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7年播出的《黑貓警長》第五集片尾,黑貓警長最後舉槍逐字打出「請看下集」的字樣。然後,就沒有下集了。許多小朋友耿耿於懷到大朋友:為什麼只有五集,然後就停播了?而近日一篇題為「《黑貓警長》只放了五集就停播,背後的故事讓人心酸」的知乎日報答疑文章在網上熱傳,激起不少網友的同情和憤慨。
觀眾沒看到第六集真的是因為知乎日報上說的《黑貓警長》導演戴鐵郎突然被通知退休嗎?是因為美影廠人事鬥爭,「那個年代人心險惡」嗎?從貼吧、知乎以及媒體報導來看,原因比知乎短文說的更加複雜。觀察者網整理出《黑貓警長》停播的5個可能的因素或者疑問。為什麼說是疑問呢?因為考慮到年代久遠,即使當事人也都不願或者不能準確說明那個年代發生的細節了。「黑貓爺爺」戴鐵郎現年85歲,不希望被打擾,也無心翻陳年舊帳,更不希望媒體把他的境況寫得悽悽慘慘。
NO.1專家「拍磚」致停拍《黑貓警長》?
1984年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戴鐵郎創作出《黑貓警長》,因為播出後效果很好,又加緊製作了三集,在1987年播出。如今網絡上流傳的「磚家」阻撓其實是在1984年前2集《黑貓警長》出來後,並非1987年。當然到底是誰阻撓,這可能已是永遠解不開的謎團。有媒體曾報導,當年阻撓的專家後來向戴老表達歉意。因此,「拍磚」致停拍《黑貓警長》的說法並不成立。
現在回顧下,「磚家」當年提出的理由——「裡面打打殺殺,不符合傳統美學,裡面的科學道理也沒有什麼藝術性」——雖有局限性,但迫於時代束縛也可以理解。
「不符合傳統美學」「科學道理沒有藝術性」應該指的是黑貓警長使用的工具,如可變形的噴氣式摩託車、可追蹤子彈等高科技武器,還指黑貓警長時尚的服飾造型。這些在當時充滿想像力的武器設計,反映了作者的藝術功底,但也容易被守舊的人不能接受。至於批評貫穿動畫片始終的「打打殺殺」情節,在當今國漫中也發生過。如《虹貓藍兔七俠傳》曾也被人說有諸多暴力因素,差點停播。
不過,所有的批評都在市場的歡迎熱情中敗下陣來。動畫片《葫蘆兄弟》不也有打鬥場面嗎,可觀眾照樣喜愛。《黑貓警長》的一些情節曾嚇得小朋友不輕,比如第一集中警長們騎摩託車碾死,開槍擊斃,炸彈炸死搬倉鼠們,都是鮮血淋漓的;第二集食猴鷹吃掉了兩個小猴子,還把骨頭扔在外面;第四集雌性螳螂在新婚之夜吃掉丈夫,那一聲慘叫令人毛骨悚然;第五集《會吃貓娘舅》中白貓隊長被食貓鼠咬死,還被吸血……可大家仍然期待第六集。
一個時代的動畫片,只要出現「新」元素,總會先會被人們不接受,即使沒有專家質疑,也會遭遇網絡噴子們的不滿,但如果經受住觀眾的喜愛,自然會成為一代經典。
白貓班長犧牲
NO.2「黑貓爺爺」突然被退休是主因?
