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小說是成人的反叛空間,還是「精英化」的漫畫作品?

2021-01-08 新京報

艾薇·哈蒙德在某個未來倫敦的冷寂夜晚遊蕩街頭,撞上心懷不軌的秘密警察,被一個披著鬥篷、頭頂高帽,戴著蓋伊·福克斯假面的男子救下。她未曾想到的是,自己就這樣捲入了一場反抗行動之中。從震撼整座城市的爆炸轟鳴聲開始,追求自由的民眾暴動正悄悄醞釀,蓋伊·福克斯假面成為了每個反抗者夢寐以求的面容。

《V字仇殺隊》描繪的是一個關於自由社會的故事。「這是我們擁有的最後一寸領土,在那小小的一寸裡,我們是自由的。那一寸,雖然微小、脆弱,卻比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值得擁有,」書中的反抗者這樣寫道。政治陰謀、媒體宣傳和極權統治等等深刻論題完全建立在簡潔鮮明的圖畫上,顛覆了不少人對圖像閱讀的認知和想像。

雖然圖像小說

(graphic novel)

在大多數國人眼中不甚熟悉,但其中的一些作品早已耳熟能詳,比如後被改編成電影的《V字仇殺隊》。歐美國家的大型書店中,圖像小說往往能夠佔有單獨的區域。這個概念並不特別明確的詞彙通常用來暗示此類圖文作品比西方傳統幽默諷刺或者低幼的漫畫嚴肅且偏重文學性,目標是給普通成人讀者閱讀,隱含著內容更複雜、更有企圖心的意涵。  

成長的漫畫和成年人的反叛

漫畫家傑夫·史密斯說:「『圖像小說』實際上也無非是漫畫。但是兩者又存在不同,『圖像小說』表明它應該是具有完整的開端、發展和結局的小說。」這句話充分揭示了圖像小說的重要特徵,即圖像小說擁有著一種反叛傳統西式漫畫幽默輕鬆內容和連載特性的嚴肅本質。

圖像小說一詞最早現於美國,並在圖像閱讀大規模發展的上世紀70年代逐步流傳開來。從推廣一種「新文化」的角度上,這個新詞的創造可謂是意義重大——美國漫畫歷史極為漫長,報刊出版頻繁,普及程度極高,使得早期對漫畫的偏見長期支配主流文化。早期的漫畫

(comics)

一詞原意即為幽默內容的圖畫,主要指報刊上登載的偏向孩童趣味的連環畫,甚至有一段時間,漫畫被直接稱為「搞笑」(funnies)

。雖然隨著漫畫產業的發展,逐漸有一些作者開始發展嚴肅漫畫,但漫畫依舊主要被認為是兒童或者青少年讀物,嚴肅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也會不可避免地帶有卡通化、幽默化特性,且缺乏劇情的完整性。  

圖像小說的興起與美國漫畫產業的日益成熟以及六十年代中後期的地下漫畫潮流密不可分。彼時美國社會上存在的種種醜陋現象和政府美妙動聽的宣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影視、正統漫畫一派歌舞昇平,故事的結局完全老一套的皆大歡喜。青年們開始發現 「美國夢」的虛偽,希求從文藝創作上進行反叛。呼嘯整個社會的嬉皮士風潮造成了成千上萬冊自主發行的地下漫畫內容上的成人化和政治性:反戰、公民權利、社會主義、女權、迷幻藥和毫無顧忌的性元素。許多地下漫畫由於出版不穩定,時間跨度往往很大,有時候甚至長達一年,不適合連載而選擇了單期完結,這也給後來大眾默認的圖像小說的單行本形式創造了雛形。

1968年,地下漫畫家羅伯特·克拉姆出版了第一本獨立漫畫《精力漫畫》。這本薄薄的漫畫因為其諷刺而瘋狂的顛覆性的內容而迅速知名。

《精力漫畫》第一期

地下漫畫的風潮甚至影響到了主流漫畫領域。1974 年,漫威公司開設新刊 《地下漫畫》

(Comix Book)

