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的意義(主講人:老沈)
節選文件大小 83MB
(本期完整節目請前往會員區播放)
十年前的某天,伏案寫作時,辦公室的燈棒突然閃爍起來(其實是啟輝器的問題)。但因為當時思緒未斷,便靠在椅背上繼續發呆。後來不知不覺便跟閃爍的燈光聯想起來。於是產生幾個問題:
1、人的瞳孔受進光量影響,虹膜上的散瞳肌和縮瞳肌會自動控制縮放,那麼縮放的反應速度有多快?能否適應某種頻閃呢?
2、如果燈光的明滅會造成瞳孔的變化,那么正常日光燈管的正常頻閃會不會引發瞳孔響應呢?(由於交流電為50赫茲,日光燈管其實每秒要閃滅100次)
3、如果一直有響應,那這種持續的閃爍會不會讓那些可憐的平滑肌累癱掉呢?
4、平滑肌的持續運動會不會導致増肌呢?假如會,那將來這些肌肉胖胖們會不會擠壓後方的結構使得某些位置偏移呢?
於是,當時找了設備來拍攝測試瞳孔的縮放響應,雖然實驗很不嚴謹,但大致可以滿足我對虹膜工作的好奇心了。
瞳孔的縮放速度遠遠慢於我的預想。在室內相對暗光條件下突然接受大劑量光照時,從瞳孔直徑大約6mm縮至2mm用時三秒,而撤光後恢復到原直徑則用了20秒。
也就是說,即便是慢速的頻閃造成了光線差異,但實際上虹膜肌肉組也不見得能反應過來。而日光燈管由於物理特性造成的明暗效應對眼睛來說,則更加看不出變化。頻閃太快,一個亮光信號還未執行,一個衰減信號又已抵達。就像一個朝令夕改的行政系統。對於執行部門來說,可以永遠不予執行,因為你剛要判斷我是否違規,瞬間你的判斷標準又已反轉。
但是否可以說,正常的頻閃對人眼就沒有影響了呢?不,我覺得,即便今天的設備測不出,恐怕也不能這麼說,因為我們顯然能感覺到那些頻閃(尤其是餘光),我相信,感受即是影響。這一點,那個朝令夕改的大腦很清楚,因為它一直在折騰。
會員可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本期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