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來自何方?認為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很長時間。在孩提時代,相信很多人都會問爸爸媽媽,自己來自哪裡,有父母會幽默地回答孩子,小孩子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也有父母會為孩子解釋生物繁殖的原理。
就生理髮育和繁衍而言,每一種個體都來自前一種個體,例如,我們都來自父母,而父母則來自他們各自的父母。按照這一規律來推算,似乎永遠也算不完,那麼原始的人類究竟來自何方?
在生物圈裡,很多物質都有生命,比如人類,昆蟲,植物,微生物等等,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在生物圈中,大多數生命體都有一個共同之處:身體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細胞,而細胞又是生命最基本的結構。生命體內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供給,實質上也是通過細胞間物質的交換和細胞外能量的吸收來實現的。
因此,無論是結構相對複雜的人類,還是結構相對簡單的微生物,都遵循著相同的生存和循環機制。生物學家據此推測,數億年前,人類和結構交叉的微生物可能都是由同一祖先創造的生命體。
為進一步證實這個觀點,科學家們研究了人類和細菌的遺傳方式。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他們體內的遺傳機制都差不多。相反,它有力地證明了人類和細菌之間很可能存在共同的生命源。
通過分析,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出土的古細菌化石,經分析,這塊化石形成於5億5千萬年前,它所含的物質和結構都與地球上原始生物相似。
因此,科學家推測,五億五千萬年前的古代細菌既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細胞,又是最原始的生命形式。
這需要很長時間,從微小的古代細菌到智慧的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不斷地分裂和分化,在分化出更多細胞的同時,也分化出了肢體、器官等結構。
對這個說法,有人表示贊同,也有人提出反對,而人類究竟來自何方,人類原始的生命形態如何,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