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微信有已讀功能……光是想想就很崩潰

2021-01-08 騰訊網

近日,騰訊QQ發起一項問卷,就推出已讀功能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網友表示「你出我就卸載QQ」,也有網友建議就算推出已讀功能的話,也要設置一個開關,可以選擇性關閉。還有網友調侃,就算有選擇性開關,社交軟體也免不了再推出個會員專屬功能。

這些話雖有調侃之意,卻也傳達出網民的擔憂。社交軟體雖然讓我們更便捷地交流,但也將我們無形中捆綁在其軟體系統中。已讀功能的出現,無疑會再度給網民施加心理與情緒壓力,使他們更難脫身於此。

即時通訊已經存在多年了。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即時通訊軟體(MSN)上,各種表情符號給小夥伴們亂發一通,胡言亂語。當時的我們還對這一領域感到新奇無比。但現在,「多虧」矽谷某個創意滿滿的技術大哥,發明了一種新功能,使得即時通訊這個往日如天堂般的領域變成了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怪物,完全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

這個怪物,就是社交圈又恨又怕的已讀功能。

01

已讀功能下的網民

多數社交平臺上都有已讀功能,這意味著當對方閱讀你的消息時,你能得到相應提示。無論是iPhone或iPad上的iMessage,還是臉書上的聊天框,亦或是WhatsApp(Facebook旗下的一款即時通訊軟體) 和Snapchat(集即時通訊與分享為一體的社交平臺軟體,也叫色拉布),幾乎都未能逃脫令人焦慮的已讀功能。

當收信人閱讀信息後,在Facebook的對話框裡,收信人的頭像會出現在對話框旁的小圓圈裡;在Snapchat上,箭頭會從不透明變成透明狀態;在WhatsApp和Twitter的對話框中,表示發送成功的「對勾」會變成藍色;在iMessage上, 「已發送」就會變成「已讀」,並且會告訴你他們閱讀信息的準確時間。

不論以哪種方式出現,聊天窗口角落裡的「已讀 XX:XX」,或是陰魂不散的藍色對勾,抑或是對方的頭像,都操控著我們的在線交流方式。

更難為人的是,連Facebook的帖子也有了已讀功能。這就讓我們更難擺脫那些多年未聯繫的朋友的邀請,或是你想盡一切辦法避免的同事生日酒會。因為一旦你刷到這些帖子,即使是無意中,對方也能看到你的狀態,這就使你不得不顧忌對方的面子。

已讀功能於2011年首次出現在蘋果產品中,不過該功能可以自定義關閉。WhatsApp還在設置中提供了關閉雙藍勾的選項。但在Facebook和Snapchat上,關閉已讀功能就比較困難了,後者沒有提供任何措施。有些人甚至使用瀏覽器擴展插件及其他黑客工具來關閉已讀功能,避免其帶來的社交媒體焦慮。

不出所料,隨著已讀功能的出現,過去那種由用戶自己掌控何時回復消息的自由蕩然無存。已讀功能把我們與社交軟體捆綁起來,使你不得不在每次互動中都做出及時回應。不管你是在忙於工作、社交活動,還是其他正常生活事務,你都得抽出手來,讓社交媒體掌控你的時間和自由。

02

已讀功能帶來的「虛無敘事」

為了更好地理解已讀功能給我們在線交流方式的變化以及相應的不利影響,我們採訪了東倫敦大學的教授託尼·D. 桑普森博士(Dr Tony D. Sampson)。他曾就數字媒體文化與交流發表過許多作品,最近的項目是從成癮和數字習慣形成的角度來研究社交媒體。

當被問及即時通訊的概念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時,桑普森說:「回復的即時性增加了網絡社交的強迫性成分。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通過Facebook聊天,而且已經適應了這種交流方式——即創造一種形成習慣的互動,讓用戶儘可能長時間地留在平臺上。」

當看到對方已讀信息,但卻沒有收到回復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遭受情感上出其不意的打擊。我們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才導致對方不想回復;抑或是對對方感到極其憤怒,竟然有膽不放下手頭的事情回覆信息。我們圍繞著那個「已讀」的通知,構建了整個毫無根據的敘事。

另一方面,當我們無意「忽視」別人,沒有立即回復他們的信息時,不論有任何正當理由,都讓我們難以避免地看起來像一個混蛋。同時,我們還面臨著隨之而來的內疚和壓力。我們拼命向對方解釋為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才回復,因為連我們自己都已經把對方的及時回復當作理所當然。

03

促進交流還是捆綁用戶?

