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湧天際,水利萬物:黃浦江畔讀懂城市智能體

2021-01-16 腦極體

城市的數位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極其重要的一個議題。

而想要關注智慧城市的最新進展與發展走向,每年一度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SCEWC),堪稱不能錯過的風向標。

今年的SCEWC在上海舉辦。這座黃埔江邊的城市,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會利用江水的國際都會。從一座小漁村到萬國碼頭,再到長三角區域經濟的中心與國際化港口,上海讀懂了長江,用好了長江,最終成全了一座城市的奇蹟。

從這個角度看,江水對於一座城市,就像ICT技術一樣:它就流淌在城市之中,默默涓滴卻承載萬物。身處城市之中的人,能從江水與ICT技術中獲取到多少,就能建設出一座怎樣的城市。

從小漁村到國際都會,都可以依江而建;從智慧城市的初始階段,到城市智能體的高階段位,也都來自ICT技術與城市的交融。在上海的第十屆SCEWC,我們可以思考這樣一件事:經歷十餘年發展的智慧城市產業,是否已經來到了全新階段?從技術與城市的交融中,下一部作品應該是什麼?

從SCEWC的獲獎與入圍情況來看,答案或許叫做——城市智能體。

在今年的SCEWC,深圳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 上海榮獲「全球智慧城市大獎」;佛山市南海區榮獲中國區「經濟大獎」;天津泰達、河南鄭東新區、黃山市分別入圍中國區「包容及共享城市大獎」、「創新理念大獎」及「治理與服務大獎」。這些獲獎城市的共性在於,其背後都有華為的ICT技術與城市智能體架構在支持城市智能化發展。在SCEWC期間,華為召開了以「共築城市智能體,提升綜合競爭力」為主題的智慧城市峰會。在這場峰會中,我們可以一探這些獲獎城市與城市智能體的因緣,追問如何讓ICT技術如江水一樣滋養城市發展。

從漁村,到碼頭城市,再到國際都市,上海可以說是江畔城市的3.0形態——以此為參照系,在ICT技術與城市的融合發展下,城市智能體也已經抵達了智慧城市的3.0階段。

風之緣:SCEWC十年之變

經過十多年的產業發展,SCEWC也已經來到了第十年,整個智慧城市的產業風向,開始來到了歷史性的變革期。

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000個智慧城市項目處在不同的建設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單純的城市數據收集與可視化,已經不能滿足高精度治理、多產業融合的城市智慧化發展需求。傳統意義上的城市信息化、以及AI參與的局部城市智能化建設,顆粒度和能力邊界都無法滿足城市對ICT技術的渴求。

另一方面,5G、雲、AI等技術動因開始衝擊傳統的智慧城市能力邊界,對新技術的融合與動態運用讓城市智能化獲得了全新可能。利用AI技術打造智慧城市交通;利用5G網絡建立城市視頻的高效回傳系統;讓雲計算成為城市可升級、可進化的數字底座,打通數據孤島,一系列技術都給智慧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變化。如何捕捉變化,藉助變化完成跨越式的智慧城市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無數城市共同思考的話題。

從深圳到上海,再到天津、鄭州、黃山和佛山,從這些SCEWC獲獎城市可以發現,智慧城市的評獎風向已經發生了轉變。技術融合、動態發展、全域智能的新模式開始崛起——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架構,就是城市智能體。

江之夢:通往城市智能體的階梯

城市智能體,可以看作ICT技術這條大江源源不斷奔湧向前的最新成果。它繼承和發展了以往的智慧城市產業智慧與實踐經驗,同時也融合了最新的技術,走向與城市需求。

如果說,信息化與數據可視代表的是智慧城市1.0階段;給城市添加AI運營系統的城市大腦是2.0階段,那麼城市智能體就是3.0的智慧城市。它不僅讓城市有了大腦,同時讓城市有了可以靈活驅動的四肢、軀幹和感官。

基於如水般流淌的全域智能,城市智能體可以實現「感、傳、知、用」等全要素覆蓋,實現業務感知、數據傳輸、信息分析與處理、城市應用的完整閉環,構建完整的數位化體系,融入城市全要素。

