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印象中,綠色植物一直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生產者的角色,它們藉助光及自身的葉綠體,利用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產生有機物,供植物體利用,並且成為了人和動物食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些植物能夠捕捉或者捕食一些昆蟲等小型動物,成為自然界中的「捕獵者」。
其中,我們經常見的就是豬籠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植物的統稱,為多年生攀援植物,我們在花鳥市場看到常常是一小株,只是人家還沒有長大,或者被被塑造成人類喜愛的樣子。
其野生類型大概有140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集中在非洲南部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以及南亞、東南亞等地區。
他們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
其實我們看到的「豬籠」,其實是葉片的一種變形,所以豬籠草是妥妥的觀葉植物。我們看到的連接著「豬籠」形如葉片的部分,在形態學上來說,其實是葉柄。(是不是很意外)
如果想了解各個方面的名稱及其功能,看一下這張圖。
籠身:綠色、橙色、紅色等顏色,有白色斑點,蟲子落入瓶中,瓶身會變暗,白斑變亮;
籠蓋:可防止雨水進入和昆蟲逃出;
唇:捕蟲籠外部翻卷的部分,可分泌汁液,昆蟲碰觸後滑入瓶中;
唇部分泌蜜液吸引昆蟲
根:黑為鬚根,黑色,容易斷裂。
蜜腺區負責引誘昆蟲,蠟質區光滑,落入的昆蟲很難爬出;消化去各種酶和消化液,是昆蟲最後的歸宿。
而它的花和果實並不是很突出,所以觀賞價值不高。
不同的豬籠草,捕食昆蟲的策略不同。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二齒豬籠草:它得名於蓋子下方深處的兩位像蛇一樣的尖齒。尖齒可以產生花蜜來吸引昆蟲,比如蒼蠅、蜜蜂之類的,但尖齒很滑,昆蟲會滑落墜入豬籠草的消化液中。
但這種豬籠草的並不能完全消化昆蟲,其內部還住著一種叫蠻的生物,他們會在消化液中偷取食物,作為回報,蠻會幫助豬籠草清理唇部,保持該位置的光滑,這樣更多的獵物就可滑落到瓶中。
白環豬籠草,口緣邊上有一圈獨特的白環,這在整個屬中都是獨一無二的,白環可以吸引螞蟻來取食。白蟻進食時誤以為瓶中還有更多食物,從此進入瓶中,此地也變成了它們的葬身之地。如果你看到的一棵豬籠草少了白環,撥開瓶子,你會發現瓶中的白蟻。
豬籠草造型奇特能夠觀賞,又能捕食蚊子、蒼蠅等,所以很多人將其作為吊籃欣賞,甚至掛在窗邊驅蚊或者捕捉蒼蠅。不過蚊子多的夏季,期待豬籠草驅蚊,估計不會看到理想的效果。
除了觀賞,豬籠草的獨特花語和寓意,吸引了一大波的粉絲。
其花語為「無欲無求」和「無憂無慮」,主要是因為其栽培管理簡單,即使不給它施肥,它依舊能夠生長。
另外,在中國,民間有豬籠入水——財源廣進的說法,所以它還有「財運亨通」、「財源廣進」等花語」,是一種吉祥的花卉。很多南方人,會在過年時購買一株豬籠草,祈求來年財源廣進。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有人居然吃豬籠草。
日本人會將其裹上蛋液和麵糊放油中炸,成就了豬籠草的又一個高光時刻——豬籠草天婦羅。
這樣還不夠,這位「大佬」還用其蒸了一鍋米飯。
如果這樣 「素淨」的米飯有點簡單,中國的廚藝愛好者又做出了進階版,把臘腸、蝦米、蔥花、米飯,裝進奇異豬籠草中蒸熟,搭配其它的飯菜,把它吞掉了。
雖然有些豬籠草可以入藥,長得也很可愛,但能將它們做成菜吃下去,我也是很佩服其勇氣。
雖然,他們能夠捕捉昆蟲,但豬籠草並不直接吃肉,而是利用消化液和酶將獵物分解為氮、磷等元素,供自身利用,在自然界中還是「生產者」的身份。
最後,我們見證多樣的豬籠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你認識豬籠草這種植物了嗎,還知道那些可以捕食動物的植物,歡迎評論區留言呦。
願今天的內容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