或許在某些情況下,有些粘人的、過度需求保護的伴侶或朋友會主動要求對方開啟已讀功能。除此之外,恐怕沒有誰會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開啟已讀功能吧?

桑普森說,社交媒體的構建越來越多地圍繞著形成習慣的互動模式而發展:基本上,Facebook和WhatsApp或任何你所在的消息系統都希望讓你留在那個系統中。桑普森解釋說,「他們的目的是引發人們在情緒壓迫情況下產生的負面情緒,從而讓人們不斷檢查他們的社交媒體頁面或使用應用程式。一方面看看我們是否收到回應,另一方面看我們的信息是否已變成已讀狀態。」

在以前那個輕鬆得多的時代,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剛看到消息」就足夠了。但如今,在這個聯繫日益緊密的世界裡,現代人的對話充滿了社交焦慮:某某是不是很生氣我看到了消息卻沒回復?我能不能一邊發這條火爆的微博,一邊避開群聊?

很明顯,已讀功能的大規模推廣並不是為了我們用戶自己的利益和享受,那麼問題來了:那推出這一功能到底為了什麼?桑普森認為,這一切都要歸結於社交媒體,它們需要從我們的社交互動中提取價值,我們的行為數據被嚴格記錄下來,並賣給營銷公司。

關於已讀功能,他這樣說:「社交媒體美其名曰讓用戶彼此聯繫更加緊密,但對他們企業來說,這不過是一種賺錢的方式。用戶越是被迫查看各種通知和消息,他們就越能保持數據流的活力,我們就越有可能不斷地洩露更多自己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以被出售。」

作為一個絕不擅長回復別人的人,我不難親眼看到已讀功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我想我們都經歷過雙方的挫敗感。但隨著這一功能被引入越來越多的平臺,我們不得不問,它的邊界在哪裡,將在何處止步?它是否會讓我們陷入一些黑鏡般的噩夢——根據我們在社交平臺上的熱度定義我們?

在Snapchat上,有些年輕人因失去了連續571天與好友互動得到的「Snap streak」標識(Snap streak是Snapchat為促進網絡玩家交流所推出的一款遊戲,與QQ中的好友互動標識相似。只要雙方每天互發消息,就可以得到這種標識。)而傷心欲絕、歇斯底裡。這是否預示著我們在為社交媒體所掌控呢?

