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
特徵
外觀特徵
表面特徵
橫切面特徵
相關參數特徵
其它特徵
黑珊瑚
黑色,黑與褐黃、褐紅;蠟狀光澤或玻璃光澤;可見分支結。
(參考圖1)
表面較光滑,有些品種可見細小且稀疏的小刺,拋光後無「丘疹感」
(參考圖2-2-1;圖2-2-2)
放大檢查:具有明顯的「年輪狀結構」、緻密「層狀結構」
(參考圖4)
折射率值較穩定,一般在1.55左右。密度範圍在1.3-1.4
紅外光譜檢測:紅外反射圖譜中在中紅外區具有特徵的角質蛋白紅外吸收譜帶。
(參考圖6)
金珊瑚
金黃色,黃色,黃褐色等;蠟狀光澤或玻璃光澤;某些品種可見暈彩效應。可見分支結。
(參考圖1)
表面具有平行縱紋,且具有藍色、紫色、黃色、綠色等暈彩。
(參考圖2-3)
放大檢查:具有明顯的「年輪狀結構」、緻密「層狀結構」
(參考圖5)
折射率值變化較大,一般在1.52左右。橫切面的折射率值可高達1.58以上。密度範圍在1.8-2.0
紅外光譜檢測:紅外反射圖譜中在中紅外區具有特徵的碳酸根和角質蛋白引起的紅外吸收譜帶。(平行縱紋面與橫切面的紅外反射吸收譜圖略有差異。)
(參考圖7)
海藤
黑色,黑與褐黃、褐紅;蠟狀光澤或玻璃光澤;無分支結。
(參考圖1)
表面具有明顯密集分布的小刺,拋光後具有特徵的「丘疹感」
(參考圖2-1;圖2-1-1)
「層狀結構」較疏鬆,且具有明顯放射狀。
(參考圖3)
折射率值較穩定,一般在1.55左右。密度範圍在1.3-1.4。經漂白處理後其密度值會偏低。
紅外光譜檢測:紅外反射圖譜中在中紅外區具有特徵的角質蛋白紅外吸收譜帶。
(參考圖6)
圖1 左:海藤;中:黑珊瑚;右:金珊瑚。
圖2 -1 海藤表面密集「小刺」
圖2 -1-1 拋光後海藤表面密集「丘疹」
圖2-2-1 黑珊瑚表面特徵
圖2-2-2 拋光後黑珊瑚表面特徵
圖2-3 金珊瑚表面特徵
圖3 海藤橫切面特徵
圖4 黑珊瑚橫切面特徵
圖5 金珊瑚橫切面特徵
圖6 海藤、黑珊瑚的紅外反射譜圖
圖7 金珊瑚的紅外反射譜圖(橫切面與平行縱紋面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