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月
休斯敦最繁華的威斯特漢姆大街上,大大小小的文身店多達數十家,稀奇古怪的文身更讓人眼花繚亂。花草蟲魚、飛禽走獸,甚至骷髏頭裸女……都堂而皇之登上人們的身體。
文身在美國如此走紅,令某些電視臺也趁熱打鐵,在黃金時段播出有關文身圖案設計的專題節目。紅遍美國甚至全世界的真人秀文身節目「Miami Ink(邁阿密刺青客)」,就是以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城的「愛恨」文身店為原型,講述每一天發生在那裡的關於顧客的真實故事,同時也展示著文身師的高超技藝。
據美國權威機構統計報告顯示,21世紀發展最迅速的十大行業中,文身藝術類排名第七位,僅美國一年文身產業所帶動的消費數以百億美元計。
不文身的是異類
清晨,邁克的文身店剛一開門,一個年輕女孩就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嗨,我今天滿18歲。」她迅速環視了一下邁克店裡貼著的文身圖案,噬火的巨龍、玻里尼西亞幾何圖案、著名劇作家的畫像……她癟了癟嘴,很顯然並太喜歡這類圖案。然後,她從包裡拿出一張紙,上面繪著一隻長著紫色翅膀的精靈,她說:「請幫我把這個文在手臂上。」一小時後,女孩心滿意足地離開。
在美國大大小小的文身店裡,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人來到文身店,以各種各樣的名目要求文上千奇百怪的圖案。邁克說,「不管他們選擇哪種圖案,都是想通過文身講述一個故事。」
顯然,現在的年輕人非常注重個人風格。他們不會再是心血來潮地走進文身店,隨便從牆上選個圖案了事,而是會經過仔細思考和策劃,文身已經成了一種重要的藝術表達方式。
美國政府曾統計:在美國18歲到25歲之間的年輕人當中,35%的人都擁有文身。全美國1/4的人口每個人最少有一個文身。而據《紐約時報》報導,一些美國大公司已準許經理人員以下的員工文身。
文身的升溫使得文身業成了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文身店開業。馬裡蘭州文身博物館館長克裡斯說:「坦率地說,現在不文身的人正成為異類。」
身體就是一張畫布
文身,也叫刺青,是用帶有顏色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製造一些圖案或字眼。它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圖騰崇拜,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全世界的一種藝術形式。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源遠流長的文身歷史,而且表達著不同的意義。比如中國古時犯人臉上的文身,表示一種刑罰;埃及木乃伊上的文身,是用來驅邪治病;玻里尼西亞島嶼原來居民的文身,是為了顯示身份地位。
究竟文身藝術如何傳入美國並無具體記載,我們只知道大約在1846年,第一個文身店在美國紐約開業,專門給水手船員和愛國人士刺上標記。45年後,美國發明了第一臺電動文身機,並因此成了文身新圖案的產地。如今,文身逐漸變成了人們所追求的流行。
為什麼美國人如此鍾愛文身?有人認為,文身是展示自我的最簡單方法,你不必告訴別人你屬於哪類人,別人會一目了然。班傑明今年29歲,他的背上已文了一個光亮的太陽和一條活蹦亂跳的魚,但他還嫌不夠,打算接下來要在胳膊上文一棵樹。他說,「身體就是一張畫布,得不斷地往上添加作品。」
其實,撇開對文身的偏見,我們可以發現,文身與其他藝術創作沒什麼兩樣,只是載體不同而已。就像畫家是用筆在紙上作畫,而文身師則是用針在人體上作畫。它與人體彩繪在呈現形式上更為相似,不一樣的是,它在創作過程中會讓人感到疼痛,並且會永久性存在。
如今的文身,融合越來越多的「時尚」和「流行」元素,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文身圖案已經成為社會藝術品,而聞名的文身師也被視為藝術家。
在美國,每一個文身師都有鮮明的個人風格。Tom Renshow從事文身約15年了,這期間幾乎給世界各地的人都做過文身。到現在為止,他的現實照片風格的文身已經獲得了400多個國內國際獎項。他專攻人物肖像、動物肖像、野生植物風景、山水畫,同時擅長為顧客量身定做想要的文身圖案。
Larry Brogan從1990年開始文身,1994年開始經營自己的文身店「Tattoo City」。他把自己學到的很多油畫知識應用於文身,而且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旅行,每年大約會參加21個文身交流會。
