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們的地球氣候變得越來越奇怪。而其中一個重要的點便是我們的氣候變得越來越暖,在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情況甚至是比其他地區還嚴重。
一直以來,北極地區給人的印象就是低溫,非常地寒冷。而最近北極圈內的一個小鎮溫度竟然已經達到了三十八攝氏度,氣溫可以說是非常高,它就是俄羅斯北邊邊遠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
而三十八攝氏度乃是北極圈裡面的最高溫記錄,北極圈地區的氣溫在普遍升高,北極圈內的其他地區也紛紛出現了比往年氣溫都要高的現象。
而早在兩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時候,北極圈內曾經出現三十二攝氏度的高溫,高溫也影響了北極地區冰川的融化。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只是四十年的時間,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在夏天的時候就減少了一半這麼多,剩下的約有三百五十萬平方公裡的海冰。
北極海冰的融化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有學者預測海冰融化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而在往後的二十年時間裡的某個夏天,也許就會看到北極地區上沒有冰層的身影。
在十多年前,人們也曾經預測過北極地區海冰的融化速度,在那個時候,人們預測在2100年前的某個夏天在北極地區會看不到冰層,而現在的人們的預測整整提前了六十年。
根據北極地區現在的情況來看,人們發現北極地區的變暖速度比其他地區要快得多。北極地區的變暖速度可能是其他地區的兩倍,甚至是更快,現如今,北極地區的處境非常危險。
有研究報告稱:北極地區現在正在面臨的是八萬年難得一遇的高溫,而因為高溫的影響,永久凍土很有可能會融化,進而引發種種的環境問題。
要知道所謂的永久凍土並不是真的會永久都會被冰凍著,不會融化。永久凍土是被冰霜封存起來的土壤,當氣溫升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永久凍土是會解凍的。
永久凍土裡邊有一層「活性層」的土壤,這一部分的土壤是供一些微生物這些的生命體生存的場所。現在因為氣溫越來越高,而且北極地區大火的原因,「活性層」正在壯大,它開始向深處和向北方發展。
隨著「活性層」向深處發展以及永久凍土的融化,那些深埋在永久凍土之下的遺骸也會「重見天日」,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可怕的是,它們的出現會加劇現如今北極地區面臨的氣候變暖問題。因為它們已經埋藏了許久,是因為冰層的保護才沒有腐化,而如果冰層消失,那麼它們將會腐化。
在腐化的過程中,它們會釋放出某種氣體,而這種氣體會進入空氣中,加劇全球變暖的現象。
除了這些遺骸的腐化,冰層融化還有一個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更加致命的威脅。那就是曾經深埋在地底的病毒將有可能復活,並且對人類的生命造成威脅。
深埋在北極地區的病毒有一些是我們已經知道的,但是並不排除這裡面有我們所不知道的病毒,如果到時候未知病毒面世,那麼人類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尼安德特人的滅絕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他們是在八十萬年前與智人走上不同道路的。人們曾經在俄羅斯發現一些舊石器文化遺址,一些科學家推測,也許這裡就是尼安德特人的最後據點。
那麼尼安德特人到底為什麼最後在北極地區滅絕了呢?人們在這個問題上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而其中一種答案認為,尼安德特人是因為在那裡遇到了病毒。
我們人類在病毒面前似乎總是顯得特別無力,如果這次真的因為冰層的融化而釋放出病毒,也許我們為了戰勝病毒會付出不少的代價,那對人類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北極地區現在的處境可以說是非常尷尬,氣溫的升高使得它很難像以前那樣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並且給北極地區帶來了很多災難。
由於氣溫的升高,保護北極地區的冰層正在逐漸消失,而氣溫的升高又使得非常多的植被忍受不了高溫,最終慢慢枯竭。
枯竭的植被增加了泥炭野火,使得北極地區的火災頻繁發生。泥炭其實就是分解後的植物組成的泥土,這一類泥土是易燃的,因為它富含碳元素。
這一類泥土只需要一次雷擊就可以被點燃,而這類泥土會擴散,慢慢地滲入其他地區,最後引起大火的發生,燃燒在上方的植被。
泥炭地會在地底下默默地燃燒,一般來說,它們的燃燒集中在地表以下的十到三十釐米,不過它們的悶燒範圍遠比這個要深。
而大部分專家表示,其實最近發生的一些火災,也許就是由於這些泥炭地的存在,所以才會引發火災。
泥炭悶燒一直以來都在地底下默默地完成,但是氣溫越來越高,漸漸地出現了明火,最後火勢越來越大。
所以北極地區現在的處境是非常尷尬的,由於氣溫上升,所以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而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又會加劇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
除此以外,北極地區被兩個大陸所包圍,吸收的熱量很難釋放出去,所以北極地區的變暖速度一般來說會比其他地區要快得多。
北極地區的變暖又會讓在北極地區的一些生物向北遷移,而這也將會導致北極地區變得越來越暖,永久凍土融化。北極地區的處境可以說是非常尷尬,氣候變暖似乎是一個無法改變的趨勢。
北極地區的氣溫升高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人們經常會在問我們人類到底該往哪走。
有人認為這是自然現象,是我們無法避免的。有人認為這一切都是人類自找苦吃,氣候變暖人類應該負責任。
不管怎樣,我們現在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環保節約,這是我們能夠自救的辦法。
——END——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