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那科學家可以模擬出這場大爆炸嗎?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

根據大爆炸理論:數十億年前,整個宇宙體積為零,密度為無限大,然後在不到一秒鐘內,它的面積突然擴大了數百倍,於是有了我們現在的宇宙。在初期,宇宙間充滿了能量,其中大部分是以強烈的熱的形式存在的。後來,隨著宇宙的成長和冷卻,部分能量轉化為物質。

圖解: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一個極緊密、極熾熱的奇點膨脹到現在的狀態。

當談論物質的組成部分時,首先會想到原子。組成原子的原子核至少含有一個帶正電荷的亞原子粒子,我們稱它為質子。原子核也可能包含一個或多個被稱為中子的中性帶電粒子。帶負電荷的電子環繞著原子核,在能量殼層快速地繞著原子核運動。

圖解:質子夸克結構的簡單示意圖,每個單獨夸克的顏色可以隨意設定,但是必須用到三種不同顏色,混合成為白色。

然而,在大爆炸的初期,由於宇宙太稠密太熱了,根本無法形成原子。事實上,在大爆炸的最初時刻,甚至質子和中子也無法形成。大爆炸理論學家認為宇宙中充滿了亞原子粒子,如中微子、無質量粒子和夸克,這些基本粒子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粒子,如質子或中子。

圖解:氦原子(示意圖) 兩個質子(紅色),兩個中子(綠色)和兩個電子(黃色)。

科學家們稱將夸克聚在一起形成更大粒子的力為強核力,它非常強大。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觀察到夸克。那是因為夸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我們無法輕易地把它們分開。多年來,夸克存在的唯一證據來自宇宙運行的數學模型。這些模型需要夸克等粒子的存在才有意義。

圖解 : 默裡·蓋爾曼,攝於2007年的TED大會。蓋爾曼與喬治·茨威格在1964年提出了夸克模型。

今天,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把質子和中子這樣的粒子分解成夸克和膠子——沒有質量來調節夸克之間的力的粒子。夸克和膠子在衰變前只分離了不到一秒鐘,但這段時間足夠科學家們用強大的儀器觀察它們了。

科學家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他們真的能重現大爆炸嗎?請繼續往下看。

亞原子粒子研究的世界是矛盾的。科學家們利用世界上最大的一些機器來研究我們所知道的一些最小的粒子。他們使用的設備非常複雜和精確,但他們依賴於一種近乎暴力的方法。這些方法和裝置讓科學家們得以一瞥早期宇宙的樣子。

科學家們觀察構成亞原子粒子(如質子和中子)的物質微粒的方式既優雅又原始。他們讓亞原子粒子互相碰撞,然後觀察剩下的碎片。為此,他們必須使用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將亞原子粒子的光束像質子一樣相互射向對方。有些加速器是圓形的,而另一些是線形的。它們可以非常大——圓形加速器直徑可以達到幾英裡。當質子束通過微小的管道時,加速器利用磁鐵來加速質子束。一旦質子束達到一定速度,加速器就會引導它們進入碰撞過程。當粒子碰撞時,它們會分裂——比如產生夸克。

這些亞原子粒子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衰變。只有使用功能強大的計算機,科學家才有希望探測到夸克的存在。2006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頂夸克,它是六種夸克中最大的一種。研究小組使用粒子加速器來引起質子和反質子之間的碰撞。他們在夸克已經衰變之後發現了它的存在。衰變過程留下了一個可識別的電子狀態。

這是否意味著科學家可以重現宇宙大爆炸?不完全是。相反,科學家希望他們能模擬宇宙最早期的狀態。這包括創造一個熱的、密集的物質和能量區域。通過研究這些條件,科學家們也許能更多地了解我們的宇宙是如何發展的。但他們無法重現我們稱之為大爆炸的快速擴張時期。

至少現在還沒有。

夸克的類型

科學家將夸克分為六種不同的類型:

科學家們現在已經可以證明,夸克只兩個、三個或五個結合,不同的組合產生會不同種類的物質。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cience- Hop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是否真的起源於一場大爆炸?
    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比利時天文學家喬治·勒梅特(Georges Lematre)首次提出「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的假說,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場「大霹靂」,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該假說認為整個宇宙最初聚集在1個「原始原子」中,大約在138億年前的某一時刻發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開,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宇宙。美籍俄國天體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第一次將廣義相對論融入到宇宙理論中,提出了大爆炸宇宙學模型,宇宙開始於高溫、高密度的原始物質,最初的溫度超過幾十億度。這兩人是「大爆炸理論」的創始者,大爆炸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宇宙學說。
  • 宇宙起源於奇點大爆炸,那宇宙的終局是什麼?
    其實宇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奇特的時空,雖然昏暗,但是一樣可以觀察到璀璨的星空,雖然有大量的吞噬天體黑洞,但是一樣有亮麗的星球天狼星。宇宙是很特殊的存在,能量之間的聯繫,往往可以帶動天體的運動,讓天體處於活躍或者是死亡的狀態,可以說宇宙掌握著天體的存在與否。那麼宇宙自身的存在與否又是怎樣的呢?
  • 科學家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那宇宙大爆炸前有什麼
    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確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40億年前。現在,科學家經過精確地計算,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了解了宇宙大爆炸後,很多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既然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那麼在宇宙大爆炸前的有什麼呢?」說起宇宙的起源,我覺得就像是去影院看電影一樣。
  • 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可信度有多高?
    先秦名人---尸子就是在那個時代,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le)通過觀測月食,推斷地球是圓球狀的,但卻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由此產生了「地心說」(Geocentric )。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比利時天文學家喬治·勒梅特(Georges Lematre)首次提出「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的假說,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場「大霹靂」,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該假說認為整個宇宙最初聚集在1個「原始原子」中,大約在138億年前的某一時刻發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開,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宇宙。
  • 宇宙起源於奇點大爆炸,那爆炸之前是什麼?科學家的答案顛覆認知
    關於宇宙的起源,代表各個學派的科學家一直在爭論不休,除去神學宗教的神創世之說,「宇宙大爆炸」理論和穩態理論是比較受人們認可的,其中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於最開始的一個「奇點」,這個奇點的密度和質量都無限大、熱量無限高的點,後來出現了某一種力量,使得奇點有了密度上的由密到疏、質量的由大到小、熱量從高到底的一個過程,宇宙萬物都起源於這個奇點
  •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不過時間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說宇宙起源於137年前的大爆炸(事實上並非我們生活中所說的真正的爆炸),那麼很多人可能有這個疑問,那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答案是:什麼都沒有!
  • 宇宙起源於宇宙大爆炸是一個偽命題
    比如,宇宙大爆炸需要的能量來自於哪裡?能夠製造那麼多能量的物質又是什麼?有來自於哪裡?這個問題可能永遠都沒有答案。所以,宇宙起源於宇宙大爆炸嗎?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原因就在於先有宇宙,還是先有大爆炸?如果先有宇宙,那麼,大爆炸就在宇宙之後,如果先有大爆炸,宇宙怎麼大爆炸?不是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而是事實就是這樣。否則,宇宙就不存在,但是,宇宙包含大爆炸。所以,這是一個偽命題。宇宙之前是什麼?
  • 宇宙大爆炸的瞬間產生了宇宙中的一切?科學家給出不同答案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宇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後,卻發現自己仍然難以探索一些問題的真相,例如宇宙的誕生,在138億年前,真的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爆炸嗎?在這場爆炸之前,宇宙是否存在?畢竟宇宙的誕生距離現在已經過了太長時間,我們只能通過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一束光留下的微波去判斷和研究,那麼宇宙中的物質,真的是在大爆炸中「無中生有」嗎?
  •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那「大爆炸」又是怎麼來的?
    「除了名字以外,大爆炸理論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爆炸理論,它實際上只是一個關於爆炸結果的理論。」——阿蘭·古斯每當我們談論宇宙起源的時候,都會提到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的名字從字面上就給了我們一種宇宙從一點爆炸並誕生的感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理論中沒有「奇點」,也沒有任何東西爆炸,這個理論說的是一個宇宙的狀態,這個狀態在過去溫度更高、密度更大、膨脹速度更快。