並接受投稿。不少優秀的地下漫畫家,如崔納·羅賓斯(Trina Robbins)

,S·克雷·威爾森(S. Clay Wilson)

和《鼠族》作者阿特·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

等都供過稿。  

隨著嬉皮士狂熱的結束,地下漫畫也逐漸衰落,斯皮格曼說:「風風火火的運動已經退化成一種生活方式。地下漫畫成了只與性、吸毒者、廉價的快樂相關的陳詞濫調。」但這種單冊出版,故事相對完整的成人性作品顯然給了圖像小說不少啟示。

自此之後,圖像小說的普及愈發明顯。成年人的夢從漫畫這一傳統的青少年陣營中拔地而起。70年代後期,不少著名漫畫紛紛以「圖像小說」自居且獨立出版,其中,《與上帝的契約》使「圖像小說」的概念廣為流傳,作者威爾·艾斯納

(Will Eisner)

因此被譽為「圖像小說之父」。與此同時,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圖像小說作品和成人化漫畫雜誌也在不斷發展,和美國的圖像小說作品相互影響。其中,法國另類科幻漫畫雜誌《金屬狂嘯》出版並引進美國就是一個絕佳案例。圖像小說的作者們盡情描繪著政治、欲望、犯罪、愛情、背叛、中年危機……並試圖在更寬泛的題材選擇中創作出更有深度的內容。  

嚴肅內容的圖像化回歸

這是一個圖像無孔不入的時代。電視、電影、網絡上的圖片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整個文化領域也在逐漸向視覺化轉型。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J·希利斯·米勒對近代「讀圖」逐步侵吞「讀書」領地的狀況進行了評價。他認為,在抽象、間接的文字文本與直觀、形象的影像之間,追求感官刺激的現代人自然會選擇後者。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圖像小說這一名詞的出現十分耐人尋味,因為它在十分富有視覺刺激的通俗藝術表現形式——漫畫中,強調了完整,嚴肅內容的回歸。一方面,這表達了不少藝術家開始利用漫畫這一流行藝術形式表達深邃內涵的需求;另一方面,則表達了漫畫試圖通過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嚴肅性」轉型而達到自我突破所做出的努力。

其實,通俗圖像作品的嚴肅文化的風潮不僅出現在歐美,也出現在了亞洲。「日本的圖像小說」劇畫發源於50年代,是由辰巳嘉裕等人提出的一種漫畫流派,有別於當時盛行的卡通畫風,追求寫實主義的繪畫風格和敘事的嚴肅性。

二戰之後早期的日本非常貧困,電視等媒體並不普及,便宜的漫畫成為了青少年主要的消遣之一,這使得漫畫蓬勃發展並迅速成熟。同時,重建和快速發展時期價值體系的混亂以及60-70年代民權運動導致一些漫畫作者開始選擇更加現實、深刻的主題並創立「劇畫」流派。

儘管現在劇畫不再是一個特殊分類,早已被漫畫體系所容納,但其對日本漫畫的題材成熟度和畫風寫實化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促成了不少涉及嚴肅歷史紀錄/人物傳記/政治觀念傳播的作品出現。手塚治虫的漫畫《三個阿道夫》

(原名:アドルフに告ぐ,直譯為《昭告阿道夫》)

就通過希特勒相關的故事以廣闊視角反思二戰中的種種問題,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影響。

臺譯本《三個阿道夫》

文化藝術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而作為波普文化的漫畫能夠在現代流行開來可謂是一種必然:視覺文化的易讀性和美感對普羅大眾來說具有天然親和力,通過將高雅的藝術變得平易近人而促成了更為廣闊的文化空間的形成,對文化的整體發展大有裨益。但視覺文化對感官刺激的強調又昭示著它是一種具有強烈商業訴求的文化形態,因此極容易呈現出淺薄、媚俗乃至反智的一面。比如早期的美國漫畫基本就以展現力量強大的超級英雄戰勝惡人為主,人物形象單薄膚淺,幾乎沒有複雜的感情衝突,對暴力過分強調。

