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日食」而言,「月食」就非常簡單了。簡單來說,就是當月球運行到地球的陰影部分時,此時地球擋住了部分或者是全部射向月球表面的光,月食也就產生了。
由於太陽要遠遠大於地球,所以地球的陰影是一個圓錐體,錐頂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在正對著地球身後的月球軌道那裡,椎體陰影截面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4,大約是9600千米。由於陰影中心位於黃道平面中,在地球後面的月球軌道上,所以陰影只能遮擋黃道平面上下各4800千米左右,在兩個交點之間,月球軌道距離黃道平面最遠的兩個點和黃道平面之間的距離大約是32000千米,這個數字大約是月球和地球距離的1/12,。因此只有月球位於兩個交點附近,而且恰好在地球後面時,才能被地球的陰影區所覆蓋。

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近乎在同一條直線上。
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與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如果我們在月食開始的時候就觀察月亮,將會發現月亮東邊逐漸變得暗淡,最終消失不見,在月亮前進的過程中,月球表面慢慢被陰影遮擋住,黑暗部分不斷增大。我們認真觀察會發現,陰影遮擋的部分沒有徹底消失,而是散發出微弱的光,如果陰影將月球全部遮蓋住了,這就形成了月全食,如果只是遮擋了一部分,就是月偏食,在月全食時候,月面上的微弱的光芒顯得更加清晰,由於地球大氣層會產生折射,所以形成了這種暗紅色的光線。

每年都會出現兩三次月食,幾乎總有一次是全食。並不是地球上的人們都可以看見嗎,而是出於月光下的那半球的人們才能看見。
月食現象和日食現象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月食時,月光下的全半球的人都能看見,如果在月亮升起時已經開始侵蝕月球,我們將會看見一種奇特的現象,在同一時刻,月亮出現在東邊地平線上,而太陽出現在西邊地平線上。這種現象好像和我們說過的太陽、地球、月球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的情形互相矛盾,這種現象是由於其中之一處於地平線之下,在地球大氣層的折射作用下,我們可以同時看見太陽和月亮。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加入發生月食的時候我們站在月球上觀察地球,又會是什麼樣的呢?歡迎各位一起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