回顧城市智能體的誕生,我們會發現它有三個維度的產生構成因素。在三方面合力之下,城市智能體的升級成為了水到渠成的產物:

1、技術來源:新基建背景下,城市可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大量釋放。隨著多樣性ICT技術的迅速迭代,智慧城市進入歷史性迭代關口,迭代周期顯著拉長。

2、產業來源:大量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與數據積累,積累了產業升級的價值空間。智慧城市產業具有充分的延展與探索動能,城市智能體可以通過架構打通,集成此前的智慧城市建設歷史與成績。

3、價值來源:高精度治理,生態宜居性智慧城市正在成為全球共識。智慧能力需要在城市中發揮更大能動性,回歸人與城市之間高純度的生命互動。

來自技術、產業、人文關懷三方面的改變,讓城市的智慧化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全球智慧城市產業界津津樂道於「數字深圳」的興起。依託城市智能體架構,深圳打造了「鵬城智能體」,通過建設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城市治理、智慧產業、大數據服務及感知網絡六大體系,初步構建從平臺、應用到智慧大腦的新型智慧城市一體化建設新格局,全面提升了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領域的發展能級。

在深圳的發展規劃中,「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等目標已經非常清晰,越來越多的智慧應用讓深圳居民享受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如深圳通過建設「秒報秒批一體化」政務服務,全市60個委辦局、400餘個核心業務上雲,實現市、區兩級雲平臺管理,增強城市公共服務。通過城市雲平臺,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路,不斷刷新「不見面審批」、「全城通辦」範圍。此外,通過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企業開辦審批,時間壓縮到幾十秒以內。企業項目備案,從申請到批覆,只需要6秒。

在上海徐匯區,華為與區城運中心共同利用AI技術,開發了徐匯「12345」智能感知系統,從時間、空間和人群三個維度,動態分析熱點話題的關聯。通過將熱點話題歷史處置情況提煉成關鍵模型,構建智能感知發現、數據分析研判、人機協同處置的閉環全流程,提前預判熱點問題趨勢及風險態勢,為「高效處置一件事」提供決策支撐。

在建設智慧城區過程中,上海黃浦區創新性提出了實現「物聯、數聯、智聯」的總體目標和建設任務。以頂層設計為引領,通過創新全方位、全時空、全流程、閉環式的運營管理模式,打造黃浦區城運平臺。目前,全區已初步建成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經濟運行四大板塊共15個專題應用。在實現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一網統管」的理念推動黃浦區城市治理從數位化、智能化到智慧化,讓城區更「聰明」。

或許可以說,城市智能體對於城市的價值,就像黃浦江之於上海:一方面江水的勢能,能夠提供城市數位化、智能化發展的核心動力;另一方面水利萬物而不爭,城市智能體能夠細潤到城市的細節,提供精細化的動態智能。

城之新:城市智能體的價值模型

在理解了城市智能體的歷史發展之後,我們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打造城市智能體。

城市智能體的價值模型,是技術融合+城市智能化埠的融合,城市智能的手、腦、工具,所對應的分別是融合底座、智慧大腦、業務中樞。它們是城市創新生命力的基石,會隨著城市智能體的演化,持續產生新要素刷新城市智能體的架構。

與以往的智慧城市項目相比,城市智能體有四個新:

1、新體驗:構建以用戶為中心,以用戶體驗為本的城市智能化體驗。直接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新底座:基於聯接、AI、計算、雲和行業應用的5「機」協同,構建城市智能體的能力的全面提升,完成感知、決策、應用、聯接體系的全面搭建。

3、新樞紐:通過升級的智能聯接,打破數據孤島,在現有業務系統數據獨立性和垂直管理的基礎上,建設數據標準和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共享。

4、新運營:建立簡單好用,長期發展的運營支撐體系,保證「架構穩定、數據保鮮,應用最新」,實現智能體的持續演進和自我進化。

新的支撐點讓城市智能體釋放出具體價值可知可感。而為了實現城市智能體的「五新價值」,華為提供了智慧城市建設的「1+1+N+X」的整體解決方案架構,支撐城市智能體的演化的核心所在。

