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晚清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2020-11-27 近代史研究所

被捲入世界的晚清中國暨戊戌變法120周年

——第八屆晚清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20188 中國·桂林

 

會務說明

 

1. 會議地點

 

住宿:廣西桂林桂湖飯店

 

會場:廣西桂林桂湖飯店一樓祥和廳(主會場兼A組分會場)、如意廳(B組分會場)

 

2. 乘車安排

 

1)桂林兩江機場——(統一安排接機送酒店,請提前把航班信息告訴會務組)

 

2)桂林火車站——步行至桂林站,乘坐51路,在翊武路站下車,步行至桂湖飯店;直接打車約12元,時長約8分鐘;

 

3)桂林火車北站——步行至火車始發站,乘坐100路(或 1路),在鳳北路口站下車,步行至桂湖飯店;直接打車約20元,時長約15分鐘;

 

4)桂林西站——步行至火車始發站,乘坐 22路,在寶賢橋站下車,步行至桂湖飯店;直接打車約60元,時長約25分鐘。

 

3. 入住安排

 

報到後憑身份證辦理入住,離會時請將房卡交予前臺。房間內的個人消費以及會期外的住宿費用敬請個人承擔。

 

4. 會議討論規則

 

每位報告人的論文報告時間為10分鐘,9分鐘時會有鈴聲提醒;評議人評議每篇文章的時間為5分鐘;開放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人發言時間由主持人根據情況自由把控;每位報告人的回應時間為2分鐘。

 

5. 會務組成員及電話

 

邱志紅:13691269648;劉超建:15877039060

 

  靜:13701032713;趙雅琴:15717738107

 

日程安排

 

 

824日(周五)

 

外地學者報到

桂湖飯店大堂

18:00-20:00

自助餐

二樓自助餐廳

 

825日(周六)

07:00-08:00

 

二樓自助餐廳

08:00-09:00

本地學者報到

 

09:00-09:40

開幕式

一樓祥和廳

09:40-10:00

 

酒店大堂門口

10:00-12:00

主題發言

一樓祥和廳

12:00-13:00

自助餐

二樓自助餐廳

14:30-18:00

會議討論

(第一、二場)

A組:一樓祥和廳

B組:一樓如意廳

18:00

 

二樓星河閣

 

826日(周日)

07:00-08:00

 

二樓自助餐廳

08:30-11:50

會議討論

(第三、四場)

A組:一樓祥和廳

B組:一樓如意廳

12:00-13:00

自助餐

二樓自助餐廳

14:00-17:10

會議討論

(第五、六場)

A組:一樓祥和廳

B組:一樓如意廳

17:15-18:00

閉幕式

一樓祥和廳

18:00

 

二樓自助餐廳

 

827日(周一)

 

 

 

會議議程

 

825

           開幕式 09:00-09:40           主持人:劉祥學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

夏春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

張海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前會長)

黃興濤(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孫杰遠(廣西師範大學副校長)

 

合影 09:40-10:00

 

                         主題發言 10:00-12:00           主持人:朱 

報告人

 

熊月之

口岸城市與維新思潮——以上海為中心

茅海建

中學或西學?——戊戌時期康有為、梁啓超學術思想與政治思想的底色

黃興濤

強者的特權與弱者的話語:近代中國「治外法權」概念的傳播與運用

川島真

北洋海軍與日本——1886年長崎清國海軍事件為例

仲偉民

晚清危局何以能夠苦撐六十年

崔志海

美國駐華公使對戊戌變法的觀察

 

午餐 12:00-13:00

 

                          第一場A 14:30-16:00       主持人:馬忠文

報告人

 

評議人

 

袁世凱與清末政局論析

 

 

 

清季江督之爭與丁未政潮的釀成

 

新政初期內官改制的舉措與取徑

彭賀超

清末練兵處調入留日士官生原因考析——兼論士官派與北洋派的關係

                           第一場B 14:30-16:00       主持人:劉 

廖大偉

一座城市與一場革命:「辛亥」中的上海

李欣榮

柳嶽武

金澤璟

北洋政府時期京師警察廳人員膨脹與其含義

李平秀

清末民初譚人鳳和社團改進會

柳嶽武

清末民初鼎革大變局下動蕩邊地的個體應對——庫倫電報局委員顧保恆在庫活動探微

茶歇 16:00-16:20

第二場A 16:20-18:00        主持人:徐 

劉增合

因事立名就需設項:晚清廣東的田賦徵課

潘曉霞

李文杰

任智勇

太平天國與晚清榷關

李文杰

中國早期外債的發行程序——以滙豐銀行為例

廖文輝

危機與崩潰:鹹同之際的新疆協餉運作(1851-1864

吳四伍

晚清捐納與政治危機

第二場B 16:20-18:00        主持人:夏明方

 

戰地救援、檢疫和港口事權:聚焦於日俄戰爭前後的營口(1904-1908

劉超建

周慧梅

熊遠報

在帝都與故都之間——16世紀以來旅行指南中北京形象的生成

鄭永華

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濫觴——清末李端棻《請推廣學校折》版本考辨

周慧梅

喚醒、改造國民與國家改造——晚清中國的社會教育分析

李欣榮

辛亥《時事新報》徵文的政治旨趣與輿論互動

 

