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買輛小汽車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在買回新車之後,總是要及時的貼上車膜,這一點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知道。即使你自己沒有這個想法,那你在購車的時候,賣車人員也會跟你談及這個問題。比如會送你一定的禮包,裡面就會包含貼膜。那麼就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我們新買的車子要貼膜呢?既然如此,為什麼廠家不直接生產有色玻璃?
大家要認清楚一件事實,對於廠家來說,出廠汽車除了必要的服務性配置外,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安全性。那汽車貼膜的好處無非是增加隱秘性和避免陽光直接照射車內(隔熱、防眩光、防紫外線),雖然也有防爆功能,但其實噱頭居多。
我們知道貼膜後透光率是會下降的,自然是不利於通過強檢指標。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車貼膜剛剛在歐美興起後,交通事故明顯上升,與此相關的治安問題也增多了。於此,政府立即頒布法律,限制或禁止汽車貼膜。在美國的大多數州,所有商業用車前風擋不允許使用貼膜,前側窗、後窗的貼膜透光率有下限規定。私人用車,對所有貼膜設定透光率下限。此後,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都制訂了類似的法規,限制或禁止車貼使用。
與此同時,各國對汽車玻璃也有著相關規定,我們以車門玻璃為例,它分為夾層玻璃、區域鋼化玻璃、塑料複合玻璃和鋼化玻璃幾類。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可見光透比,說白了就是透光性,所以廠家在是不會再生產有色玻璃的。
另外一個就是成本的控制,也就是你購買的那款車它本身的利潤就擺放在那裡,廠商不可能在出廠的時候直接安裝有色玻璃。雖然目前有汽車會安裝各種有色玻璃進行防曬或者隔熱的措施,但並非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