「1」即1個智慧大腦。以IOC為核心框架,支撐業務橫向到邊,組織縱向到底的未來城市治理體系架構,是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接下來的「1」是指1個城市底座。包含五個模塊,泛在智能、數據海洋、智簡網絡、無邊界雲、城市平臺,以統籌、集約、彈性、安全的理念牽引城市新基建發展方向。

「N」即N個垂直領域應用。牽引行業解決方案銷售,補齊城市數位化發展短板,提升行業管理與服務水平。

「X」即X個智能應用場景。以華為現有能力為基礎,適度超前理念做牽引,設計「6個1」面向城市大場景服務的水平方案。即一屏態勢總覽、一網城市統管、一網業務通辦、一碼城市服務、一臉走遍全城、一棧產業賦能等智能場景。

新價值、新架構,城市智能體從多個角度刷新了城市智慧的極限,讓城市服務產業、服務經濟,服務每個人的能力全面提升。

協之力:城市智能體的建設者

城市智能體的價值升級背後,是智慧城市產業與生態建設十數年的耕耘與收穫。

以獲獎的城市智能體為例,我們可以看到背後蘊藏了華為與生態合作夥伴、城市客戶之間的默契合作,長期耕耘。城市智能體的背後,凝結了華為與合作夥伴四個關鍵能力,而利用好建設者的能力積累,也是我們推進城市智能體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

1、全生命周期的運營能力,讓城市智能體打通數據與應用孤島,實現長期自我演進。華為提供的數字平臺與產業底座,可以成為城市長期發展的可信賴基礎設施。

2、「全棧」技術的融合優勢,讓城市智能體可以利用5「機」協同的歷史契機,實現智能化的創造性飛躍。華為的全產業鏈優勢,可以助力實現從城市整體智能構建到行業數位化轉型、城市服務能力智能化升級的體系化價值飛躍。

3、開放共贏的夥伴生態策略,讓城市智能體成為眾創、眾智的海洋,以產業集群智慧構造城市智能,在開放生態中發展城市能力邊界。智慧城市生態圈現有百家成員,包括資金、總集、運營、業務應用合作夥伴。

4、華為自身智慧城市經驗,融合到城市智能體中,展現為頂層規劃能力、產業需求洞察與工程化、地面服務等多重能力。這些無形能力為城市智能體保駕護航,確保城市智能體的創新系統可以準確落地。

目前,華為已經為全球40多個國家、200多座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既擁有在北京、深圳、天津、蘇州等大城市的全面建設經驗,也有在湖南益陽、安徽黃山、甘肅敦煌、山西靈石、河北靈壽等中小城市的實踐經驗。通過全領域、全周期服務城市客戶,華為已助力30+城市/城區獲得國內、國際智慧城市大獎。這讓很多城市獲得了數字時代全新的城市名片。

過去的漫長歷史中,人類用協同的力量汲取江河的能量,哺育生產和生活;而在今天,全球城市也需要應用協同的方式,從5「機」中獲取時代的發展動能,完成城市智能體的構建。

大江大河是文明的坐標,城市智能體或許就是未來城市的坐標。

智慧城市在蜿蜒流淌的進程裡,同江水一起生生不息,滋潤萬物生長,灌溉文明勃發。當你在黃浦江邊的上海,欣賞智慧城市的最新走向,會讀到一種人、技術、城市之間的全新交融——那就是城市智能體的景色。

