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習近平的「日程表」為何頻現冬奧元素?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習近平的「日程表」為何頻現冬奧元素?
作者 鍾三屏
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芬蘭總統尼尼斯託在北京共同出席「2019中芬冬季運動年」啟動儀式,正式開啟兩國的「冰雪之約」。
習近平2017年訪芬期間,中芬雙方同意以舉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開展冬季項目和冬季奧運會籌辦方面合作,並將2019年確立為「中芬冬季運動年」。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7月3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投票決定,北京成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舉辦城市。這也使得北京也成為第一個承辦過夏奧和冬奧的城市。圖為姚明鼓掌慶祝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
推廣奧林匹克運動的「冠軍」
北京冬奧會從申辦到籌辦一路走來,冬奧元素頻見於習近平的重要日程中。他甚至被外界視為北京冬奧的「首席推廣大使」。
北京冬奧會申辦期間,習近平應俄羅斯總統普京之邀,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打破外交慣例,成為首位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開幕式的中國元首。
在北京申辦冬奧會的「正日子」——2015年7月31日,習近平親錄視頻踢出最為關鍵的「臨門一腳」,助力北京成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主辦城市。
申奧成功後,冬奧籌辦工作更加頻繁地出現在習近平的議事日程中。數據顯示:習近平曾在短短7個多月內5次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作出指示。「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更是被明確寫入中共十九大報告中。
2017年1月,在瑞士訪問期間專程到訪國際奧委會的習近平,在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受邀登上一座奧運冠軍領獎臺。「我真希望給習主席頒發一枚金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就推動奧林匹克運動而言,習近平主席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結束瑞士之行回國後僅隔三天,習近平又馬不停蹄地前往河北張家口賽區,考察冬奧籌辦工作。
資料圖: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巨大華麗的煙火表演在鳥巢上空達到高潮,北京為全球觀眾獻上了一出極為壯觀的視覺盛宴。
中新社發 孫洪傑 攝
奧運為世界打開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對中國而言,奧運有特殊含義。「新中國第一次走上奧運賽場就是參加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奧林匹克體育場上升起。」習近平在14日的啟動儀式上致辭時憶及。也正是在這裡,中國代表團通過體育比賽和交流活動,讓世界近距離了解了新中國。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首位奧運冠軍許海峰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1984年,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首次參加的夏季奧運會上,他用奧運首金讓世界看到了改革開放中國的初印象。
從奧運賽場金牌「零的突破」,到如今的奪金大戶,中國體育的奧運足跡,也正是改革開放帶給中國巨大變化的縮影。2014年,習近平在南京青奧會運動員村看望中國體育代表團時曾說,要通過青奧會進一步展示中國改革發展水平,同時藉此讓人們了解中國為什麼會不斷進步。中國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世界、集其大成,這也是其舉辦國際賽事的應有之義。正如中國最高領導人所說,奧運會這個窗口,可以幫助外界更好地「解碼」中國的改革開放,認識發展進步中的中國。
資料圖:2017年2月23日,全國滑雪登山挑戰賽男女個人越野賽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萬龍滑雪場舉行。
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100多位外國政要、1萬多名運動員、幾十萬外國遊客來到北京,全球40多億電視觀眾注目中國,一場無與倫比的盛會再次更新「中國印象」。有觀察家認為,北京奧運會就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一次「成人禮」,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
2018年,在中國對改革開放40年的紀念與慶祝中,冬奧進入「北京周期」。3年之後,透過冬奧這個窗口,經歷新一輪高水平改革開放的中國將如何亮相,世界在期待。
資料圖:2018年6月8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天津共同觀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誼賽。兩國元首同小隊員們親切交談、合影,並共同為比賽開球。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體育成為中國融入世界的一把鑰匙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體育作為一種超越國界的語言,是公共外交的人文表達,也是一把助力國家交往、文明對話、民眾互動的「金鑰匙」。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之間以「小球撥動大球」的桌球外交,成就了一段佳話。美國前國務卿、中美建交的親歷者基辛格博士曾說:「體育是聯結世界的紐帶。」
體育也是習近平具有獨特力量的外交語言。在美國現場觀看NBA比賽、在愛爾蘭當眾展示足球球技、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相約冰球場……在他的外事外訪活動中,習近平經常藉助體育這一全人類的通用語言,向世界傳遞中國的友誼和善意。
從廟堂之上到江湖之遠,從政治外交到民間交往、商業合作,體育的作用無處不彰。以體育為媒,來自不同地區、國家的運動員相聚賽場,「在各民族間建立愉快的聯繫」。如今,不僅中國運動員成為國際賽場上「穿著運動服的外交官」,「以球會友」「以棋會友」「以跑會友」更成為中國民眾國際交往的一種常態。
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芬蘭總統尼尼斯託在北京共同出席「2019中芬冬季運動年」啟動儀式。中芬兩國少年兒童分別向兩國元首贈送中芬冬季運動年標識和紀念品。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中國在申冬奧的申辦報告中承諾,申奧成功後要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可以預見,藉助承辦冬奧會的契機,推動冰雪運動的普及,將讓中國民眾與世界交流的體育語言更加豐富多元。14日,中芬兩國元首共同啟動「中芬冬季運動年」,是進入冬奧「北京周期」之後中國與世界的又一次互動,也使相距7600公裡的北京與赫爾辛基,因體育變得不再遙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