  • 宇宙真的起源於大爆炸嗎,為什麼科學家都相信大爆炸理論?
    大爆炸理論是一個關於宇宙起源的假說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大約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從這一刻開始宇宙進入到了演化階段,然後一步步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貌,雖然大爆炸理論目前僅僅是一個假說理論,但卻是如今最具影響的宇宙起源學說,在我們看來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宇宙是由一個無限緻密高溫的奇點爆炸而來。
  •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我們用眼睛看到的只不過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已,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還有一個全新的世界等待著我們去探索,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範圍,我們將其稱為宏觀世界,它有很多非常細小的微小的,人類用眼睛看不到的,就是微觀世界,在微觀世界中可能蘊藏著更多的奧秘,通過對微觀世界的研究或許可以解開整個宇宙的秘密。
  • 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在這之前還有別的宇宙嗎?
    而如今我們對於宇宙起源的主流看法是標準宇宙模型,它的底層理論是宇宙大爆炸。根據這個模型,我們知道,138億年前,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 實際上,對於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我們如今是不得而知的。而且根據宇宙的定義,我們知道,時間和空間是宇宙的一部分,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才有意義。因此,宇宙之前是否有時間和空間,我們也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們從目前的主流的科學理論當中是無法驗證宇宙之前是否還有一個宇宙的存在。那有沒有可能真的之前就存在過一個宇宙呢?
  • 大爆炸是真實發生的嗎?科學家對宇宙起源故事提出質疑
    隨著時間的轉移,這些顆粒開始連接在一起並誕生出氫原子。由於宇宙原始漿液,氫氣也開始慢慢地形成星系。星轉鬥移,遼闊無垠的不透明顆粒經歷熱脹冷縮,變成透明,最後形成我們今天所生存的宇宙。觸發這一切的事件稱之為大爆炸。
  •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大爆炸之前又是什麼?
    現今的主流宇宙起源學說是大爆炸宇宙論,大爆炸宇宙論是科學家一步一步推導出來的理論,它反映出宇宙在早期是一個高熱、高密的極小狀態,但是它為何可以這麼認為呢,究竟有什麼證據?一、宇宙是去中心化的。這個去中心化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宇宙是各向同性的,向哪裡看大體上都是一樣的,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同時這一宇宙學原理也是大爆炸宇宙論的基本假設。二、宇宙在過去一直處在膨脹的過程中。
  • 牛津教授:宇宙起源或並非大爆炸,人類可能生活在低維空間宇宙
    雖然人類目前還沒有知道宇宙誕生的真正答案,但是人類卻已經建立了一個近似的理論去闡述宇宙到底是如何產生的,這個理論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一個無法解釋的「點」,這個點就是「奇點」,那麼什麼是奇點?
  • 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只是因為宇宙大爆炸嗎?
    科學家們主流觀點宇宙起源於大爆炸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由無數的理論來進行支撐的從紅移現象我們可以得出宇宙是在呈現不斷膨脹的狀態。科學家認為宇宙最初只是一個點,稱為「奇點」。別小看這個點,正所謂「濃縮的都是精華」,它是有著無窮小的體積,無限大的密度,無限的高溫和能量。最初在奇點上能量之間和平相處,相互維持著平衡,由於某一時間點打破了平衡,瞬間就發生了爆炸,就像動物破殼而出一樣,宇宙就這樣轉瞬即出。從大爆炸開始,宇宙自身都在不斷的膨脹,而且膨脹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
  • 科學家模擬出宇宙大爆炸的聲音:沉悶的怒吼
    南方網訊  科學家們對宇宙大爆炸所遺留下來的輻射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後得出的結論稱,僅從聲音方面來判斷,宇宙大爆炸的聲音並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那種驚天動地的巨響,而更像是一聲沉悶的怒吼。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家約翰-克雷默還特地為此建立了一個聲音資料庫以再現這一宇宙歷史事件。據他解釋稱:「這種聲音更像一架噴氣式飛機在午夜時分從你家的房頂上呼嘯而過」。
  • 「宇宙大爆炸」模擬實驗:探索鏡像宇宙的奧秘
    模擬宇宙大爆炸呈現出的兩條不同路徑意味著兩個獨立的宇宙已經形成,它們彼此互為鏡像。該實驗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時間之箭。人們的生活為什麼只向一個方向發展,而不向另一個方向展開?事件發生後,人們才創造出和其有關的珍貴記憶,而並不是先有記憶然後見證事件的發生。
  • 大爆炸之前就存在引力嗎?
    這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這場拔河比賽是在大爆炸之前和期間出現的嗎? 大爆炸引力波愛因斯坦聲稱,人們可以通過尋找引力波來證明大爆炸期間引力的存在。這些波可以理解為由宇宙中一些最劇烈和最有活力的事件產生的漣漪。
  • 宇宙究竟是在大爆炸還是大反彈?計算機模擬解開宇宙之謎……
    浩瀚的宇宙是神秘而又迷人的領域。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源於網絡現代宇宙學中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的起源,是起源於大約14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是在過去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狀態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的膨脹達到的狀態,這種觀點被稱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或奇點大爆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