相關焦點

  • 時隔20年,「漂泊的荷蘭人」再靠黃浦江畔
    早在1999年上海大劇院剛開幕,這艘荷蘭人的大船就曾停靠黃浦江畔,時隔20年再來,船上的人和景巨變,燈光和投影交錯出一部頗具迷幻感的「大片」。今年適逢上海大劇院20周年慶典,《漂泊的荷蘭人》時隔20年再靠黃浦江畔,對大劇院而言也有不一般的紀念意義。
  • ...外國玩家打造一個人的《城市:天際線(Cities: Skylines)》_遊俠...
    在剛上市不久的模擬經營新作《城市:天際線(Cities:Skylines)》中,你可以追蹤移居到你所建城市的許多NPC們。但如果你的城市很大,有許多事務等你去經營,那麼長時間追蹤一個人的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在茫茫人海當中他們的身影也會轉瞬即逝。  於是就有一位外國玩家為了完整追蹤《城市:天際線》裡一個人的一生,創造了一座僅有一個家庭的城市!
  • 城市天際線環形城市建造方法 城市天際線攻略
    導 讀 城市:天際線環形城市建造方法, 今天小編帶來有玩家分享的環形城市圖及完美圓形道路畫法攻略,一起來看看城市
  • 十大城市入選「中國城市最美天際線」
    歷時14天,遍及全國173座城市,徵集作品2000餘幅。由蜂鳥網發起的「城與光·中國最美城市天際線網絡評選」 活動於5月8日揭曉出「中國十大最美天際線」。  「城與光·中國最美城市天際線網絡評選」活動,以2012第二屆曲江國際光影藝術節為平臺,迅速引起了知名攝影家、攝影愛好者、時尚達人的廣泛參與,在網上形成了攝影圈的狂歡浪潮。
  • 分析上海奧運會工程的傳言:黃浦江畔閔行吳涇地區的優勢與不足
    上海奧運會工程的傳聞地閔行區吳涇地區閔行區吳涇地區的空間情況大約是這個樣子的:吳涇本身的工業區還有10多平方公裡黃浦江對岸的閔行區浦錦地區閔行區吳涇地區核心吳涇化工區閔行區吳涇化工區是上海市五大轉型區域之一,從上海申辦2032奧運會工程的角度來說,這裡面雖然有一定的空間,但是如果將整體黃浦江沿岸全部投入給後續利用率很低的奧運場館來說
  • 上海不愧為世界一線城市,夜景也如此美麗
    有人曾經說: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只能算中國一線城市,和世界一線城市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不過,在我們百家號:圖報看來,那畢竟是「曾經」,「曾經」就意味著已經成為過去。如今的上海,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一線城市,「舉手投足」之間,世界大城的魅力盡顯,不信,且看一組上海夜景實拍圖,你就能窺見一斑。照片中,您看到的,正是美麗的上海夜景,夜晚,大上海華燈璀璨,燈火通明,城市的道路上,車水馬龍,遠處的摩天大樓,被燈光裝扮得熠熠生輝。
  • 智能體實現了從「點」、「線」的智能到「面」、「體」的智能
    12月2日主題為"智數廣州 進而有為"的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隆重召開,華為攜手客戶、合作夥伴等共聚一堂,共商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激發廣州新活力。
  • 現實版模擬城市 瑞典用《城市:天際線》規劃城市
    現實版模擬城市 瑞典用《城市:天際線》規劃城市 時間:2016-08-25 10:08:55 來源:3DM新聞組-GoKu
  • 水之道,水利萬物也具毀滅萬物的力量
    而這也是宇宙存在的根源,宇宙所存的一切,包括了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精神意識,而無論是物質和精神意識,都是一同存在的,這是生命的基本特性也是萬物的基本特性,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根源。而這個根源,就是它們是互相影響、互相聯繫,甚至互相轉化、互相結合從而構成宇宙萬物的。一泥一石、一花一木、一動一靜,無不是物質與精神意識的結合體,而且是有機統一的結合體。
  • 引力場4.0 創意激活:黃浦江畔的引力波
    / 引力場4.0,臨時空間,創意激活/建築設計:goa大象設計位置:上海本屆引力場的建築裝置作品名為「引力波」,是一個佔地約100平方米的開放空間,由鋼結構基座與木質雙曲薄殼頂蓋構成,造型輕盈簡潔,仿佛在黃浦江邊翩然起舞的一片波浪,與上屆引力場的舉辦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隔江相望。
  • 龍湖珍藏 世紀峰景【在雲端】天際精裝平墅重頭登臨