因此,圖像小說和劇畫可謂是普遍水平過於膚淺的「通俗化大眾圖文作品」中嚴肅內容的再度探索,明確了大眾圖文作品主題的多樣性,豐富了其價值取向,客觀上帶來公共圖像閱讀的更多可能。

正如《綠燈俠》第76期裡,畫家尼爾·亞當斯

(Neal Adams)

冷峻的寫實風格下,一位黑人長者對綠燈俠說:「我知道許多關於你的事跡。你為藍皮膚的人工作……你幫助橙色皮膚的人……你為紫皮膚的人做了許多事!只有一種膚色你從來不曾關心——黑人!」

《綠燈俠》

這一幕成為美國漫畫史上最經典的畫面之一:承載著「無所不能」的夢想的超級英雄首次對社會政治問題展現出了自己的軟弱與無力。自此之後,宗教衝突、女權主義、環境汙染、青少年犯罪等話題都開始在大眾漫畫中反覆出現,被加以討論。從青少年幻夢和幽默小品中成長起來的漫畫,通過「圖像小說」彰顯了其成熟鋒利的部分:一面反射和反思現實的鏡子。

反思:分裂「漫畫」的一種精英化營銷手段?

熱愛《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粉絲往往會苦惱,該怎麼跟別人解釋自己為之瘋狂的漫畫並不像《喜羊羊與灰太狼》一般幼稚呢?

人們認為漫畫通常是低齡和膚淺的。而「圖像小說」這一名詞被不少人認為是造成漫畫汙名化現象的罪魁禍首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自從「圖像小說」這一術語誕生以來,一直充滿爭議。在當代,圖像小說絕非一個專業的學術名詞,和漫畫之間也不存在特別明確的分野。舉例而言,日本漫畫到底是否能算作圖像小說,迄今為止學界依舊沒有定論。在美國,還有不少日本漫畫被冠以圖像小說之名出版和推銷。

圖像小說的形式上沒有與漫畫產生巨大區別,題材上和表達手法上的界限又比較主觀,顯得模糊不清。儘管有人提出依靠圖文的比例多寡和「文學性」來區分圖像小說與漫畫,但其比例相當難以拿捏。這種定義似乎只是將內容成熟的作品「分裂」出漫畫種類,強行製造區隔,客觀上帶著對漫畫藝術的污衊和鄙夷。作家丹尼爾·雷伯恩認為,圖像小說一詞只是華而不實的漂亮話,好比稱一個清潔工為「環保工程師」;其次,「圖像小說」這個說法實際上代表著它愧於承認自己的特性,即「這是漫畫書」。

不僅如此,圖文小說定義用詞上的缺陷性也引起了不少反思和討論。從內容上來看,圖像小說中的小說

(novel)

一詞含有虛構的意思,但非虛構類作品又是當代圖像小說中重要的一個分支,如傳記/回憶錄,歷史,圖像書(graphic essay,即用圖畫形式說明抽象道理,或者科學、社會現象)

、紀實漫畫/新聞漫畫(即用圖畫記錄新聞事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Joe Sacco關于波黑戰爭、巴以問題的漫畫)

等等。況且,圖像小說這一名詞以「圖像」形容「小說」,常常讓初次接觸者誤以為作品會以文字為主,因此產生了不少誤會。  

此外,儘管沒有人能否認最初圖像小說的出現讓相對冷門的作者與題材有了接觸小眾讀者、開拓新市場的機會,但到了圖像小說成熟發展的今天,這一名詞存在著由於商業利益而被廣泛濫用的情況——不再指向嚴肅性內容,而是淪為了不少出版商營銷的常見噱頭。

創作過影響力極大的圖像小說《V字仇殺隊》的知名漫畫家艾倫·摩爾曾表示,圖像小說不過是一個營銷術語,其實「漫畫」這一術語已經足夠好了,「圖像小說」只是意味著「昂貴的漫畫」,是商家炒作和提高價格的一種手段。DC漫畫或者漫威漫畫的出版商為了「博眼球」,不管作品有多糟糕,仍然會貼上「圖像小說」的標籤。比如,《女綠巨人》這部一共六期的傳統英雄漫畫合訂本封面上,就赫然打著「圖像小說」名號。這種狡猾的商業手段既達到了用新鮮概念吸引讀者注意的目的,又為提高定價找到了藉口。

