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拍攝出黑洞吃太陽的整個過程,接近黑洞的物質都會被吞噬!
黑洞大家都聽說過,因為有著巨大的引力,任何接近黑洞的物質都會被吞噬,科學家曾經就觀測到黑洞吃太陽的整個過程,不過這裡的太陽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太陽,而是一顆類似太陽大小的恆星。黑洞的顏色呈深藍色,大約有430萬個太陽質量,當有氣體和塵埃旋入時,通常會發出暗淡的無線電光。
-
盤點宇宙十大暴力事件 黑洞吞噬恆星全過程!
1月25日消息,整個宇宙浩瀚無邊,至今人類也未能探索到宇宙的盡頭,黑洞算是一個小的災難,眾所周知,黑洞吞噬行星和各類物質。近日,一個由美國、荷蘭、英國等4個國家組成的國際黑洞研究小組,他們第一次觀測到了完整的黑洞吞噬恆星全過程,證實了原先理論的正確性。
-
科學家首次觀察黑洞吞噬恆星全過程 驗證吸積盤理論
一組國際性研究團隊首次觀察到了黑洞吞噬一顆行星的全過程,對該罕見的天文事件觀察持續了數月,結果驗證了已有的黑洞吸積盤理論。
-
「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研究表明,其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低頻QPO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低頻QPO發現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種在X射線雙星中普遍存在的時變現象,表現為光變曲線上出現類似周期性但是並非精確周期性的調製。30多年來,低頻QPO的起源一直是緻密天體研究的一個未解難題。目前,存在兩類最為流行的模型解釋低頻QPO現象,即物質在旋轉落向黑洞的過程中形成的吸積盤上的不穩定性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振蕩,或者靠近黑洞的冕狀X射線輻射區的進動或振蕩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準周期調製。
-
M87星系黑洞向外噴射相對論物質流,其速度超過99%倍光速
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黑洞,有的擁有97億個太陽質量,有的不足太陽質量的三倍,有的到處流浪,有的吞噬附近的恆星,有的噴射出射線,有的自轉極快……但有一個黑洞從所有黑洞中脫穎而出,它就是M87星系黑洞。錢德拉望遠鏡的X射線觀測首次表明,該噴流的速度超過了99%倍光速。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和劍橋大學史密森學會成員拉爾夫·卡夫(Ralph Kraft)說:「多虧了錢德拉望遠鏡的X光視力,這是人類觀測到的黑洞物質噴流中速度最快的一次。」
-
「慧眼」探洞,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德國圖賓根大學、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等單位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9月22日上線的文章中指出,這可能與黑洞附近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噴流有關。準周期振蕩在X射線雙星中普遍存在,觀察雙星系統的光變曲線,可發現類周期性的高低調製,這是準周期振蕩的顯著特徵之一。人類最早於上世紀80年代觀測到準周期振蕩,但該現象的起因一直不明了。目前較為主流的理論模型有兩種:物質落向黑洞時形成的吸積盤不穩,導致X射線輻射出現振蕩;靠近黑洞的冕狀X射線輻射區發生振蕩或進動,導致準周期振蕩產生。
-
探索| 人類歷史上第二張黑洞照片:彎曲噴流,顛覆人類認知
交匯點訊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來了。 4月初,距離全球首張黑洞照片發布一年,天文學家團隊獲得了一張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巨大等離子體射流的圖像,這張照片顯示黑洞正向外猛烈噴射大量物質。 長期以來,因類星體距離遙遠,以及黑洞體積很小等原因,天文學家對這類天體的探索手段有限。不過,由於黑洞強大的引力,使得周圍物質在落入黑洞的過程中發生「劇烈摩擦生熱」,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類星體便成為了宇宙中最耀眼的天體,而這一次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突破就在於觀測到噴流的詳細結構。
-
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研究表明,其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低頻QPO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低頻QPO發現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種在X射線雙星中普遍存在的時變現象,表現為光變曲線上出現類似周期性但是並非精確周期性的調製。30多年來,低頻QPO的起源一直是緻密天體研究的一個未解難題。目前,存在兩類最為流行的模型解釋低頻QPO現象,即物質在旋轉落向黑洞的過程中形成的吸積盤上的不穩定性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振蕩,或者靠近黑洞的冕狀X射線輻射區的進動或振蕩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準周期調製。
-
離黑洞最近的噴流,慧眼找到了!—新聞—科學網
9月22日《自然-天文學》上線的文章中,來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德國圖賓根大學、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團隊指出,這可能與黑洞附近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噴流有關。目前較為主流的理論模型有兩種:物質落向黑洞時形成的吸積盤不穩,導致X射線輻射出現振蕩;靠近黑洞的冕狀X射線輻射區發生振蕩或進動,導致準周期振蕩產生。 研究準周期振蕩需要藉助X射線衛星,但以往的衛星觀測大多集中在30千電子伏特以下的能區,不能充分檢驗相關理論模型。