規範的行業活動
每一年,美國本土都要舉辦上百場大大小小的文身展覽會,平均每周一兩場,展會規模大到幾十萬人,小到幾百人。文身展會是正面推廣文身藝術的一個重要手段,無論展會大小,都會對文身藝術的推廣、文身技術的提高、文身器材的專業化起到推動作用。
2009年10月9日,洛杉磯人體文身藝術博覽會開幕,為期3天的活動也吸引了300多名美國當地和國際文身藝術家參與;2010年10月1日,拉斯維加斯文身博覽會舉行,這個號稱地球上最大規模的文身展會,參展商數量達到1000多家,參觀人數達到60多萬人次。
據統計,歐美展位費平均一屆可達到80~100萬美元,展會期間各參展商總營業額在350~400萬美元。
文身也是一個全球化的藝術行為,近兩年,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開始舉辦文身藝術交流節,從泰國曼谷的國際文身節到莫斯科國際文身展,從法蘭克福的文身節到不久前798藝術中心舉辦的中國首屆文身藝術節,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新認識文身藝術。這些展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文身藝術家有機會切磋文身技藝,也讓遊客們有機會欣賞到世界上最頂尖的文身作品。通過交流,文身的概念在人們心目中逐漸清晰起來,人們不會再盲從,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文身。
Jack Rudy先生經常受邀參加世界各地的文身展會,他是美國文身師協會理事,經常會在展會上推廣美國文身成熟的行業規範。
美國職業文身師協會是一個非盈利性的教育組織,主要解決文身行業所存在的衛生和安全問題。其實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本土的文身店也是不被社會所接受的。但隨著對文身藝術價值的認識,越來越多美國人參與到文身行業,1992年,在立法者和衛生專家的關注下,美國職業文身師協會建立起來。
職業文身師協會有自己公正、健全且有執行力的立法會,並有一系列規範的行業準則保證其發展和壯大。高壓蒸汽滅菌、無菌設備、無菌手套被引入了文身流程,向人們傳達了專業化文身是對藝術安全表達的理念,沒有HIV和肝炎病毒傳染的困擾。
為了給藝術家們及時充電,協會還開設了一系列跨國界的有關預防疾病傳播的綜合性課程。如今,已有超過1000個學員完成了相關的兩年期課程。
文身行業以學徒關係為基礎,傳統的學徒關係會持續至少三年。作為一個文身師,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和掌握,如皮膚狀況、藥物對文身的影響,器械的裝配和調試,色彩的選擇和搭配,顏料的反應等,這是那些承諾6個月內包學會的學校不可能教會的。職業文身師協會為文身師們提供了這樣一份學徒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中,會幫助學員獲得一個文身,因為作為一個文身師,沒有文身是不可能被視為專業的。同時,在長期相互學習的學徒關係中,也幫助文身師贏得好了的行業聲望,打響了文身知名度。
將文身符號產業化
雖然文身很精美,但社會大眾對於它的認知依然有限,很多人對於在身上文身仍然抱有顧慮。於是有些文身藝術家就換了個思路來考慮問題:如果把文身的符號提取出來,將其理念移植到產品上,會怎麼樣?
Ed Hardy就是一個在美國非常流行的文身風格服裝品牌。創始人Don Ed Hardy憑藉對街頭文化和文身的多年涉足而享有「美國當代文身教父」的美譽。他以對刺繡和文身圖案的精湛技藝聞名於世,並用畢生經歷把美國文化、日本文化、印第安文化完美融合為一體,創作出一系列帶有飛鷹、猛虎、骷髏、惡魔、匕首及裸女等文身圖案的衣服。2009年,Ed Hardy品牌將文身藝術運用到香水上,設計出文身女香和男香,事實證明,這些帶有文身元素的產品受到極大歡迎。
無獨有偶,美國文身大師Mike Giant和Joshy D也在舊金山創立了一個街頭品牌「Rebel8」,設計元素以Mike Giant和Joshy D的文身圖案為主。
以文身元素為題材的相關產品和衍生行業迅速發展,涵蓋服裝、家具、汽車等眾多行業,於是各時尚大牌也開始在文身元素上大做文章。2010年春季,一向引領潮流的香奈兒,在秀場推出麥穗、珍珠、花簇、燕子等富有詩意的文身貼紙,並且以親民的價格發售。Jean Paul Gaultier與平價品牌Target合作,搭配街頭風格掀起女裝文身印花熱潮。還有Gucci文身系列箱包、蘋果文身手機套……我們欣喜地看到,文身不再是局限於人身體上的一門手藝,而是開始涉足工藝產品設計、文化符號開發,並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