《V字仇殺隊》

比起平民化的漫畫來說,標為「圖像小說」的作品往往有著更加精美的裝幀和更加高昂的價格,可以說是一種「高級而奢侈」的漫畫作品。「圖像小說」標籤有時可以吸引來那些本來對漫畫沒什麼興趣的讀者。這一切很難不讓人覺得這是一種針對中產及以上階級的精英化營銷手段,顯現出了對部分經濟狀況不夠優越的平民讀者的排斥。

不過與此同時,圖像小說的高質量印刷確實又讓作品更加藝術化,且讓畫家們有更大的自由發揮的餘地。不僅在作品中運用油畫、水彩和抽象畫變成了可能,一些出版社還專門使用相片級質量的紙張來印刷作品,使其更加具備美感和收藏性。圖像小說如何在藝術品和通俗文化的曖昧間隙中生存發展,依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作者:阿莫

編輯:徐悅東

相關焦點

  • 成人的反叛空間抑或「精英化」的漫畫作品?
    圖像小說《鼠族》中的插圖。這個概念並不特別明確的詞彙通常用來暗示此類圖文作品比西方傳統幽默諷刺或者低幼的漫畫嚴肅且偏重文學性,目標是給普通成人讀者閱讀,隱含著內容更複雜、更有企圖心的意涵。成長的漫畫和成年人的反叛漫畫家傑夫·史密斯說:「『圖像小說』實際上也無非是漫畫。但是兩者又存在不同,『圖像小說』表明它應該是具有完整的開端、發展和結局的小說。」
  • 大暮維人擔當作畫的漫畫版《化物語》累計銷量突破240萬部
    大暮維人擔當作畫的漫畫版《化物語》累計銷量突破240萬部。第10卷今日發售。九十年代以X情漫畫起家,但自從他的一些其他非X情漫畫作品走紅之後就已經很少再於成人雜誌上發表X情作品了。其代表作有已完結作品《飛輪少年》和《天上天下》。現在正在連載的是小說《化物語》的漫畫版。
  • 輕小說讀者層群轉向成人?網友:當初那批宅老了而已
    大約從1980年代開始萌芽的日本輕小說文化,如今已經成長為龐大的閱讀市場,也不斷有作品被改編成漫畫與動畫發揚光大。然而對比過去與現在的輕小說,有沒有感覺主角的年齡、故事的舞臺或是劇情包含的元素跟以前差很多呢?
  • 成人向漫畫家的轉型之路!新石紀,斬獲小學館少年漫畫大獎
    首先是兒童向漫畫獎方面,這一回獲獎的漫畫是米田菜穗創作的《12歲。》。拾部君並沒有看過《12歲。》的原作漫畫,但是拾部君之前稍微看過幾話《12歲。》的TV動畫,《12歲。》裡面的主要故事內容,要是放在國內的環境下,這部作品肯定是會被家長以及老師們投訴的,因為《12歲。》主要講的是小學生們戀愛的故事,所以這部作品在國內肯定要被打上「早戀」的標籤的。
  • 《海龍囤》圖像小說未上市已受關注
    原標題:《海龍囤》圖像小說未上市已受關注 8月19日,在上海書展貴州展館,由貴州教育出版社策劃的《海龍囤》圖像小說發布會舉行,吸引了讀者關注。 連日來,貴州展館推出了系列動漫活動,繼18日貴州教育出版社舉行了「中國原創街舞動漫作品——《街舞狂潮》新書首發儀式」後,8月19日,貴州人民出版社新出的動漫作品《國魂》作者神北克見面、《海龍囤》圖像小說發布會等活動,都引起了廣大讀者的興趣。 《海龍囤》是貴州教育出版社新推出的新書,雖未上市,但貴州教育出版社充分利用上海書展這一契機,製造聲勢。
  • 劉慈欣作品首次成系列改編漫畫 中外漫畫家擔綱主創
    杭州日報訊 《鄉村教師》《流浪地球》……在改編成電影後,劉慈欣的這些熱門科幻小說下一步將畫成漫畫。近日,北京漫傳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歐洲大型漫畫出版集團法國代勒古集團就《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作品法文版授權出版事宜達成合作。
