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脫離生存萌新行列很久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在萌新的一些習慣,很多玩家或多或少都會一直保留著,哪怕有些也許已經是用不到了!比如外出不管背包裡有沒木塊,都會下意識地砍上幾塊備用;以及走路都會下意識選擇一些較為平坦的路面,怕突然的懸崖出現在前方;再則下礦隨身攜帶很多的工具等等,不管不想改或是改不掉,又或是想找回些最初的感覺!一些習慣玩家會不經意的偷偷保留著一些習慣。當然習慣都會因人而異,但這個習慣想必大多數玩家都會做過,甚至還會一直保留著,那就是製作信標的習慣。
01為何要製作信標
還記得那年初入迷你世界的時候,很多玩家在陌生的世界中都為找路而迷失方向。往往都是打開小地圖看著小地圖上的天使翅膀去判斷方向,即沒走多遠就要打開小地圖確定方向,這樣的做法導致行進時候都是走走停停的,延緩速度的同時,也非常不方便!所以很多玩家若不去很遠的地方的時候,都會選擇在住處的附近搭起一座高塔作為信標。
02四類信標的分析與介紹
而搭建這個第一類信標,初期很多玩家都會選擇用普通的石塊作為材料(用處不大還多),為了防止被附近的高山或者其他的樹木擋住,往往會一直達到100層高度左右!至於為什麼要達到100層,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個100層吉利預示對考試的分數為滿分的憧憬;第二個原因就是在萌新不會用水桶的時,怎麼下來的問題。100層左右還能勉強看到地下的水坑,太矮體現不了其作用,太高就有可能在跳下看不準水坑!而且兩組石塊的浪費,玩家都會也不以為意。

後來玩家慢慢會使用水桶了,也就不用再怎麼擔心從高處下來的問題。只要在上面倒上一桶水,就可讓水流從高塔上緩慢流下,直至到達地面,這時玩家就可以利用水作為電梯安全下到地面。而利用水覆蓋這個原本的高塔,打開小地圖之後會發現其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原本石塊高塔在小地圖是毫無存在感的一塊黑方塊陰影!而在倒入水後,小地圖便會清晰地顯示出高塔的輪廓,更加方便玩家在小地圖看到它。

再後來很多玩家不滿足於單純用各種石頭或者土塊壘成的高塔信標時,就有些玩家利用樹上種樹的方式建造第二類信標,這樣比原本的石塊高塔要好看些,即可裝點自己住處的附近環境,還解決小地圖一定用水覆蓋高塔信標才顯示在小地圖的問題。而且在樹上種出樹來也很有趣味性,樹不高的情況下,還能通過樹一層一層地跳下,這可練習跑酷的一些跳躍能力。

突然一天,某玩家想著要是能讓這個高塔信標發光,豈不是更好地詮釋其信標的意義。有玩家拿過南瓜燈以及插火把搭建,但考慮南瓜需要種植而火把不美觀,而且一個南瓜苗只能傑出一個南瓜,周期來說太長了。這樣目光轉向了大海裡的燈籠魚,只要拿到它的材料即可製作會發光的螢石晶塊,另外還會獲得其他的材料和經驗,何樂不為呢?這也就有了第三類螢石晶塊信標。之後發現它的另一好處就是可以通過養殖戰鬥雞提供信標底部及家的防衛安全。唯一的缺點就是不用水,在小地圖是看不到的,這裡還是要加水覆蓋塔身。

此後的第四類終極神秘圖騰信標則在萌眼星上,生存模式只可拿到的神秘圖騰天空與大地,但神秘圖騰無法獲取!所以生存模式並不能製作這個信標,只有在創造模式才可一睹其風採!當然要嘗試就不能在萌眼星上試,不然又將會召喚出遠古巨像。所以只能在迷你主大陸上使用,雖然會出現召喚景象,但並不會把遠古巨像給召喚出來。而它發出的一束超級光束可穿透任何物品及生物,且高度可輕鬆直達256格的高度。所以看在有這樣突出的效果的份上,製作的複雜程度也就可以理解了。此外,雖然在地面上只能達到256層,若該信標搭建在256層時,那麼光束就可直達509格的高度,至於為何不是512格?想必它扣除了發射圖騰的三格高度!可以說這光束是除了玩家本身影響外,唯一一種可超過256格的物質屏蔽層的物質。

而下面的圖則是展示了這四種高塔信標在小地圖上的顯示情況,能看到的只有巖漿液體覆蓋的石塊信標和樹上樹信標!可以說螢光晶石信標沒有水或者其他的液體覆蓋,完全是看不到的,同樣圖騰光柱信標也是看不到。雖然這些信標塔看上去做指路「明燈」是可行的,但需要注意玩家遠離信標塔的水平距離超過了256格,那麼信標塔的作用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想要發揮信標塔的作用還是要控制在這個範圍內活動。

03小結
不管如何信標的沒落也是可以遇見的!隨著玩家逐步的脫離萌新,對地圖也是越來越熟悉,甚至有些玩家根本不需要看小地圖,也可以不迷路的找到回家的方向!而另一個原因或許就是一些裝扮加入了一些腳印顯示,所以為玩家找明方向上加了一把助攻。以至于越來越少的玩家花費時間去搭建什麼信標塔了。不過話說回來,信標的效果依然是比較好用的,無論走到哪裡,看到有信標塔的地方,自然而然地意識到這裡是玩家的家或者曾經的家。從這方面也表明,信標可以說是玩家的家的標誌,也是家的一部分,若少了信標是否說明家的不完整呢?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老玩家的你還堅持做信標嗎?
本文由這裡遊解原創編輯,喜歡的小夥伴,幫忙點讚、分享、關注一下,持續更新不一樣的文章,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