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貓叔
提到演員片酬,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明星的「天價片酬」。畢竟,baby片酬8000萬,直言「我就值這個價」,範冰冰4天片酬6000萬,還因偷稅漏稅被罰,一線明星動輒上億片酬並不少見。
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只看到了明星們的日進鬥金,卻沒有看到普通影視工作者的艱辛。
最近,橫店群演薪酬從100元10小時漲為120元10小時,也就是說每小時漲了兩塊錢,雖然依然少得可憐,但群演們已經激動得奔走相告。
這就是中國演員的生存現狀,有人片酬8000萬,還在訴苦沒戲拍,有人做著明星夢想,每小時薪酬12元,拍戲收入還不如送外賣……
120元10小時,群演薪酬兩年翻番
根據2018年4月橫店演員公會發布的演員收費標準,普通群眾演員工作8小時薪酬只有50元,超過8小時,補貼5元/小時,平均每小時僅6塊錢。
而根據最新發布的《關於修改演員收費標準的試行通知》,群眾演員工作10小時薪酬為120元,平均每小時12元。
兩年時間,工資看似翻番,但這樣的薪酬也只是維持在溫飽線上。
反觀明星片酬,一線明星普遍從1.5億減少到了5000萬,砍去了2/3,但依然是「天價」。
當然,橫店演員公會公示的演員收費標準是為了防止劇組過度壓榨所以規定了最低標準,在實際拍攝過程中,遇到拍夜戲、改變髮型、高溫穿鎧甲、抬重物、下跪超過30分鐘等特殊要求,都會有相應的補貼。不過遇到沒戲拍的時候,就只能「等待」。所以,群演每個月拿到手的錢少則兩三千,多則四五千。
這樣的薪資甚至還不如外賣小哥掙得多。有外賣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橫店群演失業,新註冊外賣騎手人數創造了歷史新高,其中超七成來自群演隊伍。
而且很多人轉成外賣騎手後,就再也沒再做回群演。相比遙不可及的演員夢想,外賣小哥普遍5000起的工資和努努力可以破萬的薪酬,也挺有吸引力。
3萬人減至8000,橫店群演不夠用了
根據橫店演員公會的說法,之所以對群演薪資進行調整,是因為「原《演員收費標準及相關規定》已實施多年,其中部分條款已不適應目前的拍攝要求」。
而這種「不適應」就是:
1、上半年由於疫情的停滯項目在下半年蜂擁而至,橫店接待劇組爆棚,群演已經不夠用了。
2、很多群演已經不那麼熱衷於拍戲了。有的送快遞,有的打臨工,有的開始做直播。
6月份,「橫店群演第一村」號召群演轉戰直播,讓直播成為「橫漂第一副業,人生第二選擇」。這樣的官方號召,某種程度上加速了橫店群演的流失。
7月份,劇組大面積復工之初,「網視互聯」就曾發表文章《橫店出現「用工荒」,群眾演員成搶手貨》。此次橫店群演漲薪,更像是這篇文章所反映的問題的市場反饋。
事實上,真正決定明星片酬的,不是製片方也不是明星自己,而是市場供需。同樣,群演工資其實也是也由供需決定的。
據業內人士估算,2018年橫店群演接近3萬人,當時僧多肉少,每天有超過1萬人能夠接戲。而現在,橫店上百個劇組湧入,群演卻只有8000人左右。有業內人士表示,「橫店缺口應該有四五千人」。
所以從100元10小時漲價到120元10小時,其實是為了吸引更多群演進來,或者回來。
每小時12元的明星夢想,還能堅持多久?
出名,當明星。這是很多人來橫店時抱有的夢想,簡單直接卻艱難無比。
但是,在行業主流人士眼裡,橫店只有群眾,沒有演員,這就是現實。
當明星夢碎,很多人開始退而求其次,拿起手機做直播,當網紅。
以前群演關注的是露臉,是漲薪,是臺詞和戲份,但現在,橫店正在進行一場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的「群演運動」,而這場運動的直接後果就是,「橫店群演」正在變成「橫店網紅」。
橫店裡眾多默默無聞的龍套,正在努力成為網絡上的「直播網紅」。而一旦成為「網紅」,誰還願意做回「龍套」?
一位已經轉型做直播的群演告訴網視互聯,「這個圈子非常現實,所有人都在罵4天賺6000萬的天價明星,但所有人都夢想著成為這樣的天價明星,其實誰都沒有別誰更高尚。」
「我們都是小人物,看似跟明星只有一步之遙,其實千差萬別很難逾越。一天120塊的夢想,能堅持多久?當然能堅持的都值得敬佩,不能堅持的也能理解,談情懷和夢想其實都矯情了些……」
對於大多數群演來說,不管是當演員,還是當網紅,不管是拍戲,還是做直播,「能火、能賺錢就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