  • NPC也會反叛?未來的遊戲該怎麼玩,這部漫畫能告訴你
    試想一下,如果主角不被電腦吸進去,只是用滑鼠鍵盤操作,那麼在殊死搏鬥的時候,可能主角們都還是一臉的超淡定。但如今,一個新事物的誕生,把這個千古難題一舉擊破了。它的名字,叫VR遊戲。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這部漫畫作品,就是以VR遊戲時代為背景的。廢話不多說,咱們先看一下介個船新的海(fu)報(li)——《逆轉次元:AI崛起》為什麼叫「逆轉」,咱們後面再說,反正光聽著名字就是一股撲面而來的霸氣。
  • 國產漫畫作品安利!
    作者:客心客心大大還有其他作品,比如:天使圖書館&minor未成年~長安幻夜這本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小說作者:面堂兄。漫畫單行本我沒買,買了小說版。是曾經在被窩裡偷偷打著手電筒看的作品呢~你心中的長安,是什麼顏色呢?是掃平六合的始皇帝的宮闕,被兵馬俑拱衛的沉默之城。還是青銅色的冷光,威加海內的大漢帝都,榴花與天馬攜來了玉門關的沙塵。亦或是火紅與黑暗交織的風煙,豪華絕代的隋室京城,下揚州的龍船還不及迴鑾,悽豔的胭脂色已隨瓊花玉樹凋零。而那個有著牡丹烈酒,有著李白杜甫,有著霓裳羽衣的長安呢?
  • 流浪地球出漫畫了!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這次的科幻小說改編成漫畫,是劉慈欣聯合漫傳奇製作,並且用全球近三十位傑出的漫畫藝術家的畫筆,忠實還原了我經典科幻作品中的想像世界,接下來還將在八個以上的國家陸續出版。在這其中《流浪地球》的繪畫則是由史蒂芬諾·拉弗雷執筆,《鄉村教師》則是由張曉雨繪製。
  • 《颯漫畫》雜誌停刊,作品轉移到網絡平臺,有人感嘆有人吐槽
    《知音漫客》、《颯漫畫》、《神漫畫》等青少年漫畫雜誌,曾經是很多人童年記憶的一部分。中學時期最快樂的事情,無非是等待漫畫雜誌的發行,路邊書攤和學校旁邊書店,是青少年經常光顧的地方。隨著智慧型手機和漫畫軟體的發展,現在看漫畫的途徑越來越便捷,逐漸擠壓紙質雜誌的生存空間。逐漸的,很多漫畫雜誌一點一點停刊,好則周刊轉化為半月刊,壞則直接停刊。
  • 大暮維人漫畫版《化物語》正式連載 每話請名家畫圖
    由西尾維新擔任原作,大暮維人執筆的漫畫《化物語》已正式在講談社《周刊少年MAGAZINE》第15號展開連載,令不少讀者為之興奮。《化物語》是西尾維新《物語》系列的第一部,為了宣傳漫畫版,編輯部早前就讓讀者根據阿良良木歷、戰場原黑儀以及羽川翼的彩圖玩漫畫家有獎競猜活動,讀者提出了大暮維人、小畑健、河下水希等漫畫家的名字,最後答案是大暮維人。大暮維人的代表作品有《飛輪少年》《天上天下》等,在出名前是靠福利漫畫發家。
  • 香網小說《偏執總裁替嫁妻》漫畫改編啟動
    繼《閃婚總裁契約妻》《惡魔少爺別吻我》等作品改編漫畫上線牢牢擒獲廣大粉絲讀者的心後,近日,博易創為旗下女性原創網站香網又一部熱門小說——《偏執總裁替嫁妻》宣布啟動漫畫改編,這對廣大粉絲讀者尤其是漫迷們來說,無疑是又一個重磅福利,同時《閃婚總裁契約妻》的有聲劇在12月20日也將正式上線。
  • ...近日終於公布了《化物語》漫畫將由「大暮維人」負責,還公布了...