按照網上流傳的熱門知乎問答的說法,《黑貓警長》沒有第6集的最大原因是「因為那一天——戴鐵郎先生的原話:『那天我被叫去人事處,他們遞給我一張退休證,說我年齡到了,該退了。那一瞬間我愣住了。醒過神來後,我一句話沒說,拿了退休證轉身就走。』」
關於這一點,戴鐵郎的好友、《黑貓警長》的製片主任印希庸表示,網傳有「斷章取義」的成分,「他是拿到退休證7天才『滾蛋』,其他人哪有這個速度,都會再留一陣的。」
而根據澎湃新聞記者調查,《黑貓警長》並不是戴鐵郎在美影廠的最後一部作品,他在1990年代初期還編劇、導演了《森林,小鳥和我》、《警犬救護隊》等。戴鐵郎是61歲退休的,確切退休時間是1991年9月。
《哪吒鬧海》的導演之一、《大鬧天宮》的動畫設計嚴定憲在上世紀80年代曾擔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嚴定憲回憶稱,當時自己並不清楚個中緣由,但無論是哪位領導的決定,既然是到了退休的年齡,就應該「給年輕人騰位置」,「美影廠是國營的製片廠,每年只有700分鐘的固定配額,整個美影廠有近30位導演,新畢業的不少年輕人分配到廠裡幹了好多年還沒機會獨立指導影片。作為老同志,我也是60歲退休就不讓我做片子了,我心裡也有很多不舍啊。」
的確,今天人人都可以講,「用年齡限制導演的創作是不科學的,60歲正是一個導演成熟的時候」,但是考慮到當時體制的現實情況,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而且,即使退休也可以返聘,還可以協助出片子,戴老不也參與了《森林,小鳥和我》、《警犬救護隊》嗎?《黑貓警長》挺拍,退休是因素之一,但不應該最主要因素。
「黑貓爺爺」戴鐵郎
NO.3美影廠人事鬥爭多,人心險惡,戴老過得不開心?
知乎熱帖中「舊帳」重翻:84版《黑貓警長》的製作從一開始就不順利,戴鐵郎做《黑貓警長》全憑自己的一腔熱情。他的創意上報後沒有得到廠裡支持,於是自己改編劇本、設計場景。
而據印希庸透露,戴鐵郎當年灰心還有別的事情。印希庸說:「這個片子那麼走紅,可是從來沒有得過什麼獎,廠裡壓根就沒有上報。戴老另一部獲得義大利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總統銀質獎章的動畫片《我的朋友小海豚》,也是陰差陽錯之下誤寄而得到的。」
帖子中寫道,無法得到應得的榮譽令戴鐵郎灰心,因此在製作《黑貓警長》第五集的時候,他曾企圖下「殺手」,讓黑貓警長把反派「一隻耳」打死,讓故事徹底完結,是印希庸攔住了戴老,讓他「留個懸念」。
至於令觀眾們念念不忘的「請看下集」,印希庸說「以前所有的動畫片片尾都是一個形式,就是一個大大的『完』字。我們想玩出點新意,不要用『完』。結果這個片尾給大家的印象很深。」
為何沒有給戴鐵郎搭班子,讓他自己建組拍《黑貓警長》,嚴定憲解釋說,「80年代恰好處在美影廠影片製作模式的轉型期,在那個階段裡,許多新的製片模式都開始試水,一些特殊的完成影片的方式都是有可能的。」嚴定憲還告訴記者,當時每個導演手裡都有自己的片子,彼此之間都很少會去談論別人的影片……
對於評獎的事情,《雪孩子》的動畫設計、1980年代後期任美影廠廠長的常光希透露:「從出口來說,《黑貓警長》和大多數美影廠出品的作品不同,並不是一個特別具有民族傳統風格的東西,科普性比較強,但藝術性並不是陽春白雪的那一類。而且它作為一個系列片,更新潮,但在評獎方面並不是太符合那個年代單集影片評獎的一些規範。」
儘管如此,可查詢到《黑貓警長》於1988年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其中第一集曾於1985年獲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金牛獎優秀影片獎、第四集獲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油娃獎優秀影片獎。
但常光希承認,那個時候集體主義至上,可能忽略了戴老本人的一些感受。照此分析,工作上的不順心和自認受到不公正待遇,導致戴鐵郎心灰意冷沒有下一稿的劇本出來,或是原因之一。
1984年4月,錢家駿(中)和5個學生,即上海美影五大導演,從左至右:嚴定憲、戴鐵郎、林文肖、阿達、胡進慶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