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我們最「熟悉」的星球,除了陰雨天氣,我們每個夜晚都會享受它帶來光亮,月球還是我們地球唯一的衛星,也是人類目前為止登上太空中唯一的一個星球。雖然美國在1969年就成功登陸月球,邁出了人類最為重要的一步,但是,我們對於這顆最「熟悉」的星球也還有許多的未解之謎,對於月球的形成,月球特殊的地貌特徵的認識,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科學的解釋。
如今,人類正努力再一次登上月球,在月球上建立可以工作生活的太空基地,實現人類跨越宇宙的第一步,成為我們一個新的偉大的夢想。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等國都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登陸月球。我國的月球探測計劃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在嫦娥三號登陸月球之後,今年年底,嫦娥四號將正式登陸月球,並首次降落在月球的背面,將探索和考察神秘的月球背面的奧秘。
那麼,月球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據科學家估計,大約45億前前,剛剛形成的地球受到一顆類似火星大小的行星的猛烈撞擊,碎片四散,地球一部分碎片飛進了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在引力的作用下再次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直徑3476公裡的月球,圍繞在地球公轉的軌道上飛行。
科學家估計,月球形成之初,月球和地球的轉速都非常快,距離也比現在近的多,後來,在潮汐的效應下,地球和月球的轉速漸漸慢了下來,而且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直到現在,這個影響依然存在,每年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會增加3.8釐米。按此規律,數百萬年及至數億後後,月球將離地球越來越遠,甚至可能會擺脫地球的控制,奔向宇宙的遠方。
月球還有一種特殊的地形一直令科學界費解。月球近地面較為平坦,而遠地面則多凹坑和高山,遠地面的地殼比近地面的更厚,同一個星球,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成為科學界一個難解之題。為此,英國《自然》雜誌曾刊文推測,地球曾經有兩個月亮,後來由於發生碰撞合二為一,組成了我們今天所到的的月球,形成了特殊的地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地球受到撞擊後崩射出的碎片組成了一大一小兩個月球,數千萬年後,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兩個月亮相撞了,根據計算機模型顯示,這次撞擊應該發生在今天月球的遠地一側,因此造成了月球遠地一側更加起伏不平的地貌,這次撞擊還將大量的鉀、磷和稀土等元素推向了月球的近地一側,同時,撞擊的衝擊波將月球內部的巖漿推到了近地面,形成了近地面地殼更薄的奇異特徵。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將會怎樣呢?月球對地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衛星,如果沒有月球,我們將會在一片黑暗中渡過夜晚。同時,根據科學家測算,如果地球沒有月球相伴,地球的自轉速度將比現在快上三倍左右,一年將會達到1095天,而每天只有8個小時,也就是說,現在的一天將變為三天,那時,我們又該怎樣去計劃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