晚餐18:00

 

826

                          第三場A 08:30-09:50       主持人:江中孝

報告人

 

評議人

夏明方

江山如此多嬌——從新中國話語到中國史

李喜霞

孟祥菊

劉悅斌

華夷秩序戰國秩序——晚清國人對中外關係認識的變化及應對

 

清代地域迴避之爭的脈絡及其分析

孟祥菊

官民博弈:自治經費籌措與清季稅契的徵用

                          第三場B 08:30-09:50        主持人:郭常英

華林甫

《清史地圖集》的學術理論與編纂實踐

張昭軍

戚學民

羅檢秋

論孫詒讓的經世之學

戚學民

丹青再寫:論清國史館與民初清史館對翁同龢事功的記載

閻昱昊

論祁寯藻與晚清理學:以同治朝修國史《循吏傳》為中心

茶歇 09:50-10:10

第四場A 10:10-11:50        主持人:張永江

 

求富的契機:李鴻章與輪船招商局創辦再研究

吳四伍

 

 

晚清旅越商幫的身稅交涉與利益訴求

徐曉東

道光蕭條在珠三角地區存在嗎?——基於英荷文檔案的分析

李喜霞

慈善強國之夢——論晚清慈善事業的新精神

第四場B 10:10-11:50        主持人: 戚學民

曹新宇

19世紀的第一天——跨大西洋兩岸的文學、外交與漢學

 

張德明

賈國靜

中國之憂患:晚清西人對黃河的認知與殖民訴求

張德明

衝突與緩和:從英國浸禮會看晚清民教關係演變

 

從無庸置議到特派專員:晚清中國與萬國監獄會議

 

午餐 12:00

 

                         第五場A 14:00-15:30       主持人:劉增合

報告人

 

評議人

馬忠文

慈禧訓政後之朝局側影——讀廖壽恆《抑抑齋日記》札記

許麗梅

薛軼群

張昭軍

戊戌政變後日本《太陽》雜誌對康、梁的報導和評論

薛軼群

戊戌政變後日本的在華情報活動初探——以駐華公使的機密報告為中心

 

蒞民理政之要——《五朝法律索隱》的政治思想史解讀

第五場B 14:00-15:30        主持人:李學通

邱志紅

尋新地——晚清國人對紐西蘭的認識

張秀麗

尤淑君

尤淑君

分島改約與琉球救國運動的失敗

 

晚清東北亞格局中的海參崴

 

西班牙侵颱風聞與清廷之應對(1876-1877

茶歇 15:30-15:40

                          第六場A 15:40-17:10        主持人:廖大偉

張永江

閻敬銘其人與閻敬銘家書

武雪彬

 

 

康有為晚年定粵除孫主張的思想基礎與政治權謀

 

康有為、梁啓超直斥科舉考試的弊端

 

川督錫良與打箭爐廳同知劉廷恕關係演變考

                          第六場B 15:40-17:10        主持人:張 

李學通

晚清歷史影像的利用與考證——以《復興之路》若干照片考辨為例

 

顧建娣

賓長初

沉淪抑或轉型:山西近代社會的個體觀察與歷史實態——基於《退想齋日記》的分析

劉超建

清末烏魯木齊民團與國家控制研究

顧建娣

太平天國運動後江南駐防的恢復和重建

 

閉幕式 17:15-18:00          主持人:任智勇

分組總結

  恆,薛軼群;賈國靜,邱志紅

閉幕致辭

  滸(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毅(廣西師範大學)

崔志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晚餐18:00

 

與會人員名單

(按姓氏拼音排序)

 

        

賓長初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曹新宇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川島真

【日】東京大學

崔志海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顧建娣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惠州學院歷史系

郭常英

《史學月刊》編輯部

 

北京大學歷史系

侯苗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南京大學歷史系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華林甫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黃興濤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賈國靜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江中孝

《廣東社會科學》雜誌社

金澤璟

【韓】龍仁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李平秀

【韓】忠北大學歷史系

李文杰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

李喜霞

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李欣榮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李學通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廖大偉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

廖文輝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劉超建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編輯部

劉俐娜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劉祥學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劉悅斌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

劉增合

暨南大學歷史系

柳嶽武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羅檢秋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馬忠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茅海建

澳門大學歷史系

孟祥菊

山東交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潘曉霞

《近代史研究》編輯部

彭賀超

暨南大學歷史系

戚學民

清華大學歷史系

邱志紅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任智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宋榮欣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代史編輯室

孫杰遠

廣西師範大學

 

人民出版社清史部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

王雪萍

《求是學刊》編輯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文分社

吳四伍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武雪彬

《歷史研究》編輯部

夏春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夏明方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熊遠報

【日】早稻田大學理工學術院

熊月之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徐曉東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許麗梅

《社會科學研究》編輯部

薛軼群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閻昱昊

清華大學歷史系

楊向豔

《學術研究》編輯部

尤淑君

浙江大學歷史系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清史部

 

《軍事歷史研究》編輯部

張德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海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廈門大學歷史系

張麗娟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張秀麗

《史學月刊》編輯部

張永江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張昭軍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鄭珊珊

《東南學術》編輯部

鄭永華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仲偉民

清華大學歷史系

周慧梅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相關焦點