誰知道呢,也許是時候把群聊靜音了。

相關焦點

  • 微信怎麼把未讀消息全變成已讀
    微信怎麼把未讀消息全變成已讀:  打開微信的時候,如果是未讀的效果,都會在聊天列表上顯示一個紅點,表示:該條微信信息未讀,而微信這一欄也會顯示多個紅點,雖然,不影響使用,但是,看著非常的礙眼,那麼,微信怎麼把未讀消息全變成已讀?在今天的微信教程中,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微信未讀消息變成已讀的方法,希望大家會喜歡!
  • 已讀,不回
    我一向認為穿越這種東西實在是太不科學,首先,如果你真的回到古代,就算有個玉樹臨風情深義重的十四阿哥等著你,但沒有WiFi,沒有手機,第一天你就開始喊救命
  • 在微信聊QQ,功能今日回歸
    多年前,微信還是藉助QQ發展起來的,QQ帳號可以直接作為微信號登錄,QQ帳號可以關聯QQ好友,發展壯大的微信現在已經移除了這個功能。有一個功能在微信的推廣初期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在微信可以登錄接收QQ的離線信息,因為推廣初期實際上還沒普遍到每個人的手機裡都有一個微信,轉戰微信的小夥伴要怎麼看到QQ 的信息呢,微信提供了這個登錄QQ查看信息信息的功能。
  • 微信朋友圈新增訪客功能?官方已回應
    大家晚上好,我是機哥,最近網上流傳了一張這樣的圖片,引起了用戶的廣泛關注,據流傳的圖片顯示,朋友圈新增訪客功能,告訴你他來過;新增朋友圈停留時長功能,告訴你他來了多久。那麼就在昨晚,微信官方已回應稱「別慌,這張圖假的」,除此之外,有網友問到「微信要做會員了嗎?」微信團隊表示,「不會」。
  • 微信上新實用小功能,總有一個你能用上
    不過,近日,又有新功能了,你們發現了嗎?第一個功能「手機號轉帳」,我們知道微信轉帳的方式有很多,之前就有了銀行卡轉帳,這是直接轉到銀行卡,但是由於銀行卡號碼太長,轉帳的時候又很麻煩,很多人不喜歡。注意的是要雙方都開啟手機號轉帳功能才可以使用哦。那如果轉錯了呢,額,小編就在等,等哪天哪個憨憨寫錯電話號碼,能賺來一筆莫名的錢,想想都激動。
  • 微信更新了一個小功能,一些圖片編輯軟體可能要下崗了
    相信眼尖的 iPhone 黨已經看到了,今天微信又更新了。這已經是本月第二次更新了。相比上一次對於微信視頻的優化升級,這一次更新的重點在圖片編輯(敲黑板)。當你想要給對方發一張有趣的圖片時,你可以把表情添加進圖片中(但是原本會動的表情放進圖片就不會動了),而且,如果你喜歡的話,以後發圖的時候你都可以加上自己的水印(只要這個水印已經被你保存在表情裡),應該會有個性一些。
  • 微信已開雙封是什麼意思 微信已購買安裝雙封是真的嗎
    最近很多人微信名字後面都帶著個已開雙封,有網友不知這個微信已開雙封究竟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微信雙封的意思。  微信已開雙封意思  微信已開雙封意思是就是不能舉報該微信,舉報該微信,該微信會自動舉報舉報得人。
  • 原來微信還可以幫你定位到未讀消息 | 有輕功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當你一打開微信,就有一大堆未讀消息;等你回復完重要的消息之後,還是有一大堆未讀消息需要瀏覽。如果這時候有個按鍵可以幫你自動定位到未讀消息就好了。今天,A 君就告訴大家如何操作這樣的小技巧。打開微信,看到左下角的「微信」,雙擊。
  • 微信開啟指紋支付功能 單帳戶每日限額5000元
    微信指紋支付暫時有設備限制,可啟用指紋支付的蘋果產品有iPadmini3、iPadair2、iPhone5S、iPhone6、iPhone6 Plus,且iOS8.0以上的系統才可支持使用;安卓系統現僅華為mate7支持使用。微信的指紋支付支持所有消費及轉帳場景,如給朋友或客戶轉帳等,但單帳戶日累計額度為5000元,超過限額則只能用密碼支付。
  • 除了消除未讀紅點 微信裡這些地方點擊兩次有新天地!
    【CNMO新聞】除了科普在微信裡長按兩秒會發生什麼外(文章末尾有相關連結),4月14日,@騰訊微信團隊 又開始科普「在微信裡雙擊會發生什麼」了。微信裡的這些地方,點擊兩次可以解鎖新天地。我們一起來看看。
  • 快看|朋友圈表情包評論沒了,微信稱該功能已暫停