-
「慧眼」衛星觀測到距離黑洞最近的相對論噴流
研究表明,其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低頻QPO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這一成果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德國圖賓根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在線發表於9月21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
「慧眼」衛星新進展 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董瑞豐)「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公布最新觀測結果: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能量最高的低頻準周期振蕩現象。研究者介紹,此次發現的低頻準周期振蕩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該現象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低頻準周期振蕩發現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在X射線雙星中普遍存在的時變現象,表現為光變曲線上出現類似周期性但是並非精確周期性的調製。
-
觀察類星體3C279,黑洞噴流通過磁重聯過程補充能量
說到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大家想到最有名的成果可能是第一張黑洞直接成像,不過EHT團隊之一今年其實帶來了另項有趣的黑洞研究:發現噴流在距離黑洞1,000倍以上的距離突然變亮,中間仿佛隔著條無形信道。現在最新分析指出,黑洞噴流突然增強顯現,應與磁重聯現象有關。
-
觀察類星體3C279,黑洞噴流通過磁重聯過程補充能量
說到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大家想到最有名的成果可能是第一張黑洞直接成像,不過EHT團隊之一今年其實帶來了兩項有趣的黑洞研究:發現噴流在距離黑洞1,000倍以上的距離突然變亮,中間仿佛隔著條無形信道。現在最新分析指出,黑洞噴流突然增強顯現,應與磁重聯現象有關。
-
「慧眼」衛星最新進展: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董瑞豐)「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公布最新觀測結果: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能量最高的低頻準周期振蕩現象。研究者介紹,此次發現的低頻準周期振蕩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該現象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低頻準周期振蕩發現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在X射線雙星中普遍存在的時變現象,表現為光變曲線上出現類似周期性但是並非精確周期性的調製。
-
中國「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高速噴流
中新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慧眼」(HXMT)衛星又有重磅發現——其最新觀測結果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這對於研究黑洞附近的廣義相對論效應、物質動力學過程和輻射機制等具有重大意義。
-
黑洞吞噬恆星的最後瞬間,在2.15億光年外上演
恆星也是一樣的,它會被黑洞拉成條,以至於後來完全被撕碎,這在天文學上被稱為潮汐破壞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TDE)。被撕扯下來的恆星碎片會快速地向黑洞靠近,迎接被吞噬的命運。不過,在進入到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前,物質之間因為高速摩擦而產生大量的熱量導致發出極其明亮的光。
-
中國「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中科院高能所「慧眼」衛星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慧眼」(HXMT)衛星又有重磅發現——其最新觀測結果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這對於研究黑洞附近的廣義相對論效應、物質動力學過程和輻射機制等具有重大意義。
-
5500萬光年外,這個超級黑洞爆發的噴流太驚人
去年四月份,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向全世界公布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將橢圓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個黑洞隨後被天文學家命名為M87*,而且最近還喜提一個洋氣名字——波維(Powehi)。
-
宇宙最大質量黑洞秘密:在噴流中恆星形成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多數星系中央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裡密度極高,質量能達到太陽的數十億倍。近日,科學家發現,恆星可以在超大質量黑洞的猛烈「狂風」中形成。研究者稱,這一發現將幫助我們理解星系演化的過程。
-
黑洞周圍會伴隨著高速的噴流,這也是研究人員確定黑洞的方法!
黑洞存在於星系的中心附近,如今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的相關情況,但是在理論上我們知道黑洞擁有兩種類型,一種就是超大質量黑洞一種是恆星黑洞。恆星黑洞的形成是在大質量恆星死亡時由於超新星爆發而產生的。這種黑洞在宇宙當中普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