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陸民眾參觀臺灣輪胎產品(新華社)
元旦伊始,罔顧民意的臺灣當局正式開放萊豬(即含瘦肉精的豬)進口。不過,美國政府最近的行為,讓民進黨熱臉貼上了冷屁股……
2020年歲末年終,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匯率報告,將好不容易除名的臺灣,重新列入匯率操縱國/地區的名單。如今,事隔不到半個月,美國商務部又對臺灣輪胎廠商開刀,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
據美國商務部的初判結果,裁定臺灣輪胎反傾銷稅率為52.42%至98.44%。正新橡膠公司稅率為52.42%,南港輪胎稅率為98.44%,其他廠商稅率為88.82%。
臺媒評論稱,真可謂真心換絕情,蔡當局萊豬經貿路線破產,窘態畢露。這顯示在現實利益之下,表面上的友好實際上卻是面臨重重考驗。民進黨反覆表功「臺美關係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刻」,實在讓人傻眼!
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則在臉書以嘲諷語氣表示,英文妙計安天下,賠了輪胎吃萊豬。臺灣人民有萊豬可吃、臺灣廠商有反傾銷稅可被課,2021真是個好的開始,謝謝蔡英文的謙卑和體諒,送給美國一份新年大禮,美國也禮尚往來,回了臺灣一份超級大禮物。
島內網紅「比特王」指出,萊豬真的白進了,「美國爸爸」送給臺灣人的新年禮物,臺灣輪胎反傾銷稅最高,不是說臺美關係最好的時候?
有網友表示疑惑,雖不知道現在臺美的關係是不是史上最好的時刻,「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的反傾銷稅被課得最重」,如果貿易關係是需要兩邊互相,不明白臺灣逆著民意進口萊豬,為何美國仍然對臺灣輪胎業課重稅?
「多維新聞」表示,蔡英文的「臺美友好」、「共享價值」等論調在實際的貿易斡旋過程中似乎都沒能發揮作用。儘管臺灣被列入所謂的經濟繁榮網絡,但一旦在貿易行為與匯率上觸犯到美國的紅線,美國才不會留情面,一切按其自身利益而定,「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臺灣《中國時報》認為,事實上,任何熟悉國際經貿談判事務的人,都知道經貿談判講的是利益至上,經濟歸經濟,外交歸外交,對美國而言,更是如此。
從美國依循其現實利益利用反傾銷、指控匯率操縱國/地區等手段對臺灣進行制裁的行為便可知,臺灣能從美方取得實質利益可謂遙遙無期。
對蔡當局來說,在「親美抗中」大戰略下,除了甘願淪為美方的「馬前卒」外,在供應鏈上,更是為鞏固其綠色執政,致力於「去中國化」,但這樣的結果,已導致副作用浮現,「萊豬」經貿路線破產只是冰山一角。
來源:多維新聞、臺灣《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