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消息表示,我國的量子領域有了新的突破,潘建偉院士的團隊在學術交流會上表示,在年內這個備受矚目的團隊將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這也就意味著谷歌的53比特量子計算水平已經成為過去,潘建偉團隊將做到突破。
量子計算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熱點領域,也是國際科學界的前沿。目前這個量子計算機研發體系包括超冷原子、光子和超導線路三種量子。科技發展得越快,大眾對科技的要求就越高,在2019年的時候,谷歌研製的53比特超導量子系統就已經可以與世界上最強的超級計算機的1萬年算力比較,谷歌也因此奠定了在量子領域的霸主地位,然而量子科學領域備受國際科學家們的關注,各方都要虎視眈眈蓄勢待發中國也不例外。
早在2016年,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在我國發射成功,這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也為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研究打好了基礎。為我國在量子科學領域不斷突破作出重大貢獻的潘建偉院士曾經說,量子通信就像是一張網,在這張網中信息可以來去自如,而信息的安全性十分強大。這也是量子科學重要的原因,畢竟無論以後科學發展得如何出神入化,信息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
在墨子沙龍上,潘建偉團隊不僅宣布了即將出世的成果,也透露了未來研發的方向和目標。和十年內的谷歌的目標如出一轍,那就是一百萬比特量子計算機。聽起來這樣的目標遙不可及,實際上把計算機的比特數提高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但需要對這一方面有強大的把控力和精準度。潘建偉團隊的超導量子計算的負責人朱曉波表示到,近年來在這個領域研究的國家團隊很多,但真正做出實際成果的不多,也就是谷歌的53比特量子計算,而它正代表著國際的頂尖水平,而這一次他們將實現的目標也是瞄準了這個頂尖水平的。
在2017年的時候,潘建偉團隊就在這個領域有了優秀的表現,就實現了5個光量子比特的計算,我國一直和其他國家一樣永遠都在路上。朱曉波表示他非常看好這個量子計算領域的潛力,期待著有一天它能以伺服器的形式出現,解決大家真正的問題。你對量子科學領域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