen2的閹割問題。
USB3.1 Gen2的連續寫入速度上限是1GB/s。
請問,您的U盤和移動硬碟的連續寫入速度有多少人能夠全程超過200MB/s的寫入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設備是達不到這個速度的,甚至一半都達不到,且不說大多數還在用著USB 2.0(速度上限30MB/s)的設備,就算你用著3.1的設備,高速寫入所帶來的溫度升高導致設備過熱降速問題,你就避免不了。
最終你能均速保持在100MB/s,就不錯了。
至於CNVI無線網卡,就不說了。
這個網卡沒什麼好說的,它只是讓你接入無線網絡的時候更輕鬆一些,同時也讓網絡更穩定。
說穿了,就是卵用沒有。
因為中低端的臺式機主板,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無法接入WiFi網絡的,你想連上WiFi,你就得另外買一個無線網卡。
像這種,插在主板屁股上。
所以閹割了一些大多數人用不上的東西,其實並不能算是縮水,因為你用不上,它有沒有就無所謂了。
這個時候就有人說了
我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沒有!
我TM..............
主板廠商生產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迎合大多數人的需求,有人用的就往上加,沒人用的就拆掉
如果你要盡善盡美,什麼都有。
那也簡單啊
你加錢就完事了啊!
Z390、Z370這些高端板子啥都有,都在那擺著呢,你買去嘛。
最後,我再說說B365和B360的一個區別。
相信能夠擊中部分人的軟肋。
那就是.......
B365,原生支持Windows 7!
雖然B360你強行操作,也能用上win7,但是B360的晶片組都是基於win10設計的,你通過一些邪魔外道強行用上win7,可以是可以,但是小問題小麻煩多得頭皮發麻。
但是B365,你就能正常用。
而且B365還支持磁碟陣列,這個功能在Intel陣營可是部分Z系列的高端板子才有的。
還有,非直連CPU的PCIE3.0通道是20條(中低端板子一般都沒有直連CPU的PCIE,都是繞道南橋),比B360還多4條。
怎麼樣?
你還說B365縮水嗎?
其實硬體這圈子不大,有別的自媒體帶歪風氣以後,很容易就會對硬體造成負面影響。
比如說某吧評測室:
他說B365屬實鐵five,沒有存在意義。
然後又過了20天。
又一篇文章寫道,只有少數B365是縮水,絕大部分都是增強或者平衡。
這個操作....
莫非就是傳說中的左右手互搏?
周伯通傳人唄就?
其實我感覺,他們應該是沒有達成共識。
而且一開始的觀點就過於絕對,所以後面被打臉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其實東西沒上手之前,被打臉是很正常的,銳龍三代出諜報之前,我還覺得3700X能超5.0呢,結果出來超到4.3就拉胯了。
內容參考B站硬體茶談。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了,接下來是通告時間。
五月份配置單大概30日早上發布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噢~
你們猜猜看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