    在成都,國際城南是富人所向毫無疑問;在國際城南,中國品牌房企前十龍湖地產打造的世紀峰景是城市豪宅之標杆,同樣毋庸置疑。沒有人會懷疑,龍湖世紀峰景是城市豪宅的典範之作,但項目近年來越來越炙手可熱的走勢,還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在雲端】天際精裝平墅的震撼面世,則成了珍藏世紀峰景的較後良機。 繁華深處兼得自然,少有成就價值龍湖世紀峰景之所以越來越受追捧,*重要的原因無疑是其少有性。
  • 城市模擬類遊戲《城市:天際線(Cities: Skylines)》遊俠專題站上線...
    點擊進入遊俠網《城市:天際線>》專題站  【遊戲簡介】  在《城市:天際線》中有著大量的MOD工具,視玩家可以創建出從自己的角度看起來最為完美的都市,把自己的創意注入到遊戲之中,將被動遊戲和主動創造的界線完全模糊。
  • 北京國貿橋四周壯觀的城市天際線:摩天大樓已經多得數不勝數
    隨著中國尊等摩天大樓的建成,北京國貿橋四周的城市天際線只能用蔚為壯觀來形容了,這裡的摩天大樓已經難以計數、數不勝數。北京國貿橋附近的摩天大樓數目已經非常多,這裡面的建設結構還是比較簡單的,基本上就是傳承了北京城方方正正的結構,但是壯觀的城市天際線效果卻是驚人的。中國尊是北京最高的摩天大樓,在全國也是前幾位的,它位於國貿橋的東北方向,也是國貿橋城市天際線的頂梁柱。
  • 八大關鍵詞帶你讀懂《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姚潤萍)「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將圍繞一條主線、四大領域和八項重點任務展開。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日前三部門聯合印發的《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進行解讀。記者梳理出八大關鍵詞,帶你看看這張指導今後五年我國水利改革發展的藍圖。
  • 《城市:天際線》自然災害DLC月底上線
    《城市:天際線》自然災害DLC月底上線 時間:2016-11-23 05:56:20 來源:3DM新聞組-Cassander
  • 《城市天際線》今春登陸Xbox One主機平臺
    今天遊戲開發商Colossal Order和發行商Paradox共同宣布,城市建造和經營遊戲《城市:天際線》將在今年春季登陸Xbox One主機平臺。 除了核心的版本內容之外,Windows 10/Xbox One版包括了《城市:天際線》的第一部資料片《深夜之後》的全部內容。而關於另外兩部增加了天氣效果的《雪降》以及災害內容的《自然災害》何時更新,還有待公布。主機的移植版由Tantalus Media工作室擔當。目前CO尚未公布遊戲是否會登陸PS4主,讓我們靜候佳音吧。
  • 《城市:天際線》災難大片 龍捲風、隕石毀滅都市
    TDB Games在油管上傳了一段使用《城市:天際線》製作的災難大片,展現了一座名為「YOKO」的城市在龍捲風、隕石等自然災害下滿目瘡痍的景象。《城市:天際線》災難片: 短片的前半段都在展示晝夜變換下的城市風光,繁華且秩序井然。但到了後半段,龍捲風的出現開始毀壞高樓大廈。接連不斷的隕石和電閃雷鳴造成了火災,消防車都堵在馬路上。整座城市很快變成了一片火海,十分壯觀。而災難過後,不少房屋都成了廢墟。
  • 黃浦江上畫「彩虹」--市政建設新成就
    原標題:從擺渡船到44條越江設施,上海製造用了27年,未來我們能飛過黃浦江嗎? 1991年12月1日,南浦大橋的正式通車改變了市民只能依靠輪渡和隧道過江的歷史,也成為上海市區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黃浦江上造大橋的百年夢想由此得以實現。
  • 《城市:天際線》創意工坊作品已突破10萬件
    就在上一代《模擬城市》走了極端化的不尋常之路之後,許多城市建造愛好者們開始尋求新的遊戲,而Colossal Order的《城市:天際線》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 《城市:天際線》新資料片「綠色都市」公布
    無論你怎麼設計完美的道路邏輯,所有的車輛寧可堵車穿過市區也不會通過你的城市高速繞路儘管如此《城市:天際線》依舊給我帶來了不少樂趣,而現在製作方Colossal Order宣布將在今年推出全新的大型資料片《綠色都市》(Green Cities)。 這個全新的內容拓展包裡加入了很多環保主題的建築、設施和政策,你的市民們不用再擔心被工廠、發電廠和垃圾填埋場的汙染以及濃煙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