    西尾維新老師創作小說《物語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化物語》在發表了改編漫畫的消息後,日本講談社還舉辦了擔任漫畫家猜謎活動,讓眾多讀者透過圖片來猜想究竟會是由誰來擔任作者。  說道大暮維人老師,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了,畫出了《天上天下》、《飛輪少年》作品的老師,畫功十分了得。
  • 盤點國產漫畫都有哪些優秀的作品,看過的舉手!
    《鬥破蒼穹》《鬥破蒼穹》漫畫以天蠶土豆的小說《鬥破蒼穹》為劇本,由任翔主筆創作,為熱門網絡漫畫之一!《鬥破蒼穹》漫畫版,於《知音漫客》185期起連載。《知音漫客·幻FANTASY》、《知音漫客·燃YOUNG》《知音漫客·銳RAY》三刊連載。
  • 《化物語》漫畫版由大暮維人執筆,3月14日起開始連載
    人氣小說家西尾維新的作品《化物語》漫畫化決定,由代表作為《天上天下》、《飛輪少年》的知名漫畫家「大暮維人」擔任作畫。果然沒猜錯——!!大暮維人畫風超棒derヽ(▽)ノ請不要帶太多自我的將《化物語》漫畫化吧!
  • 漫畫或動漫中ABO性別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後: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大家對於這個性別肯定最初是在漫畫中看到,當某一個作品的世界觀中拋出去男女的差異之後,就會設定成這三種性別同時包含了男女分類,而漫畫中大多是純愛類型的作品會出現ABO性別的分類,這樣更方便切入劇情和感情線的推動。你們不要覺得這只是三種性別分類,其實其中包含了不同等級的搭配,還決定著主動或是被動的選擇權在哪一類人手中。
  • 「萌」化還是「醜」化:國產動畫形象流變小考
    對於長篇連載漫畫和動畫劇集,無論是藝術家獨自完成,還是以團隊形式出品,由於畫風的改進,或者畫師的更換,角色的前後期形象發生變化,都是常有的事。下面舉到的兩個在東西方取得巨大成功的卡通形象,如今為公眾所熟知的面目,便與早期版本差異頗大。對迪士尼發家史略有所知的讀者,應該對1928年上映的動畫短片《汽船威利號》不陌生。正是通過這部動畫短片,米老鼠廣為人知。
  • 【雲貓小說】免費小說漫畫軟體
    迄今為止,小說閱讀軟體已經推薦了不少,比如【任閱】開源小說閱讀器、【博庫圖書館】免費看好書、【厚墨】極簡純粹閱讀軟體、【藏書館】給你主宰自己的力量、【閱讀】開源閱讀軟體代表、【柚讀】免費閱讀小說軟體,漫畫閱讀軟體也有【Cimoc】漫畫閱讀器、【異次元】開源漫畫閱讀器【撲飛漫畫】免費漫畫閱讀平臺,那麼能不能將小說漫畫閱讀軟體合二為一呢?
  • 有生之年作品系列漫畫 - Comics
    ,因為它不同於上邊提到的兩部作品。,這部經歷了45年歲月的經典漫畫時不時的回歸還是很能帶來驚喜的。《通靈王FLOWERS(Shaman King FLOWERS)》的被迫斷更都讓這部作品變成人們心中念念不忘的存在。
  • 《器靈》劇透:第二季引入小說漫畫人物,角色關係更複雜
    如何跳出同質化的窠臼,冠以二次元網劇的《器靈》無論在表現形式上還是題材上無疑具有積極的借鑑價值。首先,在劇作形式上,《器靈》將傳統神話中的「萬物有靈」精髓與現代年輕人喜愛的二次元文化相結合,創造出「器靈」這一女人化的人設形式,實現二元三元聯動。其次,將「神話+武俠」嫁接到現代都市劇中,打破單一視角局限講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