    記者 | 陸柯言在上線不到兩天的時間裡,朋友圈表情包評論功能被暫停了。12月23日,微信進行了一輪版本更新。此輪更新最大的亮點在於,支持部分用戶在朋友圈評論中發表情包,一時間微信朋友圈也變成了「鬥圖」現場。但在25日下午,有網友發現該功能已經被取消,朋友圈評論僅支持微信原生表情。對此,微信團隊回應界面新聞稱:「此前,我們對朋友圈評論發送表情包功能進行灰度測試,部分用戶更新7.0.9版本後可使用。目前,該功能已暫停。
  • 企業微信正式上線「微信紅包封面」功能
    騰訊科技訊 4月17日消息,繼春節期間企業微信推出的「定製微信紅包封面」活動後,今天,企業微信2.8.0版本將「微信紅包封面」功能正式上線。這意味著,不用等到春節,企業就能隨時地分享具有品牌個性的專屬微信紅包封面。該功能不僅滿足了員工的日常需求,強化企業的歸屬感;每個紅包也將成為企業的一張名片,增強信任感。
  • 讀了之後會有很多收穫,看看讀後感吧
    再想想我自己,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會想要放棄,想著退縮,不能勇敢地面對。記得那次李老師讓我們背育《守株待兔》這一篇課文,由於是一則文言文,它與白話文不同,有一些句子很拗口,背誦起來感覺比較困難。雖然我讀了很多遍,但還是有些句子背誦時總出錯,於是我便灰心喪氣,一個人躲在房間裡哭鼻子......後來,一看到文言文,它們就像「攔路虎」一樣令我心生畏懼。
  • 電子墨水屏光讀不寫怎麼行 reMarkable要再戰紙質記事本
    電子墨水屏光讀不寫怎麼行reMarkable要再戰紙質記事本 電紙書這概念,目前最為人所廣泛接受的是亞馬遜的Kindle,但只能看不能寫多少讓人覺得有些缺憾,所以幾年來一直有那麼幾家零星的廠商在試圖挑戰傳統紙質記事本的地位,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最新的挑戰者reMarkable「紙平板」。
  • 朋友圈「鬥圖」大賽兩天內終結,微信回應表情包評論功能已暫停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2月23日,微信更新新版本,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朋友圈「鬥圖」大賽。12月25日,大賽悄無聲息終止。昨天下午4點左右,經濟觀察網記者朋友圈有人發出疑問:「不能使用表情包了嗎?一點半的時候還能用」。記者體驗,的確不能再在朋友圈發送表情包,不過之前的表情包還能繼續看到。
  • 微信使用頻率已遠超支付寶,馬雲內心的痛,說明了什麼?
    據統計目前的微信支付筆數已經遠超支付寶了,儘管商家都會貼出兩個二維碼,或者是通用二維碼,但是我們的習慣總是默認的是微信支付,這就是社交帶來的高頻率體驗。這是馬雲曾經最想實現的功能,支付寶加入社交屬性後,一直沒有太多好的體驗,一直都沒有一個好的方案,而馬化騰不僅社交屬性做得很好,現在還開始反擊了,一邊啟動銀行的儲蓄,一邊藉助自家微眾銀行來解除限額。
  • 外國人說:中國崩潰?太搞笑了,讓中國崩潰可能只有外星人入侵才能辦...
    ▲中國經濟崩潰論我們找到了一些外國網友對於此事的看法,還挺有意思的,比如這位網友,他叫凱文,目前讀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他是這樣說的:從過去兩千年世界GDP份額上來看,崩潰的不是中國,相反,中國正在恢復其歷史上的比例。近代西方國家的興起主要是由於工業革命和市場經濟,而現在,中國也在走這條道路。實際上,沒有人能夠預測中國經濟的未來。
  • 想想都毛骨悚然,但已成事實!
    新會黃金海岸 微信號:xhhjha回復「熱水壺
  • 微信新版本疑似新增訪客功能,QQ空間慘案重演?
    前段時間微信創始人、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小龍在年度演講裡說起關於朋友圈的一件事:微信設置裡有個比較隱蔽的開關——朋友圈三天可見。通常這種隱蔽設置很少人會用,因為大部分人都很懶。但竟有超過一億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
  • 為什麼手機自帶的微信分身功能卻被騰訊微信視為非法軟體而限制...
    雖然微信進行了大批的封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外掛和非官方登錄的微信,在被封號還是可以進行自助申請解封。當然如果繼續使用外掛的話,騰訊只能說對不起,微信號將會被永久的封號。所以,對於喜歡外掛的小夥伴們,還是小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